红楼梦读后感 求范文,没有思绪啊 ..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5:48:52
老师帮帮忙,给我一篇红楼梦的范文. 里面要求要有1.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主题 2.故事情节简介 3.人物形象分析 3.读后感悟 不少于一千字。快,谢谢老师啦 是在不知道怎么下笔 求范文啊 ...
解题思路: 木木老师为你提供的素材,能帮助你完成作业。故事情节在例文中有概述。
解题过程:
例文一 《红楼梦》 读后感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此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说了秦可卿如此多的优点和行事,但她最后的结果是自缢而死,为什么会这样,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一个问题。秦氏进入贾府,贾珍对她垂涎早已,而秦氏的地位恰好又系在贾珍夫妇的欢心上,面对这一境地,贾珍的诱胁是她陷入孤立无援的状况,要么以死相逼,要么委身顺从,她的心细是她能动察到周围的一切,她的要强,又使她感到人言可畏,这样使她心重,不甘于落入贾蓉父子手中,直到自缢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死是死于精神上无休止的蹂躏。
秦可卿不是一个饱暖思淫欲的淫妇,她是个有心计,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愧自缢,反映了无法摆脱这一厄运的精神苦闷。她的结局又是显示了红楼梦中的又一悲剧命运。
这样一个女人,可以说算得上是主子《红楼梦》中除了各个达官显贵的人物之外,还有的就是从多的丫鬟,丫鬟中也分了等级,贾府中最有地位的便是鸳鸯了,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太上皇”,贾母的贴身丫鬟是贾母一时半刻也离不开的得力而又得意的“心腹”, 鸳鸯处事从容,无论什么场合,都能泰然相处之,举止适宜,无论大事小事,她都想的周到,办得妥当,就是这样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成为贾府众多丫鬟之王,所以,贾母评论说:“鸳鸯那孩子心细一些,我的事情,她想着一点了,该要的她就要了来;该添什么她就趁空儿告诉他们了”, 鸳鸯还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她不依仗贾母之势作威作福,倒还经常帮助别人排难解忧,虽然她外表柔弱,却是个有志气的刚烈女子.我们都知道贾赦采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的手段要讨她做小老婆,邢夫人说:“女孩子里头,就你是尖儿;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在他们看来这是又高贵又体面的不想遭到她坚决的拒绝,前来拉牵说合的嫂嫂,被她骂的狗血喷头;做了准姨娘的平儿袭人开她的玩笑,让她抢白了一顿,她说:“别说叫我做小老婆,就是这会子大太太死了,叫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做姑子去,不然,必有一。在贾母面前,哭着,发誓道:“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大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了死了,也不能从命!”那样坚决,那样刚烈,让我不由得从内心佩服这样一个女子,依仗着贾母, 鸳鸯也算暂时战胜了贾赦,但贾母一死,岂不又成了俎上肉?所以她必须短了必死之心,最后贾母一终命,她怎能不“殉主”而死呢?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例文二
《红楼梦》读后感
正是长相思芳华茂盛,淡紫悠然的日子。无垠的雪地,红衣女子纤弱的背影横置于地,毫无生机。青丝乱散,却掩不住点点殷红,犹如傲雪之梅。似乎是极为熟悉的场景,却又陌生如在天边。
泪是她诠释心情的唯一方式,伤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气了哭,高兴了也哭,感动了还是哭.说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丧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贾.纵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爱,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篱下.那个时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却更受束缚,她爱上了贾宝玉,从此总算有了精神寄托.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漂春榭
落絮轻沾濮绣镰
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读动了宝玉和黛玉的人生,知道了他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悬念和猜测,没有留给我们任何的遐想,看到宝玉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的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什么权利去指责什么人一切都是那个社会所造成的,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在那么一个大家园中,我们接受了黛玉的残死,接受了宝玉的玩世不恭。接受了这个家族的沦落。曾经觉得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那就是《废墟》他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烟消云散;雕栏画栋已人去楼空;烟柳断桥已芳草凄凄。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毁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一堆废墟把昔日所有的是非成败、辉煌灿烂一股脑地打成包,尘封在逝去的岁月中,感怀伤时”,是啊,当这样一个大的家族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静静的逝去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回忆的是小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亦或是贾家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愁?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不得不让人对人生有新的思考!“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也许就是这句话,红楼梦本身所揭示的这个故事的一切。
曾经在看到红楼梦的时候都会觉得作者怎么会这样呢?好感伤的结局,但当我们真正体会到在那个时代的背景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再也不会那么说了。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在这里我们知道了薛宝钗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王熙凤的奸诈;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人物丰富,感人泪下的家族史诗。此刻我不禁要敬佩起作者的胆识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曹学卿一代伟大的文学家与小说家。当一切都以尘埃落定,我们所期盼的又是什么呢?当一个个悲欢离和的人物渐渐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又是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再次拿起这本经典制作《红楼梦》再次去品位它里面的酸甜苦辣。
