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什么历史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3 22:34:35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什么历史地位?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什么历史地位?
宗旨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第一代军阀集团.
观点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其他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意义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作用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办“洋务”30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的7个增加到1894年的34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1864年的5100余万两,激增为1894年的1亿6千余万两.进口货物中,80年代前鸦片占首位,80年代后棉织品跃居第一,鸦片退居第二,但绝对数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货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中国被迫加速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中外反动派进一步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结果
虽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随着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企业的利润,还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