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文言文复习字词练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8 13:15:05
苏教版九上文言文复习字词练习
是课本上的
是课本上的
(六)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臣 请 缚 一 人 / 过 王 而 行 2、吏 二 / 缚 一 人 诣 王
3、橘 生 淮 南 / 则 为 橘 4、得 无 / 楚 之 水 土 / 使 民 善 盗 耶?
(七)翻译下列句子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齐人固善盗乎?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二、问题研讨
1、文中哪句话介绍了事情的起因?
(晏子将使楚)
2、文章如何围绕"习辞"展开?
((1)楚君臣想侮辱晏子,因为他"习辞";(2)晏子采用比喻、类比的方法,寓刚于柔,回击楚王,语言委婉,突现他的"习辞".)
3、君臣密谋是针对晏子,还是针对齐国?
((1)针地晏子,从文中"晏婴,齐之……,吾欲辱之"可以看出.(2)针对齐国.因为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文中"齐人固善盗乎"也可以看出.(言之成理即可))
三、中考链接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3、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5、"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四、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 (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
③以鸟之故杀人 (因为)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3、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二)默写
1、《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6、有诗云:莫方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其实,塞北的漫天风雪中亦有无限生机,岑参就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冬雪带给他的浪漫遐想.
7、古人读书,讲究既要眼到手到,又要心到.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交友的标准关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他的交友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的洒脱、苏轼的豁达,总能带给世人或振奋昂扬或坦荡乐观的精神力量.在两者中选择一位,把他最能鼓舞你的句子(初中教材学过的)送给自己,作为人生路上的一缕春风伴你而行.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标明篇目名称.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目:《_______________》
10、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在河之洲 3、山气日夕佳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0、原驰蜡象
08届语文中考复习讲义
第12课时 《人琴俱亡》
编写:蒋书霞 审核:施云康
复习目标:
1、掌握字词句的翻译.
2、认识本文语言简洁和情节曲的特点.
3、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笃( ) 舆( ) 奔丧( ) 恸( ) 琴弦( )
(二)重点字词释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何 以 / 都 / 不 闻 消 息 2、便 索 舆 / 来 奔 丧
3、取 子 敬 琴 / 弹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二、问题研讨
1、先前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却"恸绝良久",这样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子猷断定子敬"已丧失"却"了不悲","都不哭",那是强抑悲伤,想到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很快与弟弟子敬在九泉之下相见,故而"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却"恸绝良久"那是因为见到弟弟"人琴俱亡"的悲凉境地,再也抑不住悲伤.哭与不哭都是表现对弟弟的悼念.)
2、子猷前来奔丧,却不像常人那样悲哭,而是"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你对他这个举动作何理解?
(这是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不仅表现了他们兄弟之间的志同道合,而且子猷也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很快会与弟弟在九泉下相见,所以……)
3、从古至今,兄弟情深的故事、诗词很多,请各举一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三、中考链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便索舆来奔丧 (轿子) (2) 因恸绝良久 (痛苦)
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只需划一处)
何以 / 都不闻消息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4、问答:
(1)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2)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3)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四、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这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简直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而到了正午您没有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
1、释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中午)
⑵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⑶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无礼:没有礼貌)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引之:拉元方)
2、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元方,语言和行为)
3、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守信用、讲礼貌 .
4、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 "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5、"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
(二)默写
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塞下秋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5、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9、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
15、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临近毕业,同学之间往往会互相赠言.请你从中国古代赠别诗中选出合格的诗句送给你的同窗好友,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展现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的《春望》诗中,一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
20、故乡,是游子魂牵梦萦的牵挂;思乡,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请你从所积累的有关游子思乡的古诗中选出一句(要求写出上下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吟鞭东指即天涯 2、晓镜但愿云鬓改 3、衡阳雁去无留意 4、诲人不倦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无光云影共绯徊 8、荡胸生层云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晨兴理荒秽,带月前锄归(锄和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沉舟侧畔千帆过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让使人愁.("思乡"即可)
08届语文中考复习讲义
第13课时 《小石潭记》
编写:蒋书霞 审核:施云康
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字词句的释义.
3、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一)字音互写
篁竹( ) 清liè( ) 为坻( ) 为堪( ) 参差披拂( )
佁然不动( ) 俶尔( ) 悄chàng深suì( )
(二)重点字词释义
(三)一词多义
为:(1)作为;(2)成为;(3)思想感情;(4)是;(5)替
以:(1)连词,不译;(2)因为;(3)相当于"而"表承接
从:(1)由;(2)跟随、随从; 可:(1)大约;(2)可以,能够;(3)大约
乃:(1)就;(2)竟然
(四)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1、潭 中 鱼 /法三章可 百 许 头,皆 若 / 空 游 / 无 所 依
2、日 光 / 下 彻,影 / 布 石 上 3、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 环 合
4、其 岸 势 / 犬 牙 差 互
(五)句子翻译
1、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二、问题研讨
1、第1段写出小石潭的经过,有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为下文凄清的环境和作者凄凉悄怆的心境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2段中与"水尤清冽"相对应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水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也是从此角度来突出水的特点的.
