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那些事例(实例越多越好)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股市,商业,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5:39:48
那些事例(实例越多越好)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股市,商业,等)
那些事例(实例越多越好)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股市,商业,等)
目前,新的经济只是在部分工业化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初露端倪,在全球范围还属于萌芽状态.不过这种经济的发展肯定对于世界政治和经济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本经济审议会1999年向日本政府提出对未来十年日本新经济计划的建议时说:“当前,世界文明正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不是一般的‘进步’与“高度化”,而是要创造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变化.……一直支撑战后增长的现代工业社会的规范已跟不上人类文明的巨大潮流.……在今后存在多种智慧的社会中,必须通过不断创造出新的智慧来搞活经济与文化.为此,就必须能够更加容易地吸收世界的信息和知识,还要有更加容易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环境.同时,还必须拥有能够培养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组织和人才的计划和社会气氛”.
如果把上面所说的世界经济的变化加以概括,似乎可以说,未来经济有两大趋势:一个是经济知识化,表现为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另一个是经济全球化,表现为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人才在全球流动的加速.这两大趋势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也可以说,新的经济将是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全球为市场的时代.它将促使各国的增长模式、产业构成、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教育制度、文化取向等产生深刻的变化,也将对各国的对内、对外政策提出新课题.
三、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及其两重性经济全球化的发端似可溯源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创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三大机构的建立与发展,给全球金融、贸易与投资活动以极大的推动.美元与黄金挂钩使美元成为国际流通与储备的手段,首先便利了美国企业向全球的拓展.不过,冷战时期两个世界市场的划分又使经济全球化受到一定限制.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两股力量推动:一股力量是信息技术革命和高新技术成长的大大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人才、技术的全球交流.另一股力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和转轨国家加入市场经济行列,给世界大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然而,也要看到由于存在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特别是超级大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推行损人利己的贸易与金融政策,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动荡和南北两极分化,充分显示了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由跨国公司带头推行的生产国际化走向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
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居于统治地位.美国的大企业抓住欧、亚的战后重建机遇开展了海外扩张.汽车、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大公司带头进行跨国生产以战领世界市场.欧、日的经济得到恢复后,他们的大公司也纷纷进行海外投资.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国际化的主导力量.当时的生产国际化主要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因为那里政局较稳定、市场引对广阔、基础设施较完善、投资软环境较健全.七十年代,生产国际化扩展到发展中世界.到了九十年代,跨国公司又把生产国际化发展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这一特点表现在三方面:一个方面是跨国公司展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与兼并,着眼于全球市场、资源、技术、人才的利用,重点是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的海外市场.以1997年美国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垄断美航空工业开始,跨国公司重组与合并的狂潮席卷了电子、电信、航空、金融等行业.1997年美国企业兼并的协议金额是1991年的7倍.1998年德国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世界最大的汽车集团;1999年日本的银行三巨头——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的日本兴业银行组建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这些表明跨国公司在全球的重组正方兴未艾.第二个方面是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方面是因为发达达国家的市场相对饱和,另一方面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提供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第三个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批大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进行海外生产与销售.在世纪末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初露头角,反映了发展中国家正在为成为生产全球化新星.
第二,发达国家带动的流通国际化走向贸易自由化与区域集团化.
战后发达国家的生产国际化推动了流通的国际化.国际市场的放大和流通国际化反过来又成为促进发达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据统计,全球贸易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1950年——1994年的四十五年间,全球GDP增长率为年均4%,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全球生产的商品和劳务越来越依靠国际市场交换来得到价值实现.1970年美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储存存度为11%,1997年升为2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更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70年为25.9%,1993年达到37.3%.就是说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三分之一以上要依靠海外销售.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大体如此.
发达国家经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的加大产生了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谋求相互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经过四个回合的谈判,发达国家关税的平均税率已由约40%降到降到低于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税率降到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发达国家正在发起新一轮的多边贸易谈判,为他们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全球自由拓展服务.但是在贸易自由化问题上,发达国家搞双重标准.他们通过各种措施,主要是非关税垒和单边主义措施来限制外来商品进口,还以某些政治借口实施歧视或制裁,受害者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贸易自由化同贸易保护主义是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孪生兄弟.另一趋势是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西欧中小国家为对付苏美,也为了适应贸易自由化趋,由煤钢联营起步,建立了欧洲共同体.欧共体实行关税同盟,在成员国之间稿自由贸易,给各成员国开辟了广阔的区域市场.同时为了缩小成员国的经济不平衡,实行共同农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结构政策,授助经济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促进共同发展.到了九十年代,美国、欧盟和日本一方面继续高唱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苦心营造以自己为中心,囊括本地区南北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贸易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看似‘相互矛盾,其实相辅相成.贸易自由化不可能消除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双重标准行为,区域集团化也不可能扭转便利球贸易走向自由化的趋势.
