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姓名和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5:11:54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姓名和事迹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姓名和事迹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牧师,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领导了美国五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逐渐认识到,南北战争所致力解放黑奴运动,并没有产生使美国黑人成为完全平等公民的预效果.十九世纪后期,美国黑人的公民权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视黑人的法规和惯例层层约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国黑人常常被隔离开来,不能与白人同在一个学校上学,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个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参与美国社会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后仍然和奴隶一样被剥夺各种权利,他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与国家的发展并非完全相称.因此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黑人志愿团体和教会以及其它各阶层关心此事的美国人团体,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场争取民权的运动.他们敦促国会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国社会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最后残余.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举行的「为工作的自由进军」是民权运动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励人心的,是马丁.路德.金恩牧师代表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所作的讲演. 一位新闻记者指出,金氏的演讲「充满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征和圣经的韵律」.他既义正严辞又有节制;公开宣扬-这是其基本哲学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径;并且侃侃陈词,雄辩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国国会、总统和法院将金氏在讲演中提到的各种法律障碍解除了
曼德拉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1944年他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曼德拉与温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与温妮离婚.现任妻子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1998年7月18日与曼德拉结婚.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你说的是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吧!
大学英语教材(复旦版)第三册有一个单元就讲了她的故事.她还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转贴的关于她的生平简介:
特里萨嬷嬷(Mother Teresa)原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前南斯拉夫的斯科普里一个阿尔巴尼亚农民家庭.她的父亲是个杂货商,家境并不富足,但父慈母爱,手足亲睦,她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生长起来.善良博爱的天性使她对慈善事业着迷.1928年来到印度,并投身于慈善事业.从40年代起,她在印度开展救助孤儿、穷人和老人的慈善工作,并在印度和其他国家创办众多的学校、医院、收容所和孤儿院等.
1952年,特里萨在一座印度庙的旁边建起了“垂死贫民收容所”,以让那些可怜的人在弥留之际能享受一下人间的温暖.至80年代末,大约有3万名身患不治之症又无家可归的穷人在收容所里度过了他们最后的日子.当记者问到挽救这些患有不治之症的人是否值得时,她甚至根本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因为这与她的人生观格格不入.
此后,特里萨开始考虑收治麻风病人一事.1964年教皇保罗六世在印度访问期间接见了特里萨,并将自己的一辆高级轿车送给她.特里萨后来将这部车卖掉,用拍卖所得为麻风病人建了一幢楼房,并培训了一些护理人员,使这里成了加尔各彼得堡唯一的麻风病中心.
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印度修女特里萨,以表彰她“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工作”.在授奖仪式上,特里萨嬷嬷说:“我以穷人的名义接受这笔奖金.”在晚祷后,她对记者说:“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金钱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这时当今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障碍.”获奖后,特里萨嬷嬷卖掉了奖章,连同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贫民和麻风病患者,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美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和平教育奖授予特里萨嬷嬷,以表彰她将其一生献给解除贫困,促进和平和为正义而斗争的事业.她创建和领导的慈善机构在120个国家设立了569个服务中心,3500名修女在其中供职.
1997年9月5日,享誉全球的慈善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里萨嬷嬷因心脏病发作在印度加尔各答逝世,终年 87岁.印度政府于9月13日为特里萨嬷嬷举行了盛大国葬.特里萨嬷嬷的灵柩盖着印度国旗,放在运送过“圣雄”甘地和印度国父尼赫鲁遗体的炮车上,缓缓驶向举行葬礼弥撒的加尔各答体育馆.逾百万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众沿途跟随护送,向灵车抛掷鲜花并高举她的照片.
特里萨嬷嬷将毕生献给为穷苦人谋福利的事业,深受全世界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善良与光明的化身”.特里萨嬷嬷逝世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加尔各答沉浸在悲痛之中,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含着泪水与特里萨嬷嬷作最后的告别.如今,她的名字已经飞越千山万水,传遍整个世界.她以献身慈善事业的至诚,直面困苦的精神,赢得亿万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被人们尊为“善良与光明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