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办学读后感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11:19:17
陈嘉庚办学读后感300字
快,10分钟后就要,要不就来不及去补课了
快,10分钟后就要,要不就来不及去补课了
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要找到华人或者华人后裔,今天都已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他们天生就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管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这又是一群念旧的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使他们有别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与国籍无关
世界是平的.
弗里德曼这句浪漫的话,恰当地描述了这个现实的世界.今天,无论你行走在哪一块大陆上,都能很容易地在自己身边发现与自己迥然不同的族裔.人口的流动,古时候就在全球发生着.
与其他族群的移民不同,华人在移居海外之后,即使经过了很多代,都很难抛弃与故土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中,德裔美国人艾森豪威尔率领盟军,与德国作战,并最终打败了德国;奥运会上,“举重神童”苏莱曼诺尔古在加盟土耳其后,力压自己出生国保加利亚的参赛选手,先后为土耳其夺得3块奥运金牌.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在许多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来,为你的国籍所在国服务,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同样的情况,却很难出现在移民海外的华裔身上,即使偶尔发生,也会立即招致所有华人——无论身在中国还是外国——众口一词的责难.
只要你的血管里还流着华人的血,你就永远隶属于中国,你就没有任何理由做出不利于中国的事情,而且,当中国遇到危难时,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牺牲生命.这样一种观念,一直在历史中传承,一直传承到了海外.
关键时刻显身手
1895年2月12日,游历海外多年的孙中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随后,他遍游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比利时以及南洋各国,所到之处,广泛接触当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向他们宣传革命,并募集革命所需经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最终推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事实上,在这次革命的背后,处处有着海外华侨的身影:以卖豆芽为生的越南华侨小贩黄景南曾把自己辛苦积攒的数千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持孙中山在粤、桂、滇等省发动起义;吉隆坡华侨、裁缝工人李晚,为了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卖掉了自己的脚踏车作盘缠,战斗打响以后,他扛举起义大旗,冲锋在前,壮烈捐躯,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据统计,著名的黄花岗烈士中,就有二十九位是海外华侨;辛亥革命中,光复厦门、泉州之役,不但经费来自华侨,主要组织者和大部分领导人也是来自国外的华侨……
1901年,17岁的陈嘉庚从福建老家来到新加坡,帮助父亲经营米店.到1925年时,他已经成为了享誉东南亚的“橡胶大王”、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家.
抗战的烽火燃起后,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率先把南洋各地的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并被选为总会主席.从此,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为祖国的抗战募捐上,仅1939年,他就募集抗战军费18亿元!
我们不仅应该记住陈嘉庚这位卓越的华侨领袖,还要记住那些一样为抗战做出奉献的无数普通人:印尼华侨马细旦,腿部残疾,常年以手代步,他把行乞的钱款交给当地华侨慈善会,寄给祖国;缅甸华侨叶秋莲女士将自己的首饰、家产全部拍卖,得到4万元,悉数捐给祖国,以致于后来无以为生,出家为尼,有人问及此事,她掷地有声地对人说:“只要祖国战胜,自己饿死也无妨”;泰国华侨黄俊卿临终之际,吩咐家人丧事从简,把办丧事的1万元钱献给祖国……
在这种力量支配下,海外华人的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舞台上.
2001年9月19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动情地说:“迄今为止,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大多数的项目和资金来自华商……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海外华侨华人功不可没……你们的创业精神已经载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史册!”
“近几年,投资和外贸是拉动国内经济的两架马车,海外华商企业对国内的外贸出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应该说是促进国内出口的主力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主编石净这样对记者说,“与此同时,由于华商投资企业不少是中小企业,而且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因此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工作机会.无疑,海外华商企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作用很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比较了中国与俄罗斯的情况后,也认为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华人华侨的积极参与,俄罗斯就缺乏这样一批“海外俄商”.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瑟罗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外华商对中国大陆改革的最大贡献,不仅是投资,而且教会了他们的同胞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不需要理由
这种心理,已经很难用笼统的“爱国”两个字来形容,按照国际法的标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政治和法律意义上早已是其他国家的公民.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祖国,一个从文化上哺育他们的祖国,一个从历史中赋予他们荣耀的祖国.
这些现象,也很难被信奉“利益至上”的那部分人所理解,就算做义工,捐献财富,承担投资风险,这些做法还可以被硬性解释为谋取更大、更远的利益,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利益比生命本身更大呢?
这样的行为,更不符合现代宪政思想,他们所挚爱的这个国家,未必有一部值得他们为之宣誓的宪法,不一定有一张货真价实的选票给他们,他们甚至在这个国家连一片立身之地也不可得……
可是,这一切,都不妨碍大家关切这个国家,与这个国家患难与共.
因为,几千年来“家国一体”的儒家教育,已经在中国人的意识深处统一了“国”与“家”的概念.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不需要理由一样,爱自己的祖国同样不需要理由.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就这样告诉每一个中国人:爱国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命题.
就像上帝对基督教徒是神圣的一样,中国,就是无数华人膜拜的对象和力量的源泉.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历史中传承,当这个国家遭遇危难时,五洲四海,四面八方总会及时伸出无数只帮助的手.
