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6:39:57
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的十大世界之最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宜昌5月26日电(记者廖君 周梦榕)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三峡工程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
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浇筑.三期围堰设计总浇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停止通航运行,长江三峡水域拟实行为期67天的断航,至6月16日恢复通航.与此同时,翻坝转运工作全面启动.
●2003年4月16日,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到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达到140米设计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开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
三峡工程改变世界的中国观: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全线贯通进入倒计时,这个未来世界最大水坝和水电站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地理书上的一个新名词.《华盛顿邮报》、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德国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即将完成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将第一次完全驯服5000多年来养育同时也折磨中国人民的这条水道”.从十几年前中国开始讨论建设三峡水电站开始,国外也对三峡建设带来的安全,特别是环境问题发出了担心的声音,直到现在三峡大坝即将建成,一些人仍怀有疑问.
但绝大多数外国媒体和学者认为,就像“中国正在走自己的路”一样,三峡工程代表着“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的能源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来说,三峡工程不但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也将成为“中国的象征”.
三峡电站将满足中国1/20的电力需求
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为《中国力量的源泉和象征》的文章,称经过13年的建设,并移走了上百万村民后,中国即将为横跨扬子江的世界最大大坝浇筑上最后的混凝土:届时三峡大坝将达到设计的坝顶高程185米.这个规模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投资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这项“中国自长城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建设”,将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和防洪综合工程.它的年均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而美国胡佛大坝(美国最著名的大坝,被评为美国现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迹之一)的年发电量仅为40亿千瓦时.
美国十大报业集团之一的奈特·里德报系报道说,三峡水电站发的电相当于18个核电站,可以满足中国庞大用电需求量的1/20.此外,它还可以方便3000吨的海轮深入中国西部.要知道,海轮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起来.
俄罗斯媒体对三峡工程的进展非常关注.不仅《独立报》等俄全国性媒体,就连《哈卡斯新闻》等地方媒体以及众多电子媒体,近来都不约而同对三峡大坝进行详细报道.俄水电专家亚·托洛什诺夫曾多次到包括三峡在内的世界各大水电站进行考察,他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帮助中国建设了三门峡水电站.现在三峡工程即将顺利收尾,这反映了中国的成功,而俄罗斯在水电方面仍旧在原地踏步.”他称,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俄还停留在20年前.俄罗斯《劳动报》曾多次派记者赴三峡采访,该报称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评估小组认为,三峡工程完成后,洪灾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少为1/10,可以保证中下游数千万居民的安全.
日本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的报道量近来也大幅增加.《日本经济新闻》18日发表文章说,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峡大坝完成之后可望起到发电、航运以及防洪和抗旱等巨大作用,成为中国发展的象征之一.该报认为,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的总发电量,不仅可以缓解中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其次,能够增加通航能力,提高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效率,有利于外国企业的投资.
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华记者连续发回三篇关于三峡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历史和一些具体数据等.印度评论家罗伊在《商业标准报》撰文将三峡工程与印度修建水利设施的缓慢进展进行了对比,并称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制订和完成目标的意志力的充分体现”,“经验值得印度参考”.
三峡改变世界的“中国观”
不过,在介绍了三峡大坝的成就后,很多外国媒体也对三峡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了担心.《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早已认为建水电站并不明智,但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建设这样大的水电站.许多人还对中国花240亿美元在经济上值不值提出疑问.另外,关于环保问题的议论也不少.
对这些议论,一位曾在欧美多国常驻的资深记者说,这些问题十几年前不仅外国人,中国人也都提出了,并进行过反复的论证.三峡工程是世纪工程,也是世界级工程,史无前例,在没有经过时间验证之前,人们有各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西方人提出这些未必都是出于恶意.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在非常清醒、科学的环境中建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发电同样面临困境的时代,中国人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瑞典人的环保意识是全球出了名的.十几年前,由于环保主义者的要求,瑞典已经停止修建大型水电站,甚至逐步关闭已建成的核电站.因此,当三峡工程动工修建时,瑞典全国一片质疑之声.据当年在瑞典工作的《人民日报》记者丁刚介绍,那时一些瑞典人甚至找上门来,以教训的口气批评中国不该建设三峡工程.
