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课文重点什么都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7 23:16:11
老山界课文重点
什么都行
什么都行
《老山界》重点练习
网络课堂 2008-09-06 09:21 阅读25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目标导航
1.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4.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感受和理解,读出兴趣和能力,进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的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下面三道题分别从主题、结构和内容上设计,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课文记叙了 事情.
②查阅资料,了解长征.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下午
②根据上表,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叙事的呢?
点拨:梳理记叙的要素,能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填好表格,纵向思考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即可完成②.
3.三读课文,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点拨:“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都可以从文中找相应的语句完成.②必须在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意志和精神方面进行概括.
二、重点赏析
所选语段是本文中最为重要的景物描写片段.抓住这两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段落】之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思考:
4.“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
5.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 和 .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 ;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
6.“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7.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8.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9.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点拨:这是本文中一处非常重要的段落.既正面写景,又侧面写战士的语言和心理.了解写景的角度,体会写景的作用;品味战士的语言和心理,了解战士们爬山时的艰难和精神状态.
【重点段落】之二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思考:
10.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点拨:这是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把握写作顺序有助于背诵,更有助于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所写内容、所用修辞以及“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等.
【参考答案】
1.①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②略
2.①略. ②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
3.①略.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一步一步”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5.山脚 山腰;曲折 陡峭.
6.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7.表明红军战士身临绝境仍很乐观.
8.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9.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10.露宿见闻
11.A星星、山峰、四周的山、(身边的战友);高峻奇伟(行军生活艰苦);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
B不矛盾,以声写静,更显其静;反衬;排比、比喻、拟人.
C不能调换.四句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如果调换,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觉了.
D示例:像落花飘零在水面 像狂风掠过松林
网络课堂 2008-09-06 09:21 阅读25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目标导航
1.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4.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要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感受和理解,读出兴趣和能力,进而达到“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司空图)的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下面三道题分别从主题、结构和内容上设计,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课文记叙了 事情.
②查阅资料,了解长征.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完成下表,梳理记叙的六要素,弄清本文的结构.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下午
②根据上表,思考: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叙事的呢?
点拨:梳理记叙的要素,能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填好表格,纵向思考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即可完成②.
3.三读课文,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表.
困难情况
战士的态度
走路难
睡觉难
吃饭难
处境难
②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点拨:“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都可以从文中找相应的语句完成.②必须在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意志和精神方面进行概括.
二、重点赏析
所选语段是本文中最为重要的景物描写片段.抓住这两段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段落】之一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思考:
4.“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奇观”指什么?
5.文段在写景时有两个观察点,它们分别是 和 .
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 ;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 .
6.“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这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7.作者在写景中穿插语言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8.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9.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点拨:这是本文中一处非常重要的段落.既正面写景,又侧面写战士的语言和心理.了解写景的角度,体会写景的作用;品味战士的语言和心理,了解战士们爬山时的艰难和精神状态.
【重点段落】之二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思考:
10.用四个字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1.这段文字先写冻醒后的寒冷的感觉,次写所见,再写所闻.请你完成:
A.“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B.“闻”突出了夜晚山中“寂静”,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样的描写是否自相矛盾?这是用了什么手法?写“闻”用了哪些修辞?
C.写所闻时,作者用了四个“像……”,这四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D.在“像波涛在澎湃”后,仿照其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点拨:这是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把握写作顺序有助于背诵,更有助于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所写内容、所用修辞以及“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等.
【参考答案】
1.①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②略
2.①略. ②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
3.①略.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一步一步”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奇观”指“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5.山脚 山腰;曲折 陡峭.
6.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
7.表明红军战士身临绝境仍很乐观.
8.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9.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10.露宿见闻
11.A星星、山峰、四周的山、(身边的战友);高峻奇伟(行军生活艰苦);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
B不矛盾,以声写静,更显其静;反衬;排比、比喻、拟人.
C不能调换.四句分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觉.如果调换,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觉了.
D示例:像落花飘零在水面 像狂风掠过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