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题技巧例如概括段意:人物+事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6 21:05:16
语文答题技巧例如概括段意:人物+事件
几种答题技巧: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2005年陕西省中考题中第13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005年江苏省中考试题中第18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例如:《2005年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山西省2005年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 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
《考试说明》中第六则“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第七则“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
例如:《河北省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考试》中第22题:“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第23题:“西尔维娅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小女孩的身份进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小女孩“我”刚见到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识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我们也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
除此之外,阅读文当中还常考的有:
(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
(3)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把握以上几点,相信,我们都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2005年陕西省中考题中第13题:目前一般有哪几种消暖雾的方法?文中提到的咱们陕西的消雾作业属于其中哪一种?(3分)
答案是:3种.“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搅动混合法”.文中提到的属于第二种.
二、用原文答题法: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具体作法是:把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句还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来说,答案就在该关键词句的上下面.
例如:2005年江苏省中考试题中第18题:作者所说的“常想一二”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原文第10段紧靠着问题中关键词“常想一二就是”后面的句子就是本题的答案.
三、两步法
阅读题中时常会问到: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们首先看这个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个位置,开头?中间?还是结尾?如果是在开头,则有以下几种可能: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是在中间,则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结尾,则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第二步: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在结构上,起到……(省略号内容再具体到上一步去相对应)
例如:《2005年陕西省课改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我’帮助程海修改作文一事,从全文结构来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注意,本题只问到结构)答案是:修改作文一事既是文章的缘起,又对交换饭卡起了铺垫和衬托作用,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四、三步走法
在说明文当中经常出此类问题,即问“一个副词(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据说……)能否删去?”回答此类问题可分为三步:①不能;②解释该副词在本文当中的含义;③如果去掉,句子显得太绝对化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生动性、准确性、严密性).
例如:《山西省2005年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第13题:“文中加线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结合说明文语言特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据说”说明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所引资料是听来的,去掉则变成肯定,与事实不符,也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五、 三析法
同学们认为最难回答的,莫过于“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
其实这类题目也不一定的答题技巧:
我们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义.
例如:《河南省2005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中第12题“第(11)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怎样理解?”(3分)
首先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其次,分析其表意为:所有的期待和自豪都像泡沫一样;最后分析其中的关键词为“期待”和“自豪”、“泡沫”,结合语境,答案为:
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
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
③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不可实现.
六、进入角色法
《考试说明》中第六则“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第七则“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概括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做这样的题,我们最好进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这就好比让你去主演一部电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体会,把握文章的角度才会更准确一些.
例如:《河北省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毕业考试》中第22题:“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第23题:“西尔维娅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答这样的题,用此法再合适不过,如果我们以小女孩的身份进入到文章中去,不难发现,小女孩“我”刚见到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识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我们也不难发现,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大自然的小女孩.
除此之外,阅读文当中还常考的有:
(1)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是在指代词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2)某句(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论证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后一问,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准确(生动、形象、科学……)地说明(论证)了本句(本段)的说明中心(中心论点、分论点);
(3)评价赏析一句话,先评写作特点、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当然,现代文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题型层出不穷,形式千变万化,但我们答题时只要注意:(1)认真审题,弄懂题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义,轻易作答;(2)熟记各种文体的阅读知识,避免知识错误;(3)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的解题技巧.
把握以上几点,相信,我们都会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