如今,当三峡工程即将正式建成之际,瑞典人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近日来,瑞典一些媒体先后以“中国即将建成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等词语相对客观地报道了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的消息.尽管其中也提到了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工程移民等问题,但与当年的一片质疑声相比,态度已经明显温和了许多.瑞典电力公司的工程师博斯特罗姆曾参加过瑞典第二大水库苏诺瓦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他对本报记者说,他最开始就是通过三峡工程关注起中国的.通过对三峡工程报道的跟踪了解,他认为与瑞典当年建造苏诺瓦大坝比起来,中国人对环保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对当地的环境给予了有效保护.尽管他承认,像世界多数水电站的修建一样,一个大坝的建成,将会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生态,例如水中的鱼类品种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通过人们的努力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是能够把这种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此外,一些瑞典人对当初放弃发展水电及核电的决定开始有些后悔.《瑞典日报》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瑞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水电和核电持支持态度,支持发展核电的人已超过50%.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波里科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中国讨论是否建设三峡工程时引起的不小的争论.许多专家都表示反对,中国全国人大在讨论并通过建设三峡大坝的提案时也是历史上反对票最多的一次.波里科夫说,如今三峡大坝终于顺利建成了.从目前来看,大坝建成后至少能给中国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长江下游洪水灾害发生的机会.第二,三峡大坝建成后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电能.
“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国内外的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也表示,“我们不能说三峡工程是完美的,我们要等30年才能下这样的结论.”对于国内外关注的安全问题,他表示,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进行校核,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内,大坝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常规武器不可能使大坝溃决.即使爆发核战争,也有事前的防范措施.
对于环境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认为,三峡工程本身是一项环保工程.水电是清洁能源,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若换算成火力发电的消耗,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约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还减少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王兴奎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三峡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而且在提供替代能源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重大作用.如1998年的大洪水,尽管没有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但仍造成了很大损失.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以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三峡工程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应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效益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拉尔森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各国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能源发展战略,中国也是这样.”他对记者说,首先,从环境角度看,瑞典环保工作做得较好,也得益于全国近50%的电力供应来自污染少的水电,至少从目前看,水电对环境的破坏还是相对较小的,所以中国建设三峡发展水电,比起使用污染严重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供电,是明智的选择;其次,从中国的发展角度来说,当初决定建设三峡时,可能没人预料到十多年来中国会发展得如此快,且这样的速度也许还会持续若干年,而三峡工程对解决中国的能源缺口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到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对世界的贡献,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1/5的人不会为电力而担忧,也为中国保持稳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这个角度上,三峡工程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拉尔森称,10多年前许多像他一样的瑞典人从关注三峡开始,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并且从开始的质疑到今天的理解,当三峡工程建成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创造出了一个宏伟的奇迹,更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人民网】
新华社宜昌5月26日电(记者廖君 周梦榕)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许多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记录.
――世界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2.7万立方米每秒--3.3万立方米每秒,能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洪水,增强长江中下游抗洪能力.
――世界最大的电站.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泄流坝段长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和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主体建筑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2794万立方米,钢筋46.30万吨.
――世界施工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2000年混凝土浇筑量为548.17万立方米,月浇筑量最高达55万立方米,创造了混凝土浇筑的世界记录.
――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截流流量为9010立方米每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每秒.
――世界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为10.25万立方米每秒.
――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113米.
――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三峡工程升船机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最大升程113米,船箱带水重量达11800吨,过船吨位3000吨.
――世界水库移民最多、工作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三峡工程水库动态移民最终可达113万人.
三峡工程大事记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开展长江的综合治理.
1955年开始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与计划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
●1970年12月26日,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这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的立法程序并进入实施阶段.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
●1998年,三峡工程进入第二阶段的建设.
●2000年,三峡工程机组安装奏序曲.
●2002年10月10日,国务院三峡工程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专家组会议在坝区召开,导流明渠截流前验收工作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21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185米大坝设计高程.