然而,这又是一群念旧的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特质使他们有别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
与国籍无关
世界是平的.
弗里德曼这句浪漫的话,恰当地描述了这个现实的世界.今天,无论你行走在哪一块大陆上,都能很容易地在自己身边发现与自己迥然不同的族裔.人口的流动,古时候就在全球发生着.
与其他族群的移民不同,华人在移居海外之后,即使经过了很多代,都很难抛弃与故土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中,德裔美国人艾森豪威尔率领盟军,与德国作战,并最终打败了德国;奥运会上,“举重神童”苏莱曼诺尔古在加盟土耳其后,力压自己出生国保加利亚的参赛选手,先后为土耳其夺得3块奥运金牌.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指责,因为在许多其他文化背景的人看来,为你的国籍所在国服务,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同样的情况,却很难出现在移民海外的华裔身上,即使偶尔发生,也会立即招致所有华人——无论身在中国还是外国——众口一词的责难.
只要你的血管里还流着华人的血,你就永远隶属于中国,你就没有任何理由做出不利于中国的事情,而且,当中国遇到危难时,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之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牺牲生命.这样一种观念,一直在历史中传承,一直传承到了海外.
关键时刻显身手
1895年2月12日,游历海外多年的孙中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随后,他遍游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比利时以及南洋各国,所到之处,广泛接触当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向他们宣传革命,并募集革命所需经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最终推翻了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
事实上,在这次革命的背后,处处有着海外华侨的身影:以卖豆芽为生的越南华侨小贩黄景南曾把自己辛苦积攒的数千元全部捐献出来,支持孙中山在粤、桂、滇等省发动起义;吉隆坡华侨、裁缝工人李晚,为了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卖掉了自己的脚踏车作盘缠,战斗打响以后,他扛举起义大旗,冲锋在前,壮烈捐躯,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据统计,著名的黄花岗烈士中,就有二十九位是海外华侨;辛亥革命中,光复厦门、泉州之役,不但经费来自华侨,主要组织者和大部分领导人也是来自国外的华侨……
1901年,17岁的陈嘉庚从福建老家来到新加坡,帮助父亲经营米店.到1925年时,他已经成为了享誉东南亚的“橡胶大王”、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家.
抗战的烽火燃起后,陈嘉庚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率先把南洋各地的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并被选为总会主席.从此,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为祖国的抗战募捐上,仅1939年,他就募集抗战军费18亿元!
我们不仅应该记住陈嘉庚这位卓越的华侨领袖,还要记住那些一样为抗战做出奉献的无数普通人:印尼华侨马细旦,腿部残疾,常年以手代步,他把行乞的钱款交给当地华侨慈善会,寄给祖国;缅甸华侨叶秋莲女士将自己的首饰、家产全部拍卖,得到4万元,悉数捐给祖国,以致于后来无以为生,出家为尼,有人问及此事,她掷地有声地对人说:“只要祖国战胜,自己饿死也无妨”;泰国华侨黄俊卿临终之际,吩咐家人丧事从简,把办丧事的1万元钱献给祖国……
在这种力量支配下,海外华人的身影也频繁地出现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舞台上.
2001年9月19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动情地说:“迄今为止,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大多数的项目和资金来自华商……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海外华侨华人功不可没……你们的创业精神已经载入中国经济发展的辉煌史册!”
“近几年,投资和外贸是拉动国内经济的两架马车,海外华商企业对国内的外贸出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应该说是促进国内出口的主力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主编石净这样对记者说,“与此同时,由于华商投资企业不少是中小企业,而且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因此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工作机会.无疑,海外华商企业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解决就业问题作用很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比较了中国与俄罗斯的情况后,也认为中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华人华侨的积极参与,俄罗斯就缺乏这样一批“海外俄商”.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瑟罗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外华商对中国大陆改革的最大贡献,不仅是投资,而且教会了他们的同胞运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不需要理由
这种心理,已经很难用笼统的“爱国”两个字来形容,按照国际法的标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政治和法律意义上早已是其他国家的公民.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祖国,一个从文化上哺育他们的祖国,一个从历史中赋予他们荣耀的祖国.
这些现象,也很难被信奉“利益至上”的那部分人所理解,就算做义工,捐献财富,承担投资风险,这些做法还可以被硬性解释为谋取更大、更远的利益,那么还有什么样的利益比生命本身更大呢?
这样的行为,更不符合现代宪政思想,他们所挚爱的这个国家,未必有一部值得他们为之宣誓的宪法,不一定有一张货真价实的选票给他们,他们甚至在这个国家连一片立身之地也不可得……
可是,这一切,都不妨碍大家关切这个国家,与这个国家患难与共.
因为,几千年来“家国一体”的儒家教育,已经在中国人的意识深处统一了“国”与“家”的概念.就像爱自己的父母不需要理由一样,爱自己的祖国同样不需要理由.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就这样告诉每一个中国人:爱国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命题.
就像上帝对基督教徒是神圣的一样,中国,就是无数华人膜拜的对象和力量的源泉.有这样一种力量在历史中传承,当这个国家遭遇危难时,五洲四海,四面八方总会及时伸出无数只帮助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