(清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似与游者相乐"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被贬以后,寄情山水,自己的心境融入小石潭的美景中,被美景陶醉,鱼儿欢乐也激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但后来凄清的环境又激起了他悲凉凄怆的心境,表现了作者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和遭贬后复杂的心境.)
三、中考链接
1、本文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一起提倡 运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下见小潭( ) (2)不可久居( )
(3)怡然不动( ) (4)尔远逝( )
3、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佁然/不动 D.似/与游者相乐
4、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
6、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 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四、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译文:
(还没有大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声响.直至到恶劣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絮.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也没沾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部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瀑布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也不相像.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推测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前谛视 ( 仔细看 ) (2)此其所以异也 (……的原因 )
(3)或远立而濡其首 ( 沾湿) (4)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的样子)
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 绝无凭藉 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3、"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
(二)默写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7、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8、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9、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10、醉翁之意不酒,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就"文"与"气"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逆迷离的情况,但是如何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答案:1、波撼岳阳城 2、天街小雨润如酥 3、心远地自偏 4、悠然见南山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一览众山小 7、山光悦鸟性 8、沉舟侧畔千帆过 9、黑云压城城欲摧 10、在乎山水之间也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12、略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臣 请 缚 一 人 / 过 王 而 行 2、吏 二 / 缚 一 人 诣 王
3、橘 生 淮 南 / 则 为 橘 4、得 无 / 楚 之 水 土 / 使 民 善 盗 耶?
(七)翻译下列句子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齐人固善盗乎?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二、问题研讨
1、文中哪句话介绍了事情的起因?
(晏子将使楚)
2、文章如何围绕"习辞"展开?
((1)楚君臣想侮辱晏子,因为他"习辞";(2)晏子采用比喻、类比的方法,寓刚于柔,回击楚王,语言委婉,突现他的"习辞".)
3、君臣密谋是针对晏子,还是针对齐国?
((1)针地晏子,从文中"晏婴,齐之……,吾欲辱之"可以看出.(2)针对齐国.因为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文中"齐人固善盗乎"也可以看出.(言之成理即可))
三、中考链接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3、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5、"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6、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四、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主鸟而亡之 (死或逃走) ②请数之以其罪(谴责)
③以鸟之故杀人 (因为) ⑥为吾君主鸟(主管)
3、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因为晏子的话已经表明,烛邹犯的过失还不至于被杀头,如真杀了烛邹,那景公就是"重鸟轻人",会失信于天下人,甚至会失掉民心
(二)默写
1、《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
6、有诗云:莫方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其实,塞北的漫天风雪中亦有无限生机,岑参就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冬雪带给他的浪漫遐想.
7、古人读书,讲究既要眼到手到,又要心到.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正如《论语》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交友的标准关乎人格质量和生命质量.《陋室铭》中,刘禹锡在描述陋室生活的同时,也谈及了他的交友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白的洒脱、苏轼的豁达,总能带给世人或振奋昂扬或坦荡乐观的精神力量.在两者中选择一位,把他最能鼓舞你的句子(初中教材学过的)送给自己,作为人生路上的一缕春风伴你而行.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标明篇目名称.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目:《_______________》
10、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在河之洲 3、山气日夕佳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0、原驰蜡象
08届语文中考复习讲义
第12课时 《人琴俱亡》
编写:蒋书霞 审核:施云康
复习目标:
1、掌握字词句的翻译.
2、认识本文语言简洁和情节曲的特点.
3、感受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笃( ) 舆( ) 奔丧( ) 恸( ) 琴弦( )
(二)重点字词释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何 以 / 都 / 不 闻 消 息 2、便 索 舆 / 来 奔 丧
3、取 子 敬 琴 / 弹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二、问题研讨
1、先前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却"恸绝良久",这样是不是矛盾?为什么?
(子猷断定子敬"已丧失"却"了不悲","都不哭",那是强抑悲伤,想到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很快与弟弟子敬在九泉之下相见,故而"了不悲","都不哭";后来却"恸绝良久"那是因为见到弟弟"人琴俱亡"的悲凉境地,再也抑不住悲伤.哭与不哭都是表现对弟弟的悼念.)
2、子猷前来奔丧,却不像常人那样悲哭,而是"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你对他这个举动作何理解?
(这是子猷对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不仅表现了他们兄弟之间的志同道合,而且子猷也深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很快会与弟弟在九泉下相见,所以……)
3、从古至今,兄弟情深的故事、诗词很多,请各举一例.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三、中考链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便索舆来奔丧 (轿子) (2) 因恸绝良久 (痛苦)
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只需划一处)
何以 / 都不闻消息
3、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4、问答:
(1)人们常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2)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3)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 " 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四、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达.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自己先走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这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简直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我自己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而到了正午您没有到,这是没有信用;对着他的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来拉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
1、释词: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中午)
⑵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⑶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无礼:没有礼貌)
⑷友人惭,下车引之(引之:拉元方)
2、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元方,语言和行为)
3、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守信用、讲礼貌 .