●2002年10月25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2002年11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左岸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2年10月29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11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11月6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2002年11月7日,世界上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在三峡工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三峡首台机组大件安装基本完成,从此进入总装阶段.
●2002年12月16日,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开始浇筑.三期围堰设计总浇筑量为110万立方米,将与下游土石围堰一起保护右岸大坝、电站厂房及右岸非溢流坝段施工,是实现三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关键性工程.
●2003年4月1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停止通航运行,长江三峡水域拟实行为期67天的断航,至6月16日恢复通航.与此同时,翻坝转运工作全面启动.
●2003年4月16日,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到顶,比合同工期提前55天达到140米设计高程.
●2003年4月22日,三峡工程左岸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工程开工.
●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三峡移民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下移民迁建及库底清理工作已全面完成,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
●2003年5月21日,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正式宣布,三峡二期工程达到蓄水135米水位和船舶试通航要求.同意三峡工程6月1日下闸蓄水,并可以在2003年6月份实施永久船闸试通航.
三峡工程改变世界的中国观: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5月20日,随着三峡大坝全线贯通进入倒计时,这个未来世界最大水坝和水电站也将成为世界各国地理书上的一个新名词.《华盛顿邮报》、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德国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称,“中国即将完成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将第一次完全驯服5000多年来养育同时也折磨中国人民的这条水道”.从十几年前中国开始讨论建设三峡水电站开始,国外也对三峡建设带来的安全,特别是环境问题发出了担心的声音,直到现在三峡大坝即将建成,一些人仍怀有疑问.
但绝大多数外国媒体和学者认为,就像“中国正在走自己的路”一样,三峡工程代表着“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的能源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来说,三峡工程不但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也将成为“中国的象征”.
三峡电站将满足中国1/20的电力需求
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为《中国力量的源泉和象征》的文章,称经过13年的建设,并移走了上百万村民后,中国即将为横跨扬子江的世界最大大坝浇筑上最后的混凝土:届时三峡大坝将达到设计的坝顶高程185米.这个规模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投资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这项“中国自长城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建设”,将取代巴西伊泰普水电站成为世界最大的发电和防洪综合工程.它的年均发电量为847亿千瓦时,而美国胡佛大坝(美国最著名的大坝,被评为美国现代土木工程七大奇迹之一)的年发电量仅为40亿千瓦时.
美国十大报业集团之一的奈特·里德报系报道说,三峡水电站发的电相当于18个核电站,可以满足中国庞大用电需求量的1/20.此外,它还可以方便3000吨的海轮深入中国西部.要知道,海轮延伸到哪里,哪里就会繁荣起来.
俄罗斯媒体对三峡工程的进展非常关注.不仅《独立报》等俄全国性媒体,就连《哈卡斯新闻》等地方媒体以及众多电子媒体,近来都不约而同对三峡大坝进行详细报道.俄水电专家亚·托洛什诺夫曾多次到包括三峡在内的世界各大水电站进行考察,他对记者表示:“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帮助中国建设了三门峡水电站.现在三峡工程即将顺利收尾,这反映了中国的成功,而俄罗斯在水电方面仍旧在原地踏步.”他称,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俄还停留在20年前.俄罗斯《劳动报》曾多次派记者赴三峡采访,该报称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评估小组认为,三峡工程完成后,洪灾出现的可能性将减少为1/10,可以保证中下游数千万居民的安全.
日本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的报道量近来也大幅增加.《日本经济新闻》18日发表文章说,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峡大坝完成之后可望起到发电、航运以及防洪和抗旱等巨大作用,成为中国发展的象征之一.该报认为,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的总发电量,不仅可以缓解中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其次,能够增加通航能力,提高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效率,有利于外国企业的投资.
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华记者连续发回三篇关于三峡的报道,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的历史和一些具体数据等.印度评论家罗伊在《商业标准报》撰文将三峡工程与印度修建水利设施的缓慢进展进行了对比,并称三峡大坝的建成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制订和完成目标的意志力的充分体现”,“经验值得印度参考”.