第三、全球金融市场联网和各国货币国际化形成金融市场一体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便利了国际筹资,也加大了全球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是国际经济活动的神经中枢.战后国际金融以美元的金本位制为基准,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当时国际汇率的稳定对促进战后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国际金融活动农渐从为贸易和投资服务分离出来成为独活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1973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国际货币浮动汇率制:发达国家社会财富的多年积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数以万亿计的巨额资金;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货币在不同程度上可兑抽象;信息革命把各国金融市场联成网络.于是,国际金融活动的主要任务不再是为便利国际交易与投资进行资金融通,而是为巨额国际游资寻找增值的途径.据分析,每天在全球外汇市场上的交易最高达1.5万亿美元,只有2%是为正常的贸易与投资服务.
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和巨额国际金融资本的存在为筹措国际资金提供了方便,但更便利了国际金融投机.金融安全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首要课题.
金融动荡是促使各国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原因.汇率战是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经济较量的重要手段.日本就曾从泯率战中成为金融大国,又从泡沫经济破灭中陷入长期萧条.
从全球范围看,国际金融动荡和国际金融投机的最大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原因很简单,一是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和机制不完善;二是金融实力薄弱而且往往是外国的债务奴隶.一旦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发达国家就将恶果尽量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在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动荡中,东亚、拉美、非洲都受到沉重打击.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说,“在发展中世界,世界至少有36个国家1998年人均产出将出现负增长……1998年—1999年发展中国家的总产出将是八十年代初债务危机以来最低的”.
第四,世界经济增长中心走向多元化.
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两大增长中心分别是美国和苏联.他们两家的表现和经济政策决定了世界经济变化的走向.到了九十年代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在经济转轨中因采取“休克疗法”,陷入了深得的经济灾难,短期内难望对世界经济有多大影响.然而俄罗斯的资源、人才、科技潜能依然存在,本世纪仍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中心.美国虽仍在世界经济中雄踞首位,但它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局面已由美、欧、日本足鼎立所取代,美国的相对分额虽然可能有短期的上下波动,但下隆已成趋势.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份额却呈上升之势.上世纪末,中国是世界第七大经济,巴西是第八大经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如东盟、南方共同市场的地位也在上升.本世纪还将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尼日利亚、南非、墨西哥、阿极廷等等成为世界或地区经济的明星.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将会有新的发展.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将给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新的经济矛盾和经济变数.
综上所述,到上世纪末,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已汇合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之成为不可逆转,是战后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首先,战后的科技发展,已不间一般的科技进步,不但有量的发展,还有质的突破.科学研究在继续深化和分化的同时,出现学科的交叉与综合,使人类对微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识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往的技术创新基本局限珩加强或替代人的体力劳动,现在的技术创新则开阔了提高或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的途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度大大加快.高科技的发展要求超国界的合作,高新技术产业要求有超越国界的广阔市场.其次,从经济领域来看,推动市场经济向全球扩展的,不仅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政府,更重要的是,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三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摆脱农业业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新生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和转轨国家也放弃了计划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再从政治层面来看,二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发生过多次局部战争,但没有酿成新的世界战争.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政治形势时紧时松,天下并不太平,但总体趋趟向缓和,多数国家把振兴经济放在第一位.这一切为市场经济相对顺利地向全球扩展提供了条件.
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又加深各国经济竞争的两重性.由于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大,发达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可能彼此长补短,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西欧国家的战后发展为此提供了实例.德法曾经是百年世仇,战后却由势不两立的仇敌变为协调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西欧各国的联合,并且同前殖民地一种相对平等互助关系.这样欧洲国家在战后通过和平发展而不是军事扩张实现了经济振兴,欧盟的经济实力到上世纪未已同美国相当,其国际政治地位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然而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经济全球化还有加剧各国经济竞争的一面.这就有可能导致各国经发展失衡,不但可能引起经济和政治动荡,还有可能导致战争.北约发动南联盟的侵略战争,也可看作是国际经济发展失衡和霸权主义野心膨胀的结果. weson11 2008-12-12 16:08:06 一定是不乐观的. nnnvvvcc 2010-01-06 12:28:59 本文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如城市规划、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城市职能、城市交通、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正面影响,同时也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技术的重大进步往往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最初的产业革命和城市化发展;汽车的普及,则引起了城市郊区化.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导领域.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尤其是二次大战以来的大事记,无论多么简略,都不会忽视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它所产生的广泛经济、社会影响."①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发展有何影响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
当今世界正在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血液"、"润滑剂";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信息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在这股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的传统形态与功能等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影响,城市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
1 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率与科学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根疽谰荩侵傅汲鞘薪ㄉ瑁凳┏鞘泄芾淼闹匾侄危诔鞘蟹⒄怪衅鹱帕纷饔谩O执畔⒓际跬卣沽顺鞘泄婊睦砺塾胧导铝顺鞘泄婊姆椒ㄓ胧侄危蟠筇岣吡斯婊嗽钡睦投室约肮婊杓品桨傅目蒲浴⒁帐跣院痛丛煨裕⑶一辜忧苛斯诓斡搿N蠢吹某鞘泄婊Τ浞挚悸堑叫畔⑽拿魇贝纬傻?智能城市"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必须以地球信息科学、人居环境科学、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与方法基础,以体现城市规划: 1 理想、理性、综合 整体 、系统、动态、生态的思想; 2 以区域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人居环境为重点; 3 决策支持的方法.
