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 中文 案例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6:12:09
跨文化交际 中文 案例分析
哪里有跨文化交际的中文案例分析
哪里有跨文化交际的中文案例分析
你一口气问4个,那我就全都答了哈,哈哈
http://www.tvu.sh.xj.cninfo.net:8080/这里面有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薛小梅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以英语的变迁为例来说明这一现象,并讨论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意义.
从历史上的小语种发展成为如今全球最为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英语经历了一个自身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过程.16世纪前英语是一门使用范围仅限于英伦三岛的小语种,但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和20世纪美国的快速崛起,英语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许多国家的人们所使用.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2—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1.5—3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7.5—10亿人以英语为外语,85%的国际组织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每年出版的英语书籍占全球出版书籍总量的28%,42%的欧盟成员国公民可用英语进行交流.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语的非母语使用者人群在数量上远远超出了母语使用者人群.与此同时,英语语言本身在和当地语言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变化的结果是英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及亚洲许多国家地区形成了区域变体.这些变体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许多方面明显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考察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些英语变体与其最初依附的文化有一种相分离的趋势.众多的变体,庞大的使用者和广泛的使用范围,使英语不再仅仅是一两个民族的语言,不再是单纯承载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反映其民族特质的语言.变体所反映的英国文化色彩在淡化,而本土文化特色在加强.当然,这种分离并未违反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规律,相反,分离正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这说明语言反映的是它的使用者的文化,不同的使用者有可能将不同的文化附着在同一种语言上,使这一语言形成反映本土文化的区域变体.
长期以来,我们在使用英语的同时,总是在努力遵守英美文化语用规则.然而,纵观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我们至少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可能是来自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英语变体的人士,他们各自遵循的语用文化规则也不尽相同.交际中如果仅以英美文化为参考框架来理解对方的言语行为,可能会导致误解.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包含的一个方面.例如,当中国人和澳大利亚人、新加坡人和法国人、印度人和津巴布韦人用英语交流时是如何跨越差异、表达自己和理解对方的?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这些问题无疑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用英语和非英美国家人士交流中,我们不能单纯依赖英美文化语用规则来表达自己或理解对方,而应在充分了解对方文化身份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进行交际.
英语的发展变迁进一步说明,语言、文化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两者并非绝对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若干文化可能会作用于同一种语言,促使这种语言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变体.在以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选择其语用规则来传递解释信息、消除误会偏见,对交际的成功至关重要.而研究非英美国家人士之间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这一课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把握、理解跨文化交际.
http://www.tvu.sh.xj.cninfo.net:8080/这里面有
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薛小梅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但不难发现,当一种语言在各种困素的作用下被广泛传播到本土以外、为众多其他地域的人们使用时,语言与文化之间会呈现出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而在以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遵守的语言使用规则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我们以英语的变迁为例来说明这一现象,并讨论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意义.
从历史上的小语种发展成为如今全球最为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英语经历了一个自身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过程.16世纪前英语是一门使用范围仅限于英伦三岛的小语种,但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和20世纪美国的快速崛起,英语传播到世界各地,为许多国家的人们所使用.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2—3.8亿人以英语为母语,1.5—3亿人以英语为第二语言,7.5—10亿人以英语为外语,85%的国际组织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每年出版的英语书籍占全球出版书籍总量的28%,42%的欧盟成员国公民可用英语进行交流.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语的非母语使用者人群在数量上远远超出了母语使用者人群.与此同时,英语语言本身在和当地语言文化不断接触融合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变化的结果是英语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及亚洲许多国家地区形成了区域变体.这些变体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许多方面明显受到了当地文化的影响.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考察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些英语变体与其最初依附的文化有一种相分离的趋势.众多的变体,庞大的使用者和广泛的使用范围,使英语不再仅仅是一两个民族的语言,不再是单纯承载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反映其民族特质的语言.变体所反映的英国文化色彩在淡化,而本土文化特色在加强.当然,这种分离并未违反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的规律,相反,分离正是这一规律作用的结果.这说明语言反映的是它的使用者的文化,不同的使用者有可能将不同的文化附着在同一种语言上,使这一语言形成反映本土文化的区域变体.
长期以来,我们在使用英语的同时,总是在努力遵守英美文化语用规则.然而,纵观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我们至少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在以英语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可能是来自不同文化、使用不同英语变体的人士,他们各自遵循的语用文化规则也不尽相同.交际中如果仅以英美文化为参考框架来理解对方的言语行为,可能会导致误解.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应包含的一个方面.例如,当中国人和澳大利亚人、新加坡人和法国人、印度人和津巴布韦人用英语交流时是如何跨越差异、表达自己和理解对方的?我们对这些问题并不十分清楚,但研究这些问题无疑会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率.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用英语和非英美国家人士交流中,我们不能单纯依赖英美文化语用规则来表达自己或理解对方,而应在充分了解对方文化身份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进行交际.
英语的发展变迁进一步说明,语言、文化之间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两者并非绝对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若干文化可能会作用于同一种语言,促使这种语言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变体.在以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选择其语用规则来传递解释信息、消除误会偏见,对交际的成功至关重要.而研究非英美国家人士之间如何用英语进行交流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这一课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把握、理解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