4、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 "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5、"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
(二)默写
1、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3、塞下秋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5、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9、陶渊明《饮酒》一诗中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1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
15、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我国古代有不少寄寓伟大理想抱负,抒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临近毕业,同学之间往往会互相赠言.请你从中国古代赠别诗中选出合格的诗句送给你的同窗好友,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展现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花、鸟本是能引起人们美好感受的事物,但在杜甫的《春望》诗中,一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借花、鸟传达出作者深深的忧国和思乡之情.
20、故乡,是游子魂牵梦萦的牵挂;思乡,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请你从所积累的有关游子思乡的古诗中选出一句(要求写出上下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吟鞭东指即天涯 2、晓镜但愿云鬓改 3、衡阳雁去无留意 4、诲人不倦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无光云影共绯徊 8、荡胸生层云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晨兴理荒秽,带月前锄归(锄和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沉舟侧畔千帆过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让使人愁.("思乡"即可)
08届语文中考复习讲义
第13课时 《小石潭记》
编写:蒋书霞 审核:施云康
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字词句的释义.
3、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
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
(一)字音互写
篁竹( ) 清liè( ) 为坻( ) 为堪( ) 参差披拂( )
佁然不动( ) 俶尔( ) 悄chàng深suì( )
(二)重点字词释义
(三)一词多义
为:(1)作为;(2)成为;(3)思想感情;(4)是;(5)替
以:(1)连词,不译;(2)因为;(3)相当于"而"表承接
从:(1)由;(2)跟随、随从; 可:(1)大约;(2)可以,能够;(3)大约
乃:(1)就;(2)竟然
(四)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1、潭 中 鱼 /法三章可 百 许 头,皆 若 / 空 游 / 无 所 依
2、日 光 / 下 彻,影 / 布 石 上 3、坐 潭 上,四 面 竹 树 / 环 合
4、其 岸 势 / 犬 牙 差 互
(五)句子翻译
1、如鸣佩环,心乐之.
2、全石以为底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二、问题研讨
1、第1段写出小石潭的经过,有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为下文凄清的环境和作者凄凉悄怆的心境埋下伏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2段中与"水尤清冽"相对应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从侧面表现了水______的特点;《与朱元思》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也是从此角度来突出水的特点的.
(清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似与游者相乐"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境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作者被贬以后,寄情山水,自己的心境融入小石潭的美景中,被美景陶醉,鱼儿欢乐也激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但后来凄清的环境又激起了他悲凉凄怆的心境,表现了作者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和遭贬后复杂的心境.)
三、中考链接
1、本文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一起提倡 运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下见小潭( ) (2)不可久居( )
(3)怡然不动( ) (4)尔远逝( )
3、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佁然/不动 D.似/与游者相乐
4、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
6、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 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四、知识迁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译文:
(还没有大大龙湫,在三里以外的地方,好像有一幅白绢从天上飘落下来,却没有什么声响.直至到恶劣它的面前仔细观看,就发现20丈以上是瀑布,20丈以下就不是瀑布了,全都变成了烟,变成了雾,变成了轻软的生丝,变成了白玉的尘埃,变成了珍珠的粉末,变成了琉璃丝,变成了杨树的白色花絮.已经坠落下来了,又好像在向上回升;已经稀疏松散了,又好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风吹过来摇动它,就随风飘扬散落,好像没有着落;太阳光照着它,各种颜色都映射出来,光艳美丽.有的人远远地站着观看,他的头发却全部沾湿了;有的人近近地观赏,可他的衣裳一点也没沾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瀑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部中间凹陷进去,完全没有什么依靠,瀑布不得不随着吹来的风兴起各种奇异的变化;又由于它落下来很少有什么接触撞击的地方,不能为它助长威势、激扬声响:这些和石梁瀑布比较,一点也不相像.大概石梁瀑布威武,大龙湫瀑布文雅;石梁瀑布喧闹,大龙湫瀑布幽静;石梁瀑布湍急,大龙湫瀑布徐缓;石梁瀑布冲撞激荡,一往无前,大龙湫瀑布好像去了又回来,盘旋悠荡;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原因.
起初观赏石梁瀑布的时候,认为瀑布的样子、情况只不过是这样罢了,大龙湫可以不去;等到我来到了这里以后,才知道耳朵、眼睛没有听到、看到的景物,是不可以凭主观想象推测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前谛视 ( 仔细看 ) (2)此其所以异也 (……的原因 )
(3)或远立而濡其首 ( 沾湿) (4)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的样子)
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 绝无凭藉 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
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3、"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排比、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大龙湫是瀑非瀑的特点)
(二)默写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3、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7、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8、_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9、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10、醉翁之意不酒,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12、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就"文"与"气"的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文者气之所形,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峰回路转、扑逆迷离的情况,但是如何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答案:1、波撼岳阳城 2、天街小雨润如酥 3、心远地自偏 4、悠然见南山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一览众山小 7、山光悦鸟性 8、沉舟侧畔千帆过 9、黑云压城城欲摧 10、在乎山水之间也 11、人生自古谁无死 12、略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