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台湾省自古就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台湾和大陆的3次分离和两次回归;台湾必然回归祖国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23:49:13
台湾省自古就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台湾和大陆的3次分离和两次回归;台湾必然回归祖国的原因.
台湾省自古就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台湾和大陆的3次分离和两次回归;台湾必然回归祖国的原因.
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的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为便于管理,开始在台澎地区设立管理机构,澎湖已列入福建晋江县版图,这在台湾开发史上是第一次.台澎地区正式纳入宋代版图,尽管在后来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 中华少数民族第一次控制中原的是元朝.元朝控制中原地区后,按照惯例需要进军没有到达过的疆土,故于至元28年(1291年)10月,派出海船副万户杨祥为宣抚使,与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鉴率兵6000余人进军台湾.由于语言不通和航海知识不足,无功而返.到公元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捕捉罪犯,兼办盐课,但这是中央政府派驻台澎地区的第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自此以后,中央王朝开始派员管理台澎地区.   元朝有一位旅行家,名叫汪大渊,他到过许多地方游历,在至正年间搭商船到台湾和澎湖,后写出《岛夷志略》.书中说台湾:“地势盘穹,林木合抱,土润田沃,宜稼穑.气候渐暖,地产沙金,黍子、硫磺、黄腊、鹿豹……海外诸国,盖始于此.”从人们可以到台湾旅行及两岸商业活动中,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和大陆的来往已经很多,已经成为互补性的经济活动和日常性的社会往来.    郑成功
  明朝的海禁政策,导致东南沿海海盗盛行,为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朝廷在基隆、淡水二港派驻军队,防止海盗利用台澎地区作为搔扰东南沿海的基地,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岛内驻扎军队,保卫海防.高雄凤山有特产“三宝姜”,就是明代郑和下西洋到达台湾时留下的,这是中原到达台湾的第一支大规模的商队.为保卫台湾,在以后的岁月中,先后出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本土内正式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后改为2府8县4厅.清政府对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机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 西方殖民者东侵以来,美国、日本、法国等列强先后在台湾进行军事挑衅,加剧了中国边疆领土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上层在如何治理台湾的态度和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由“防内变为主”改为“防御外侵为主”,清朝督办南洋海防事务的福建船政大臣、后任钦差大臣的沈葆桢、福建巡抚丁日昌等人,把台湾称为“七省藩篱”、“南北洋关键”、“中国第一门户”,一再反复强调台湾地位的重要性.他们还多次上奏折,建议在台湾设立行省,以加强吏政,有效管理孤悬海外的台澎地区,巩固海防. 在台湾设省的建议在当时的边疆危机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建议最早是丁日昌在1874年间提出来的.第二年11月沈葆桢提出,在闽浙总督名下设立“福建巡抚”,“冬春驻台湾,夏秋驻福州”.1876年春新任巡抚丁日昌无法按期驻台湾,奏请朝廷另派重臣常驻台湾,改设“台湾巡抚”,这样实行3年的“冬春驻台”改为台湾单设巡抚.    刘铭传
  直到1884年6月,清朝才派出直隶提督刘铭传加封巡抚衔,督办台湾政务和防务.不管影视作品把他说成什么样子,刘铭传确实是一个有作有为的官员. 刘铭传到任不久,正逢中法战争爆发,从总体上看军事上没有失败的中国,在政治上再次惨败,面对危机,加强台湾防务尤为必要.闽浙总督杨昌浚、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左宗棠,于7月再次上书,要求在福建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光绪11年(1885年)10月12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旨同意诏请左宗棠的奏请,福建政务由闽浙总督兼管,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正式下诏在台湾建省.到1888年正式实现闽台分治,台湾单独设省,由原来的2府8县4厅增为3府11县4厅1直隶州,后又增设南雅厅.首任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正是这位巡抚,打开了台湾的近代经济发展之门.   历史沿着应该有的轨迹走到现在,在“巡检司”设立、充满风雨的550年之后,台湾成为清朝的第20个行省.台湾省建制的建立,对外主要是为了巩固东南海防,防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强军事防务;对内则开始近代工业化过程,开矿、邮政、交通、垦荒、教育事业等相继发展起来.从此,台湾社会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
  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郑氏执政时期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清政府统治时期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日本统治时期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庆祝台湾光复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台湾同胞回到祖国参加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作出了贡献.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主权回归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