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语文的知识都可以发,至少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11:04:21
任何语文的知识都可以发,至少300字.
(一)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但(只是) 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 借(即使 假设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 控(拉开)恶(怎么) 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狱 鄙 再 向(过去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途(前面的路程) 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 往往 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 痛恨(痛心和遗憾) 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 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明年 几何(多少)
( 二)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
出 (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
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ù)(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 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
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
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
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 (1)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 无意 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 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 译为 “到 ”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 其一犬坐于前b 到 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a向 告之于帝
b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 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 语气词 (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 之为代词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 (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 wèi 表因果关系 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
所 (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
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 所忆都是所字短语 ,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 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 ”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
、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杂然相许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
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齐
(2)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
乃 (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 于是才 终于”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行卜 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
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 (1)指示代词 念fú 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 a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夫战,勇气
也 夫环而攻之
而 (1)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 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黑质而白章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默而识之 恂恂而起
(很多要认真看呀~^_^哈哈,其实还有很多,不过要受字数的限制,要多一些的话,可以加我,312389359 随便你~)
回答者:主宰者2 - 助理 二级 4-20 21:37
看了楼上的总结,范围太广而且脱离中考轨迹没太大的可用性(另外,太多了难以入目)
其实,现在中考语文题型就那么几种,
给你一些建议(我相信这样会更好):
第一轮复习时,将课本通看一篇(非常仔细地看),特别是看文言文部分和诗词部分,再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将初中要求背诵的50篇文言文和诗词力争都背下,最少也应背下重要句子或名句及它们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综合性学习和课后阅读(如名著导读等),这几年中考都在考,综合性学习部分一般有 3——5分,名著导读部分一般也有3——5分,所以应适当注重.文言文和诗词部分一般高达20分以上,这些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尽量不要失分.
第二轮复习时,从字、词、修辞、语言运用、病句修改、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这几方面入手,分层分类逐步训练.
最后查漏补缺,综合性训练中考题型.
必须注意:
1、复习前一定写好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
2、多了解实事,多训练人文、环境、外交等方面.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适: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二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时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
①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②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儿子,现在专指男子的配偶.
③词义转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见识浅),而现在是品德恶劣、不道德的意思.
④词义交叉.如“怜”,古今意义都有怜悯的意思,但“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中的“怜”解释为爱怜比较适合文意.
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 汤 郭 寻(不久)走 裙 致词(对――说话)但(只是) 赞(传记结尾处的议论文字)曾(还、尚且)谢(道歉) 借(即使 假设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 控(拉开)恶(怎么) 委 池 入 出 发 举 征(征验)夫 或(有的人 某人)进 退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狱 鄙 再 向(过去的 以前的)师(军队 取法)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 交通 妻子 无论 前途(前面的路程) 所以(――的方法――的原因)会计(聚会商议) 往往 经纶(筹划治理)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父母兄弟至亲骨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排空(冲向天空)卑鄙(低微而鄙俗) 痛恨(痛心和遗憾) 开张 感激(感慨而激动) 牺牲 于是(介词于和代词是的连用)以为(把――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以 明年 几何(多少)
( 二) 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一狼洞其中 打洞 妇抚儿乳喂奶 名之者谁 取名 公将鼓之 击鼓 置人所罾鱼腹中 用网捕 狼不敢前 上前 愿为市鞍马 买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②名词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狐鸣呼曰 孔子东游 乃丹书帛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亮躬耕于陇亩 亲自
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长 善于 恢弘志士志气 发扬光大
⑤动词活用为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 奔跑的马 屠惧,投以骨 屠户
⑥意动用法.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
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 例: 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
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 认为――是耻辱 一览众山小 认为――都是渺小的 固以怪之矣 认为这样很怪异
⑦使动用法 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恼怒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三)一词多义.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字一词,因此一词多义实际上主要是一字多义.所谓“多义”,即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比喻义等.理解一词多义要了解学习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多种意义,并要在具体语境中辨别确定其含义.