附录:【相关材料,帮助你写作】
一《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主题】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
《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2.道德文化悲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3.人生悲剧。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二《红楼梦》对自然主义的写法
《红楼梦》一方面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观念,同时打破其束缚,对才子佳人的批评,从而在作品中表现全新的面貌。
1.《红》继承传统的写法并加以发展,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而以家庭琐事、儿女之事为内容,这一写法直接继承《金瓶梅》写表现日常生活,但抛开《金》的自然主义,并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更多带有典型化、概括化,因此具有艺术感,比中国传统小说更丰富。
2.在曹雪芹看来,男女之间感情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肉体结合的快感,而在于精神境界的沟通和契合。他反对象《金瓶梅》和猥亵小说那样津津乐道于男女交媾细节的描写。他提出贾宝玉的“意淫”、“情不情”的精神追求。
三《红楼梦》人物塑造达到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
1.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达到了个性共性的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
2.如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红楼梦》女性人物中与男性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她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四《红楼梦》时代背景及创作缘由
1、作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留下来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的抄本,八十回以后也写了一些,但未流传下来。今传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用木活字排印《红楼梦》时加上去的。其稿本的来源据程伟元的序言里说是从“鼓担”上买来的,也有人说是高鹗续写的,但以前一说较为可信。
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红楼梦》的续书很多,但仍以程、高印续的较好,故程、高续本能流传至今,然与雪芹原作比较,其差距还是很大的。
2、时代背景及创作缘由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三十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五、红楼梦典型人物之贾宝玉
贾宝玉:他性格中的中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在他看来,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六、林黛玉:她生活的特定环境(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形成她孤傲清高和敏感多疑的性格特色。在长期的相处中,她和贾宝玉成为知己,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采用同情或支持的态度。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做人标准,林黛玉也并不很留意。她也同贾宝玉一样,对当时的所谓淫词小说的《西厢记》、《牡丹亭》等书,心里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文章”。对于“非女孩儿家的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以至成为她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她是大观园中最富有诗人气质的女性,写诗不仅成为她的一种特殊爱好,也成为她抒写自己抑郁心情的工具。她对环境氛围的敏锐感受,思想情绪的丰富变化,大都借诗歌细腻含蓄表达出来。
林黛玉同封建社会的矛盾斗争集中表现在她同宝玉的恋爱婚姻上。可以说爱情完全是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在黛玉的爱情生活中,她一面承受着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和干涉,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思想矛盾的磨难。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林黛玉思想上不能不受着封建阶级的教养和熏陶,不能不在爱情上承受着痛苦和压力。因此,她一方面本能地热烈希望贾宝玉向她诉衷肠;另一方面,在宝玉真的向她坦露爱情时,她又“气得说不出话来”,认为那是“胡说”,是“欺负”她。因而在她和宝玉的爱情表现形式上常常呈现出一种矛盾曲折或喜怒无常的状态。当然,林黛玉的爱情终于还是突破了自己的封建意识继续向前发展了,而且最后在婚姻无望时决心以死来反抗,表现了极大的悲剧色彩。
七、薛宝钗: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为待选入宫而进京。她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很深,表面是“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实际上有她的“青云”之志。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事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里,她常以“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与周围的人物相处的水乳交融。为了逢迎封建统治者,以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她使出了各种手段。当然,这位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贵族小姐,她并非对宝玉没有感情,但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一有机会,就要劝宝玉讲些仕途经济,便于日后博取功名富贵。由于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并没有得到爱情幸福,自己也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最终答案:略
解题过程:
例文一 《红楼梦》 读后感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此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宴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说了秦可卿如此多的优点和行事,但她最后的结果是自缢而死,为什么会这样,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一个问题。秦氏进入贾府,贾珍对她垂涎早已,而秦氏的地位恰好又系在贾珍夫妇的欢心上,面对这一境地,贾珍的诱胁是她陷入孤立无援的状况,要么以死相逼,要么委身顺从,她的心细是她能动察到周围的一切,她的要强,又使她感到人言可畏,这样使她心重,不甘于落入贾蓉父子手中,直到自缢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死是死于精神上无休止的蹂躏。
秦可卿不是一个饱暖思淫欲的淫妇,她是个有心计,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愧自缢,反映了无法摆脱这一厄运的精神苦闷。她的结局又是显示了红楼梦中的又一悲剧命运。
这样一个女人,可以说算得上是主子《红楼梦》中除了各个达官显贵的人物之外,还有的就是从多的丫鬟,丫鬟中也分了等级,贾府中最有地位的便是鸳鸯了,她是贾府的老祖宗,“太上皇”,贾母的贴身丫鬟是贾母一时半刻也离不开的得力而又得意的“心腹”, 鸳鸯处事从容,无论什么场合,都能泰然相处之,举止适宜,无论大事小事,她都想的周到,办得妥当,就是这样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成为贾府众多丫鬟之王,所以,贾母评论说:“鸳鸯那孩子心细一些,我的事情,她想着一点了,该要的她就要了来;该添什么她就趁空儿告诉他们了”, 鸳鸯还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她不依仗贾母之势作威作福,倒还经常帮助别人排难解忧,虽然她外表柔弱,却是个有志气的刚烈女子.我们都知道贾赦采取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的手段要讨她做小老婆,邢夫人说:“女孩子里头,就你是尖儿;模样儿,行事做人,温柔可靠”,在他们看来这是又高贵又体面的不想遭到她坚决的拒绝,前来拉牵说合的嫂嫂,被她骂的狗血喷头;做了准姨娘的平儿袭人开她的玩笑,让她抢白了一顿,她说:“别说叫我做小老婆,就是这会子大太太死了,叫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做姑子去,不然,必有一。在贾母面前,哭着,发誓道:“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银”,“宝大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了死了,也不能从命!”那样坚决,那样刚烈,让我不由得从内心佩服这样一个女子,依仗着贾母, 鸳鸯也算暂时战胜了贾赦,但贾母一死,岂不又成了俎上肉?所以她必须短了必死之心,最后贾母一终命,她怎能不“殉主”而死呢?
《红楼梦》中除了众多的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还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主题,他没有明说,但通过这成百的众多人物的神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的惟妙惟肖,一个庞大的繁荣的贵族大家庭,到后来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下场,我们不难看出封建资本家的腐败无能以及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长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贾宝玉………这样的“叛逆者”的形象,他们的爱情没有结果,甚至可以说凄惨,但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顽固不势力作斗争的新主派代表,我们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泪,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别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纨绔子弟的形象,他们鲜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丝亮光,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例文二
《红楼梦》读后感
正是长相思芳华茂盛,淡紫悠然的日子。无垠的雪地,红衣女子纤弱的背影横置于地,毫无生机。青丝乱散,却掩不住点点殷红,犹如傲雪之梅。似乎是极为熟悉的场景,却又陌生如在天边。
泪是她诠释心情的唯一方式,伤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气了哭,高兴了也哭,感动了还是哭.说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丧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贾.纵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爱,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篱下.那个时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却更受束缚,她爱上了贾宝玉,从此总算有了精神寄托.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漂春榭
落絮轻沾濮绣镰
我们也知道贾宝玉“潦倒不通世务,愚须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读动了宝玉和黛玉的人生,知道了他们的生命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的悬念和猜测,没有留给我们任何的遐想,看到宝玉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了这样的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什么权利去指责什么人一切都是那个社会所造成的,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在那么一个大家园中,我们接受了黛玉的残死,接受了宝玉的玩世不恭。接受了这个家族的沦落。曾经觉得余秋雨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那就是《废墟》他在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昔日的金戈铁马已烟消云散;雕栏画栋已人去楼空;烟柳断桥已芳草凄凄。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毁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一堆废墟把昔日所有的是非成败、辉煌灿烂一股脑地打成包,尘封在逝去的岁月中,感怀伤时”,是啊,当这样一个大的家族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静静的逝去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回忆的是小说中凄美的爱情故事?亦或是贾家的人物之间的恩怨情愁?每次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不得不让人对人生有新的思考!“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也许就是这句话,红楼梦本身所揭示的这个故事的一切。