三峡改变世界的“中国观”
不过,在介绍了三峡大坝的成就后,很多外国媒体也对三峡大坝可能带来的问题表示了担心.《华盛顿邮报》称,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早已认为建水电站并不明智,但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建设这样大的水电站.许多人还对中国花240亿美元在经济上值不值提出疑问.另外,关于环保问题的议论也不少.
对这些议论,一位曾在欧美多国常驻的资深记者说,这些问题十几年前不仅外国人,中国人也都提出了,并进行过反复的论证.三峡工程是世纪工程,也是世界级工程,史无前例,在没有经过时间验证之前,人们有各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西方人提出这些未必都是出于恶意.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在非常清醒、科学的环境中建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发电同样面临困境的时代,中国人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瑞典人的环保意识是全球出了名的.十几年前,由于环保主义者的要求,瑞典已经停止修建大型水电站,甚至逐步关闭已建成的核电站.因此,当三峡工程动工修建时,瑞典全国一片质疑之声.据当年在瑞典工作的《人民日报》记者丁刚介绍,那时一些瑞典人甚至找上门来,以教训的口气批评中国不该建设三峡工程.
如今,当三峡工程即将正式建成之际,瑞典人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近日来,瑞典一些媒体先后以“中国即将建成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等词语相对客观地报道了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的消息.尽管其中也提到了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工程移民等问题,但与当年的一片质疑声相比,态度已经明显温和了许多.瑞典电力公司的工程师博斯特罗姆曾参加过瑞典第二大水库苏诺瓦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他对本报记者说,他最开始就是通过三峡工程关注起中国的.通过对三峡工程报道的跟踪了解,他认为与瑞典当年建造苏诺瓦大坝比起来,中国人对环保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对当地的环境给予了有效保护.尽管他承认,像世界多数水电站的修建一样,一个大坝的建成,将会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生态,例如水中的鱼类品种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通过人们的努力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是能够把这种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
此外,一些瑞典人对当初放弃发展水电及核电的决定开始有些后悔.《瑞典日报》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瑞典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水电和核电持支持态度,支持发展核电的人已超过50%.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波里科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清楚地记得1992年中国讨论是否建设三峡工程时引起的不小的争论.许多专家都表示反对,中国全国人大在讨论并通过建设三峡大坝的提案时也是历史上反对票最多的一次.波里科夫说,如今三峡大坝终于顺利建成了.从目前来看,大坝建成后至少能给中国带来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长江下游洪水灾害发生的机会.第二,三峡大坝建成后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电能.
“中国人走自己的路”
其实,对于这样的一个世界级的工程,国内外的各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也表示,“我们不能说三峡工程是完美的,我们要等30年才能下这样的结论.”对于国内外关注的安全问题,他表示,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进行校核,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内,大坝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常规武器不可能使大坝溃决.即使爆发核战争,也有事前的防范措施.
对于环境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认为,三峡工程本身是一项环保工程.水电是清洁能源,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若换算成火力发电的消耗,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约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还减少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王兴奎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三峡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而且在提供替代能源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重大作用.如1998年的大洪水,尽管没有达到百年一遇的标准,但仍造成了很大损失.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即使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可以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三峡工程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应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效益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拉尔森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各国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能源发展战略,中国也是这样.”他对记者说,首先,从环境角度看,瑞典环保工作做得较好,也得益于全国近50%的电力供应来自污染少的水电,至少从目前看,水电对环境的破坏还是相对较小的,所以中国建设三峡发展水电,比起使用污染严重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供电,是明智的选择;其次,从中国的发展角度来说,当初决定建设三峡时,可能没人预料到十多年来中国会发展得如此快,且这样的速度也许还会持续若干年,而三峡工程对解决中国的能源缺口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到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对世界的贡献,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1/5的人不会为电力而担忧,也为中国保持稳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这个角度上,三峡工程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拉尔森称,10多年前许多像他一样的瑞典人从关注三峡开始,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并且从开始的质疑到今天的理解,当三峡工程建成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创造出了一个宏伟的奇迹,更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