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因特网的历史和形成要简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23:47:52
因特网的历史和形成
要简练
因特网的历史和形成要简练
信息资源共享的理想 对于因特网产生的确切时间,目前存在不同说法.一些人认为,1972年ARPAnet 实 验性连网的成功标志着因特网的诞生.另一些人则将1993年所有与ARPAnet连接的网络实现向TCP/IP的转换作 为因特网产生的时间.但是无论如何,因特网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偶然的现象,它是人类对信息资源共享理想 不断追求的一个必然结果,因此关于因特网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一些时候.近几十年来,人类在这方面取 得的一个又一个重要进展为因特网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例如,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将人类传播信息 的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开启了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新时代.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出现,预示着信息 技术的普及成为可能;激光和光纤技术的利用,使信息的处理和传播由“点”扩展到“面”.而近十多年来计 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更大范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
据文献记载,最早提出关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设想的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 C. R. 利克利德.② 他于1962年8月在《联机人机通信》一文③中提出了“巨型网络”的概念,设想每个人可以通过一个全球范围内 相互连接的设施,在任何地点迅速获得数据和信息.这个网络概念就其精神实质来说,很像今天的因特网.利 克利德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后改为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的第一任领导.他的继任者B. 泰 勒和L. G. 罗伯茨深信这一网络概念的重要性, 并为这一网络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包交换理论 因特网的发展是以早期的包交换(packet-switching)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为起点的.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的L. 克莱因罗克于1961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包交换理论的论文,并于1964年出版了关于这个理论 的第一本书.包交换主要指在通信网络中将较长的信息分割成若干信息包传送.每一个包就像一个信封,其中 有要传送的信息和需要送达目的地的地址,此外还有一个代表这个包在整个信息流中的位置的号码.任何包如 果丢失或被阻塞,可以重新发送.当所有的包都抵达目的地时,接收机就将这些数字数据块重新组合成完整的 信息.这个称为“包交换”的网络可以使多台计算机使用相同的通信线路,也可以使一个数据流越过拥挤的线 路,通过其他路径快速传递.这个利用信息包而不是线路进行通信的理论的提出,是向网络技术方向迈出的重 要一步.另一个重要发展是使计算机能够互相传递信息.
无独有偶,几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包交换理论研究(1961—1967)同时,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19 64—1967)也进行了同类研究,而且彼此是在不知道对方研究的情况下进行的.
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 因特网是在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 最早和最典型的例子, 是一个由美国国防部的研究人员和一些大学于60年代末共同开发的实验性网络.④美国 国防部当时出于军事防御战略的考虑,认为一个集中式管理的网络十分脆弱,经不起核战争等突发事件的破坏 ,需要建立一个可以不依靠单一“中央控制计算机”操纵的巨大网络,使整个通信系统不会因网络中的某一部 分遭到破坏而停止运行.更重要的是,这个网络是自主的和自动调节的计算机互联网,它允许使用不同存储技 术、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互联.为此美国国防部向当时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供经费从事这项研究,这 促使ARPAnet从理论研究进入实验联网.ARPAnet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于从事这项研究的人发现,它提供了非常便 捷的通信渠道.
这个网络最初只连接了4台主机.1970年网络工作小组(NWG)在S. 克罗克的领导下完成了最初的ARPAnet 主机对主机通信协议, 称为网络控制协议(NCP).1972年,B.卡恩在国际计算机通信大会(ICCC )上成功地 组织了一次大型的ARPAnet演示, 这是这个新网络技术首次公开露面.⑤同年,以V. 瑟夫为首的互联网工作组 (INWG)宣告成立,其目的是建立互联网通信协议.
关于开放的网络结构的思想是B. 卡恩于1973 年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后不久提出来的,该研究计 划在当时被称为“互联网研究计划”.为了适应开放的网络结构环境的需要,V. 瑟夫与B. 卡恩共同开发了TC P/IP协议,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
当ARPAnet由实验性网络发展成实用性网络时, 其运行管理于1975年移交给国防通信局(DCA).1982年,
国防通信局和高级研究计划局作出决定,将TCP/IP,即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互联协议作为ARPAnet通信协议. 这是首次明确“因特网”是一个互联的网络集合.⑥
ARPAnet在其发展的最初10年里,主要用于促进电子邮件发展、 支持在线讨论组、允许访问远距离数据库 和支持政府机构、公司和大学间的文件传递.1990年ARPAnet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停止运行.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在整个70年代,尽管军用计算机网络ARPAnet将其触角伸进了美国的一些主要 大学, 但是由于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这个网络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兴趣.因特网的真正发展是从80年 代中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利用ARPAnet网的技术建立NSFnet网开始.大约在1984年,国家科学基金会 在美国政府的一些主要研究机构的要求下,接替高级计划研究局进行网络扩建工作.NSFnet最初由5个相互连接 的超级计算机中心组成,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美国主要地区和各主要大学及研究机构联网.
到1986年,NSFnet初步形成了一个由骨干网、区域网和校园网组成的三级网络、1984—1989年,NSFnet经 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开始向商业和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并陆续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联网. 到90年代初,NSFnet转变为由私营企业经营,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支持这个网络的发展.1992年,几个因特网组 织合并,成立因特网协会ISOC.至此为止,这个网络从军用通信网络起步,通过NSFnet进而发展成为全国性的 学术研究和教育网络,并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广大的区域扩展,这是因特网发展进程中的第二个重要里程 碑.⑦
万维网 在90年代,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即一个可以获得因特网的图像信息的超文本因特网协议被 采用,使每一个人可以产生自己的图像页面(网址),然后成为一个巨大的虚拟超文本网络的组成部分.这个 增强型的因特网又被非正式地称为万维网,与此同时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新用户群.于是,许多人用“因特网” 一词指这个网络的物理结构,包括连接所有事物的客户机、服务器和电话线;而用“万维网”一词指利用这个 网络可以访问的所有网站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