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照相机 雨伞 自行车 望远镜 算盘的发明者和发名时间.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6 11:05:27
照相机 雨伞 自行车 望远镜 算盘的发明者和发名时间.
照相机 雨伞 自行车 望远镜 算盘的发明者和发名时间.
照相机的发展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
雨伞的发明
传说鲁班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还记述,她是雨伞的发明者,第一把雨伞就是她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伞"字早有出现,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撑合的伞. 是谁发明的雨伞?对这个问题一直众说纷芸.有的说,埃及人最早使用雨伞,早在公元前1200年,埃及(Egypt)的贵族们外出旅游时常常要奴隶(slave)为他们太阳伞(parasol).罗马人用伞遮挡地中海地区的阳光.在中国,伞是公元前1000年由鲁班的妻子发明的,伞被称作“能移动的房屋”. 在英国,在18世纪才开始使用雨伞.佰纳斯 伞一度是女性的专用品,表示女人对爱情的态度.把伞竖起来,表示对爱情遥坚贞不渝;左手拿着撑开的伞,表示“我现在没有空闲时间”.把伞慢慢晃动,表示没有信心或不信任;把伞靠在右肩,表示不想再见到你. 到了19世纪男人开始使用伞. 由于英国多雨伞是英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传统的英国生活方式的象征,成为伦敦商人和官员必之物,英国人的象征——约翰牛就手中拿着雨伞.
自行车为西欧人所发明.公元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研制成木制自行车,无车把、脚蹬、链条.车的外形像一匹木马的脚下钉着两个车轮,两个轮子固定在一条线上.由于这辆自行车没有驱动装置和转向装置,座垫低,西夫拉克自己骑在车上,两脚着地,向后用力蹬,使车子沿直线前进.1817年,德国的冯·德莱斯男爵发明了一种能自由活动的车把,使他的自行车转变比较方便.1818年,德莱斯在英国申请了专利.1839年,英国一位工人K·麦克米伦首创了用曲轴机构驱动后轮的脚踏自行车,可使人在骑自行车时双足离开地面.1861年的一天,巴黎的马车和婴儿车制造商米肖父子修理德莱斯式自行车,修好后在坡道上试车时,感到这种车放脚很困难,于是对它进行了改进,在车的前轮上安上脚蹬曲轴,从而发明了米肖型自行车,不久这种自行车便开始大量生产.大概在1870年前后,法国的马执又制造了一种前面驱动轮大,后面从动轮小的自行车,这种车的运行效果较好.1890年后,英国的亨伯公司生产出一种用链条传动的、车为菱型的自行车,这种形式的自行车一直沿用至今.
望远镜的发明
望远镜,通过光学成像的方法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并且显得大而近的一种仪器.
随着近现代科技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光学望远镜外,以感应红外线强度为原理的电子望远镜在越来越多对精度要求高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以现代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为依托的后期处理技术更为人类满足远望的的渴求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17世纪初,荷兰人首先发明了望远镜.望远镜由荷兰人发明出来绝不是偶然的,因为那时在荷兰磨制玻璃和宝石技术很发达,也就有很多制作眼镜的工人.
这一天,阳光普照,小鸟在空中唱着歌儿飞来飞去.在荷兰的密特尔堡小镇,制镜工人利比斯赫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用透镜去看教堂顶上的风向标.
当时,他带了一块凸透镜和凹透镜.当他把两块透镜离开一点排成一条线时,惊讶地看到远处的风向标又大又近.他兴奋不已,立刻想到去制造能看得更远更清楚的装置.
在1608年秋天,利比斯赫制造出这种装置,后来被称为荷兰式望远镜.就是把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装在一个筒的两端,眼睛看的一端装凹透镜. 12月,他又做出了双筒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观察到木星的四个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伽里略的望远镜由凸透物镜和凹透目镜组成,这种望远镜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出版了《天文光学》,阐述了望远镜原理,他还把伽里略望远镜的凹透目镜改成凸透目镜,这种望远镜被称为开普勒望远镜.
分类有:
* 反射式望远镜
* 折射式望远镜
* 折反射式望远镜
* 多镜面望远镜
* 双筒望远镜
* 射电望远镜
算盘是人人都很熟悉的计算工具,算盘的发明者是谁?准确的发明年代又是哪一年呢?从东汉时期徐岳的著作《数术记遗》中我们最早看到“珠算”这个字眼.不过,注释中说它只能做加减法.今天看来,这顶多说是算盘的一个雏形吧.从现有可靠资料分析,珠算发明于宋元时期.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1592年)是当时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专门讲述珠算的著作.
人们查阅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从宋元时期查到程大位(1553~1606)所处的时代,都查找不到算盘发明人的名宇.其实,前面提到的算筹的情况也是这样,这固然表明封建统治者对科技发明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它们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改进、完善的,很难说是哪一个人的功劳.
珠算是由筹算进化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对筹算进行了改革,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歌诀.例如14+7的歌诀是“七除三进一”,同样,14—7的歌诀是“七退一还三”等等.所有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一套歌诀.实际上,在珠算出现以前,除了个别的除法歌诀外,几乎全部的珠算歌诀都已齐备.
歌诀出现以后,计算速度提高了,继续摆弄算筹进行计算,就会手不从心.许多在室外进行计算的商业人员,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尤其容易把算筹摆乱,造成错误.这样一来,珠算代替筹算成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条件已经具备,而且成了十分急需的事情.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工匠、计算人员和商业人员一起,共同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算盘与算筹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算筹表示的数字中,一根上筹当五,一根下筹当一;而珠算盘中,档上一珠当五,档下一珠当一.筹算中有条约定叫“五不单张”,意思是5不能单用一根筹表示,这就是算盘中档下有五珠的缘由.数学史专家还可以找到算盘中档上有两珠的筹算根据.上述事实,足以证明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
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直到今天,珠算仍是我国小学生的必修课.尽管各种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在市场上已经相当普及,但作加减法时,它们的计算速度仍赶不上珠算的熟练操作者手中的算盘.
珠算在中国大显身手之后,又漂洋过海,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