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安 (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 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 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把 (1)动词 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把酒临风 (2)形容词,白色的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可怜白发生
比 (1)动词 挨着 对着 天涯若比邻 (2)动词 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 相比 曹操比于袁绍
兵 (1)士兵 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 武器 兵革非不尖利也
池 (1)名词,古代 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墨池记
出 (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 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
词产生 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处(chù)(1) 名词 地方 几处早莺争暖树 (2)名词 时候 时间 乡书何处达
(3) chǔ 动词 处在 处江湖之远
次 (1)名词, 层次 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 ,编次、编排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从 (1)动词,跟从,跟随 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 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发 (1)名词,头发 可怜白发生 (2)动词 出发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3)动词 发出 野芳发而幽香 (4)动词 征发、征派 发闾左谪
戍鱼阳
负 (1)动词,背负 负者歌于途 (2)动词 依靠,依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感 (1)动词 感动 帝感其诚 (2)动词 伤感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动词 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臣不胜受恩感激
观 (1)名词 景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动词,观看,观赏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动词 阅读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以上尽是一些例子,复习时,应学会归类整理
三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
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
点掌握.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
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之 (1)代词 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如:渔人甚异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a 用在主谓之间 无意 两狼之并趋如故 无丝竹之乱耳
b 结构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3)复指代词 译为“这样的,那样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动词 译为 “到 ”辍耕之陇上 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
(5)音节助词 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6)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于 (1)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 a 在 其一犬坐于前b 到 指通豫南
C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 “向”“给”“对” a向 告之于帝
b 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以 (1)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 可译为“凭借、用”以刀劈狼首
(2)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 可译为“把”屠惧,投以骨 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3)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 可译为 “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 可译为“从”
(5)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 可译为“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连词(1)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河曲智叟无以应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表原因 可译为“由于”“ 因为”扶苏以数谏故
(3)表结果 可译为“以致”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伤先帝之明
(4)表连接 可译为“而”,或不译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焉 语气词 (1)用在句尾,表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也可不译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万钟于我何加焉? 又何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其中于为介词 之为代词 可译为“在这里”“从这里”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夫大国,难测焉,惧有伏焉
代词 (1)用在动词后做宾语,相当于“之”,可译为与之相当的词语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且焉置土石
为 (1)介绍与行为动作发生相关联的对象,可译为“替”“给”等 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天下唱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2)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等
愿为市鞍马 为宫室之美 为报倾城随太守
(3)介绍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士卒多为用者
连词 wèi 表因果关系 因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尾助词 夫子何命焉为
所 (1)特殊代词,它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短
语,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这种短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语、宾语、谓语、定语.
问女何所思-……-所思 所忆都是所字短语 ,即想的人、事、物,做宾语
问所从来,具答之 所从来,即来的地方,做宾语
(2)“所以”,这是“所”字短语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 ”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亲贤臣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 (1)知识代词,常用来指代上文所说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偶尔还做状语.虽然,受地于先王
(2)由代词演化来做词尾,常常附在动词、副词、象声词、形容词等后面,一起充当谓语或状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动作、状态
、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杂然相许
(3)连词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4)连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 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而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
其 (1)代词 a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时在句子里做定语.代人,可译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
可译为“它的” 屠大窘,恐前后
受其敌 既出,得其船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 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做定语. 其一犬坐于前
c 特殊:第一人称代词 蹲其身,使与齐
(2)加强语气 其如土石何?
乃 (1)连词a 表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顺承,时间上一前一后,可译为“于是就 于是才 终于” 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行卜 乃悟前狼假寐
b 表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条件,后一分句说明了这种条件的结果
弗胜,守臣死,乃入据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2)副词 a表示对事物或事情的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表出
乎意料之外.可译为“竟然”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夫 (1)指示代词 念fú 表远指,相当于“彼”,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语气词 a用于句尾 表感叹,相当于“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 夫战,勇气
也 夫环而攻之
而 (1)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 温故而知新 聚室而谋曰
(2)表转折 可译为“却”“可是”人不知而不愠 环而攻之而不胜
(3)表并列 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黑质而白章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4)表修饰,可译为“地”,或不译 默而识之 恂恂而起
(很多要认真看呀~^_^哈哈,其实还有很多,不过要受字数的限制,要多一些的话,可以加我,312389359 随便你~)
回答者:主宰者2 - 助理 二级 4-20 21:37
看了楼上的总结,范围太广而且脱离中考轨迹没太大的可用性(另外,太多了难以入目)
其实,现在中考语文题型就那么几种,
给你一些建议(我相信这样会更好):
第一轮复习时,将课本通看一篇(非常仔细地看),特别是看文言文部分和诗词部分,再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将初中要求背诵的50篇文言文和诗词力争都背下,最少也应背下重要句子或名句及它们的意思.同时,也要注意一些综合性学习和课后阅读(如名著导读等),这几年中考都在考,综合性学习部分一般有 3——5分,名著导读部分一般也有3——5分,所以应适当注重.文言文和诗词部分一般高达20分以上,这些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尽量不要失分.
第二轮复习时,从字、词、修辞、语言运用、病句修改、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这几方面入手,分层分类逐步训练.
最后查漏补缺,综合性训练中考题型.
必须注意:
1、复习前一定写好复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
2、多了解实事,多训练人文、环境、外交等方面.
任何语文的知识都可以发,至少300字.
任何两位数的平方都可以速算,
告诉两个数学小知识不要超过100字,太少也不行.帮个忙快点,我急用!任何方面都可以
任何单元都可以,
★我的人生格言是:(1)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2)亲身经历的交流体会是获得知识最快的途径.欢迎
任何烤箱都可以烤软陶么?
英语翻译任何曲目都可以
ST有可能是什么的缩写?任何的都可以.
英语的简写,任何领域的都可以
某部队仓库保管员保管子弹1005发,他想把子弹分成若干包,使得战士一旦需要从1~1005发之间的任何子弹时,他都可以拿出
小鬼当家观后感十部的其中任何一部都可以,要求不少于600字.
一些有 jing 这个字的词语,任何什么词语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