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数学的本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5:59:35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数学的本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数学的本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给数学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更热闹,可以说是引力十足.但是我们大家也都感觉得到,有的课太过于 “花哨”,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学生看起来是心动,但课后一动不动.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应该注重教师内在素养的提高,体现数学的理性美,立足精简,走入“平常课”.
一、数学语言要精炼
语言精练是指讲到点子上,讲到关键上,使学生一听就懂.那么精练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找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围绕着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需要讲哪些话,提问哪些问题,哪里要多讲,哪里要少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语言精练.1.重视教师的示范.
精确是数学语言的灵魂.儿童的模仿力很强,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数学思维语言,加上语气、语调的修饰,让学生乐于听乐于学,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中接受熏陶,获取知识,学生才能用
精练准确的数学术语来回答问题
.因此教师在讲课中语言要清楚、准确、有条理、逻辑性强.2.重视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发言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内容是否正确独特,还应重视学生的表达方式是否规范,使用的词汇是否精确到位,并及时引导修正.要设计好语言阶梯.比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应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①让学生从左向右看,被除数、除数、商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说出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0除外)的倍数商不变.②让学生从右向左看,在第一句的基础上说出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③请学生把上面的两句话并成一句话,这样学生对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运用就会深刻透彻.3.难点处、关键处应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但这并不排除教师适当的讲解和学生适时的吸收消化.全班齐说、多人复说的形式也不能一概否定.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求面积时,不仅要让学生经历转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都能用精炼的语言把转化前后各方面的联系说清道明,并深深地记在头脑中.这就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二、质疑设问要精巧
问得多,不如问得巧.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质疑设问效果最好.1.在新旧知识的过渡中直问.2.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反问.3.在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追问.
三、环节设计要精细
教学环节的精细处理基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充分研究和了解.老师应在细心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后,精心选择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指教材,学生生活经历、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设计环节时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手段要简约
教学手段的本身无好坏之分,只有使用的好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高效、实用、经济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使用应力求简洁,尽可能减少学生对色彩、音响、图画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更不能许有多媒体一统课堂的现象,让教师成为电脑奴.
在我校余婷老师“角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很精细.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猜一猜等活动中体验的感知角的特点,自主的构建新知.教学语言精炼、准确、亲切,基本上没有重复多余的话.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板书美观、规范、适时.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急中生智,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媒体的选择恰当,多媒体、学具、教具、黑板巧妙的应用于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讲练结合,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实效性.课堂的组织管理有序,注重了学生操作能力的操作习惯的培养,学生的参与面广,教学效果明显.体现了教学的有效、高效和智慧.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彰显自身的教学魅力,用精炼的语言、精细的设计、精美的板书、精巧的提问去吸引学生,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率.
五、教学内容要简明
现在许多公开课都喜欢“节外生枝”,华而不实.数学知识的教学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循序渐进,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数学课上的拓展要有度、有法、有择.避免把数学课上成了“奥数课”把课堂上成“一言堂”.余婷———姜映红老师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设计的拓展练习“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期的难度,但是经过师生之间共同的操作和演示,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这一个问题的三种答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和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老师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一句老话.只要我们多学习、多交流、多沟通、多思考,立足精简平实,凸显数学本色,
相信我们的教学就能实现有效、高效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