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吃醋"这个词有什么来历拜托了各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6:37:15
"吃醋"这个词有什么来历拜托了各位
吃醋的由来: 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到底什么是“吃醋”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 食醋是一种具有酸味的传统调味食品.由于“吃”兼有食用和饮用的双重含义,故而食用食醋也称为“吃醋”.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词林宝库中,除食用的内涵以外,“吃醋”还有其丰富的外延.作为一则雅俗共赏的典故,很有必要搞清它的来龙去脉.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当凤姐抓住贾琏偷情、双方打起架来时,“贾母道:‘这都是我的不是,叫你多喝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了!’”明代传奇《燕子笺》也有“他二位只管捻酸吃醋,不成个模样”的记载.众所周知,在男女两性关系方面如果产生嫉妒的情绪,甚至出现争吵、打架的现象,俗称“吃醋”或“捻(捻)酸吃醋”.那么为什么把嫉妒和食醋联系在一起呢?寻根溯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称为“狮吼说”.近代的一些典籍持此说.其主要依据是《在阁知新录》关于“世以妬(同妒)妇比狮子.《续文献通考》载:‘狮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说本此.” 明代博学家李日华[1565~1635]在《紫桃轩又缀》中说过“正德中(公元1506~1521年),狮子房二号日食活羊一只、白糖四两、羊乳二瓶、醋二瓶……”说明狮子确有食醋的习惯,那么狮子食醋又与妒妇有什么关系呢?原来还有一个关于“河东狮吼”的典故.佛教经典称“狮子吼则百兽伏”,所以佛家用“狮子吼”来比喻佛祖讲经声震寰宇的威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陈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子,每当陈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时,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墙壁,把客人骂走.平时陈季常很喜欢谈论佛事,事后苏东坡借用狮吼戏喻其悍妻的怒骂声,作了一首题为《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的长诗,其中有这么几句:“东坡先生无一钱……只有双鬓无由玄.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季常;河东是借用唐代诗圣杜甫关于“河东女儿身姓柳”的诗句暗喻陈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东郡(今山西省)的显贵姓氏.这首诗极为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凶悍以及季常无奈的景况.后来人们便把“河东狮吼”作为妒妻悍妇的代称.有人还把怕老婆的现象戏称为有“季q薄薄D敲闯源椎摹笆ê鹚怠痹蛟从谒未 ? 第二种称为“坏醋说”.清代有人认为吃醋之说源于一种成见.某些南方地区,人们认为在一个家庭中不宜同时酿造两缸醋,否则必有一缸会坏掉.因此,在一个家庭中不应同时有两缸醋共存.借以暗喻:一家人中只应保持一夫一妻,否则妻妾之间难免会产生嫉妒.早在南北朝时《齐民要术》已多次提到“坏醋”现象,可见酿制的难度.然而家酿两缸,必坏一缸的说法较为牵强,但却反映了民间对一夫一妻婚制的希冀. 第三种称为“酸味说”.清代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有这么一段话:“切切莫被那卖甜酱、高醋的过逾赚了你的钱去,你受一个嫉妒的病儿,博一个‘醋娘子’的美号.”看来小说的作者文康的这段话是从买醋、食醋的实践活动中有感而发的.食醋在我国古代是主要的酸味调味料,它可以引申为酸、酸味;酸又有痛苦意,所以人们才把捻酸吃醋与嫉妒联系起来以喻心酸.有时也称醋意、醋劲儿.如《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听他(指袭人)说‘我们’两字,自然是他和宝玉了,不觉得又添了醋意……”吃醋的近义词还有泼醋、捻酸吃醋和争风吃醋.明末话本小说《清夜钟》第二回有“石匠樊八……怕陈氏吃醋……又怕陈氏捻酸怪他”;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也有关于“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争风吃醋,打吵起来”的相关情节.人们又把爱流露出醋意的人称为醋缸、醋瓮、醋钵儿、醋罐子、醋坛子或醋瓶子.有时还把没来由的嫉妒称为吃寡醋,如戏剧《百花亭》就有“我几曾调他来,皆是他心上自爱上我,你吃这等寡醋做甚么?” 有人著书说,唐人的《朝野佥载》记载房玄龄的夫人好嫉妒,李世民曾给他一壶醋.“于是就有了‘吃醋’之典.”经核查,《朝野佥载》记的是关于兵部尚书任瓌的轶事:唐太宗李世民赐给任瓌宫女,听说宫女受到任妻的迫害,李世民一怒之下令人送去“饮之立死”的酒以示震慑,任妻一饮而尽.但是酒中并未下毒.而唐代的刘餗在《隋唐嘉话》一书中则记载了有关中书令房玄龄的类似故事:唐朝初年房玄龄因辅佐有功,唐太宗几次想把美女赏赐给他,但都被婉言拒绝了.后来听说房家有妒妻,皇后又亲自出马给房妻卢氏做工作,也没成功.李世民生气了,说如果他坚持错误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卢氏仍不屈服并表示宁愿因妒而死.唐太宗叫人打了一壶酒,说:“要是这样,就饮此毒酒!”卢氏拿起来一饮而尽.其实那壶酒并没有下毒.后来李世民说:“朕尚怕见她,何况房玄龄呢!”另据《新唐书·列女传》称,房玄龄夫妻俩十分恩爱.早年房得过重病,说,“我怕是好不了了,你还年轻,以后另组家庭吧!”卢氏哭着一咬牙把一只眼弄瞎,借以表达从一而终的决心.房玄龄不久病却好了,最终两人白头偕老.看来这两宗关于妒妻的典故都与吃醋不相干. 随着酿造业的普及和发展,食醋不但逐步进入社会生活领域,也进而融入人们的心理活动以及道德关系之中,所以在唐代的文学著作中应该有着相关的反映.经过大量的钩沉工作,在敦煌鸣沙山石窟的文献宝库中终于发现了珍贵的线索.在《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中已有关于“醋气时闻,每念糟糠之妇;荒淫不择,岂思枕席之姬”的语句.文中的“醋气”原指食醋的气味;“糟糠”原喻粗劣的食物,后因东汉时宋弘说过“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话,人们就以糟糠作为妻子的代称;“枕席”本为卧具,可以借指为睡眠.通观全句的内容,食醋与嫉妒两者之间的关系跃然纸上.而这篇名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之弟白行简,因此可以认定“吃醋”与“嫉妒”的“联姻”应该追溯到唐代. 综上所述,“捻酸吃醋”之说应该源于唐代,宋代的“狮吼说”是其支流,而清代的“坏醋说”则只能是一种附会. “一白遮三丑”里的“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在中国古文里,在多数情况下“三”代表的是一个虚数,指数目很多,并不是特指确定的某三种丑.“一白遮三丑”的意思是:皮肤白,就可以把其它许多的脸部缺点都遮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