曾经在看到红楼梦的时候都会觉得作者怎么会这样呢?好感伤的结局,但当我们真正体会到在那个时代的背景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再也不会那么说了。纷飞蝴蝶绕楼院,暖逐东风扑几回。扇影乱摇忙玉腕,粉痕斜溜湿香腮。偶因游戏间消遣,岂为迷藏暗捉来。恰怪亭中私语久,防人忽把绮窗开。在这里我们知道了薛宝钗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王熙凤的奸诈;一切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一部人物丰富,感人泪下的家族史诗。此刻我不禁要敬佩起作者的胆识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曹学卿一代伟大的文学家与小说家。当一切都以尘埃落定,我们所期盼的又是什么呢?当一个个悲欢离和的人物渐渐在我们的视野里消失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又是些什么呢?那就让我们再次拿起这本经典制作《红楼梦》再次去品位它里面的酸甜苦辣。
附录:【相关材料,帮助你写作】
一《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主题】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1.社会悲剧。
《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2.道德文化悲剧。
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3.人生悲剧。
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二《红楼梦》对自然主义的写法
《红楼梦》一方面吸取中国传统小说的观念,同时打破其束缚,对才子佳人的批评,从而在作品中表现全新的面貌。
1.《红》继承传统的写法并加以发展,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而以家庭琐事、儿女之事为内容,这一写法直接继承《金瓶梅》写表现日常生活,但抛开《金》的自然主义,并自觉避免才子佳人小说的公式化,更多带有典型化、概括化,因此具有艺术感,比中国传统小说更丰富。
2.在曹雪芹看来,男女之间感情的最高境界并不在于肉体结合的快感,而在于精神境界的沟通和契合。他反对象《金瓶梅》和猥亵小说那样津津乐道于男女交媾细节的描写。他提出贾宝玉的“意淫”、“情不情”的精神追求。
三《红楼梦》人物塑造达到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
1.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达到了个性共性的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
2.如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是《红楼梦》女性人物中与男性世界关联最多的人物。她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四《红楼梦》时代背景及创作缘由
1、作者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曹雪芹留下来的《红楼梦》只有八十回的抄本,八十回以后也写了一些,但未流传下来。今传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和程伟元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用木活字排印《红楼梦》时加上去的。其稿本的来源据程伟元的序言里说是从“鼓担”上买来的,也有人说是高鹗续写的,但以前一说较为可信。
乾隆末年到嘉庆年间,《红楼梦》的续书很多,但仍以程、高印续的较好,故程、高续本能流传至今,然与雪芹原作比较,其差距还是很大的。
2、时代背景及创作缘由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见明显。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三十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五、红楼梦典型人物之贾宝玉
贾宝玉:他性格中的中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在他看来,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六、林黛玉:她生活的特定环境(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形成她孤傲清高和敏感多疑的性格特色。在长期的相处中,她和贾宝玉成为知己,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采用同情或支持的态度。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做人标准,林黛玉也并不很留意。她也同贾宝玉一样,对当时的所谓淫词小说的《西厢记》、《牡丹亭》等书,心里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文章”。对于“非女孩儿家的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以至成为她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她是大观园中最富有诗人气质的女性,写诗不仅成为她的一种特殊爱好,也成为她抒写自己抑郁心情的工具。她对环境氛围的敏锐感受,思想情绪的丰富变化,大都借诗歌细腻含蓄表达出来。
林黛玉同封建社会的矛盾斗争集中表现在她同宝玉的恋爱婚姻上。可以说爱情完全是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在黛玉的爱情生活中,她一面承受着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百般阻挠和干涉,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思想矛盾的磨难。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林黛玉思想上不能不受着封建阶级的教养和熏陶,不能不在爱情上承受着痛苦和压力。因此,她一方面本能地热烈希望贾宝玉向她诉衷肠;另一方面,在宝玉真的向她坦露爱情时,她又“气得说不出话来”,认为那是“胡说”,是“欺负”她。因而在她和宝玉的爱情表现形式上常常呈现出一种矛盾曲折或喜怒无常的状态。当然,林黛玉的爱情终于还是突破了自己的封建意识继续向前发展了,而且最后在婚姻无望时决心以死来反抗,表现了极大的悲剧色彩。
七、薛宝钗: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为待选入宫而进京。她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很深,表面是“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实际上有她的“青云”之志。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事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里,她常以“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与周围的人物相处的水乳交融。为了逢迎封建统治者,以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她使出了各种手段。当然,这位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贵族小姐,她并非对宝玉没有感情,但对他的“痴”、“狂”深为不满,一有机会,就要劝宝玉讲些仕途经济,便于日后博取功名富贵。由于在贾母、王夫人等身上下功夫,最后达到了和宝玉结婚的目的,但她并没有得到爱情幸福,自己也做了封建主义的牺牲品。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