2 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以往所没有的新兴产业; 2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明显带有信息化的痕迹,从而获得新的出路; 3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取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趋势.总之,城市产业结构开始由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向新兴的信息经济模式转变.另外,与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相对应,城市的就业呈现出"软化"的特征,也就是说就业结构中从事管理、研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教育等"软职业"的人员比重的增大.
3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由集聚走向集聚与分散并重.爆发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资本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开始了近代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集中化趋势,这种集中化以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为基础,以交通技术的改进为条件.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将使城市居民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娱乐等打破时空限制,人们对办公室、学校、购物中心、医院、交通工具等的依赖性大大减弱;部分工业生产对资源、对高度集中的生产规模的依赖性亦降低,削弱了集聚的动力.这就大大地拓宽了城市的活动空间,使城市得以延伸其各种功能的地域分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也呈现扩散化趋向.在总体呈现扩散化的趋势下,城市也有一定程度的集聚.由于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需要更高质量的协调与合作,这就要求城市各种功能在中
心区域重新融聚.现代信息技术使城市发展可以根据各自所需更自由地选择其规模和空间布局结构.扩散化趋势将引导城市 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产业和人口的分散,使其部分工业职能外迁,城市外围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业生产区域 城镇群体 ,城市的功能结构得以纯化,空间区划更为明晰;集聚化趋势则促使了中心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城市中枢功能更为强大.
4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职能日趋加强.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为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为人们使用有序的信息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又加速了信息的产生与传递.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中心,其交通、通讯、科技力量、大众传媒等的服务水平优越,信息交汇便捷,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城市的中心地位的加强也要求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必然首先在城市兴起.在新技术革命兴起的今天,城市不仅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更是创造、获得和传播信息的场所.信息是资源,是财富.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信息产业的发达与否,已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业产业化,信息市场现代化已使城市具备了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各级城市将逐步成为不同地域的信息流通管理和服务的中心,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信息中心职能将日趋加强.简言之,对应于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再开始步入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城市的发展史也将走过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再到文化信息中心的演变过程.
5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可能.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失衡现象之一,解决交通拥挤、堵塞的传统办法莫过于发展集体交通运输系统、限制私人汽车的发展、增加道路网的密度等等,但都只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首先,城市交通问题产生于不断增长的交通量和滞后的交通设施之间的失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跨越了时空限制,改变了人们与外界交流、交往的方式,城市中出行人数和次数减少,城市的交通总量必然下降;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通过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ITS ,解决好"人 车内信息 --车 车外可见环境信息 --环境 车外不可见环境信息 "系统的信息传送和交换处理,对城市的交通流量进行全面的动态协调控制,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率.基于以上两点--交通量的下降和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再辅以引导性的交通政策,将使城市交通环境大为改善,交通服务高效快捷.
6 使城市建筑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赋予了现代建筑全新的概念和更多的功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建成的,现在智能建筑已成为都市现代化的标志.一般来说,智能建筑都具有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消防自动化和保安监控自动化等功能.
7 城市管理与监控手段更为发达.我们知道,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大系统,城市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变量多、层次多、目标多的综合性管理,传统管理手段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发展更加复杂、多变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能十分快捷地提供各种背景资讯,减少了因通讯手段落后、方式简单和邮路误差所造成的信息失真,从而使决策可以做到更为科学、缜密和及时.城市管理与监控手段将变得更为先进和发达,借助计算机网络,城市建设与管理能真正摆脱"人治"、走上"法治"轨道.
8 全方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城市的有形方面,对城市的无
形方面也有影响.信息网络使"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网上购物、就医、娱乐"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加强了人与人的信息交流,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人们能更方便地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将进一步走向公开化和民主化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光明,使人憧憬未来;另一方面也使人类的未来笼罩上阴影,使人不无忧虑和担心.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可能会加剧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选择居住地标准从重视城市空间区位转向重视生活环境,这样势必加速城市人口向乡间疏散,将使残留的森林、荒野、稀有动植物更快速绝迹.这要求政府加强对环保的管理.
2 加大了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否少于其取代的就业岗位还有争议,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的就业结构向智能化趋势发展却是共识.因而至少现代信息技术会导致结构性失业.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办法在于人们要"终身学习",这要求城市教育信息网提供方便.
3 使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分配不公.信息高速公路可以使地域的空间差别缩小到最小,但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有时序性的,其到达的地域有先有后,这就造成了地域之间的信息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差距有可能扩大.大城市的城市规划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全盘考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4 使社会隔离问题严重化.在工业社会,人们居住地的选择往往取决于交通距离、环境条件、个人收入三个因素,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居住地主要取决于环境和收入,而收入主要取决于智力高低,这势必造成人口进一步分化,在城市空间上产生严重隔离,因此而破坏合理的社会结构.
5 使人类信息环境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现代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高效、方便的信息服务,同时也使人类信息环境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难题,如隐私权受侵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污染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