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11/10 12:50:20
恐龙的含义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的一类动物,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大部分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另外在口语中,恐龙指丑女.“恐龙”一词在字典中有两个意思:一类生活在几亿年以前的古动物,现已灭绝;(网络用语)当代相貌不好的女性.
中文学名: 恐龙
拉丁学名: Dinosaur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爬行动物纲
亚纲: 双孔亚纲
目: 已灭绝(下辖,蜥臀目、鸟臀目)
分布区域: 2亿4千万年前至6千5百万年前的全球陆地
目录
简要介绍
恐龙时代
化石发现
恐龙类别
恐龙灭绝
恐龙之最
词汇词条
展开
编辑本段
简要介绍
所有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还是存活下来了,并繁衍至今.恐龙(英文:dinosaur)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 恐龙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并且能以后以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000万年之久.
出现灭亡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与鸟类关系
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现在,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 美学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类于同一纲(即现未建成的恐龙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从发现恐龙到20世纪前60年,由于对恐龙了解不足,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慵懒、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的观点.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多样性发展
恐龙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生物习性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约3亿2000万年前─2亿8000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从2亿4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之一.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种类.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陆地上的沼泽及灌木丛里,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发展较缓慢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发展较完善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恐龙的迁徙
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无法确定恐龙是否也像鸟类或者角马等动物一样进行迁徙.由于可能面临异龙(霸王龙的远亲)带来的威胁,巨型食草恐龙在草原上迁徙并不是一个非常牵强的想法.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第一次证明,恐龙也会在生存环境恶化时迁徙.研究人员利用牙齿化石中的氧第一次证明,恐龙在泛滥平原之间迁徙.
恐龙的形态及习性
霸王龙身体结构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所以,不能用研究现生动物的方法去研究,只能凭借其在地球上遗留下来的物质——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恐龙的形态及习性.根据他们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
中文学名: 恐龙
拉丁学名: Dinosaur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爬行动物纲
亚纲: 双孔亚纲
目: 已灭绝(下辖,蜥臀目、鸟臀目)
分布区域: 2亿4千万年前至6千5百万年前的全球陆地
目录
简要介绍
恐龙时代
化石发现
恐龙类别
恐龙灭绝
恐龙之最
词汇词条
展开
编辑本段
简要介绍
所有恐龙已经灭绝,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还是存活下来了,并繁衍至今.恐龙(英文:dinosaur)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 恐龙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并且能以后以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000万年之久.
出现灭亡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名称由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与鸟类关系
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现在,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 美学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类于同一纲(即现未建成的恐龙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从发现恐龙到20世纪前60年,由于对恐龙了解不足,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慵懒、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的观点.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多样性发展
恐龙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生物习性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之“宾夕法尼亚纪”(约3亿2000万年前─2亿8000万年前).追本溯源,当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发.此一重大改革,使爬行类可以离开水生活.
从2亿45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大型爬行类恐龙即出现于中生代早期.植食性的迷惑龙,是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之一.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与蛇颈龙及生活于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
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亿8千万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恐龙.人们一提到恐龙,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只巨大而凶暴的动物,其实恐龙中亦有小巧且温驯的种类.
恐龙属脊椎动物爬行类,曾生存在中生代的陆地上的沼泽及灌木丛里,后肢比前肢长且有尾.其中有许多种好食肉,许多种好食草.其中发展较缓慢的种类,类似最古之鳄及喙头类,发展较完善的种类与鸟类相似.
恐龙的迁徙
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无法确定恐龙是否也像鸟类或者角马等动物一样进行迁徙.由于可能面临异龙(霸王龙的远亲)带来的威胁,巨型食草恐龙在草原上迁徙并不是一个非常牵强的想法.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第一次证明,恐龙也会在生存环境恶化时迁徙.研究人员利用牙齿化石中的氧第一次证明,恐龙在泛滥平原之间迁徙.
恐龙的形态及习性
霸王龙身体结构因为恐龙已经灭绝,所以,不能用研究现生动物的方法去研究,只能凭借其在地球上遗留下来的物质——恐龙化石进行研究.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推测恐龙的形态及习性.根据他们的研究,恐龙就像现生的动物一样:有大的,有小的;有的以两条腿走路,有的以四条腿走路;有的吃植物,有的吃动物,有的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有的皮肤光滑,有的皮肤上有鳞或骨板,更多的有羽毛.其共同相似之处是:所有的恐龙,脑子都很小(除了鸟及部分肉食恐龙),蛋下在陆地上(所有的恐龙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