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秦晋崤之战的知识梳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7:53:43
谁有秦晋崤之战的知识梳理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
一词多义
(1)“之” 字,在本文中主要作代词和助词.作代词如“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代前面的“西师” .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前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当“的”讲,隔开主谓的标志,变句为词.“师所为”是复句的主语.后一个“之”字,是代词,代前面的“师之所为”.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代郑国.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 即“以之为戮” (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 指代孟明等人.
“之” 作为代词,还有复指宾语提前的作用.“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之” 复指提前的宾语“施” .
“之”作为助词,有好多种情况,最多是作“的”解释.“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即“北门的钥匙.”“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即“你坟墓上的树木”.再如“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君之惠”“孤之过”,都是“的”意思.
“之”作为助词,常常用来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出”本是主谓结构,但现在句子中,只是“见”的宾语,因此加个“之”字,变为“师之出”,“之”作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也是这种情况.“郑有原圃,秦有具囿”本来都可以独立成句的,现在两句中间加个“犹”字,好像什么的意思,这就成为一个句子了.那前后两个主谓结构中都要加个“之”字,以取消它们各自的独立性.
(2)“其”字主要用作代词或副词.“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解成“他们的”“他们”,作代词用.“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两个“其”字,都代肴山,说肴山的南陵怎么样?北陵怎么样?“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其”,那里,指秦国的原圃.
“其”作副词用的.“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其”都表反问的语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3)“以”字主要作介词,表所用的.“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不以累臣衅鼓”不拿我们去衅鼓.“以公命赠孟明”用襄公之名义送给孟明.
“以”字作介词表原因的.“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因为贪得而劳累了人民.“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不因为你们的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了你们的功劳.
“以”字另一重要用途,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结果.“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为使我国得到休息的机会,是我们让你们猎取动物的原因.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以”字,作连词.“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也是如此,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还有表后者是前者结果的.“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二三子”是“孤违蹇叔”的结果,所以中间也用“以”作连词.
另外作为一般连词的,同“而” 字.“若潜师以来” 就是潜师而来.“遂墨以葬文公” 于是穿上黑色孝服而葬文公.
(4)“焉”字作代词,相当“于之”--向他.“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他们.“焉”代他们.“公辞焉”代蹇叔.“君何辱讨焉”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
“焉”作兼词,相当“于是”.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的意义、作用.“肴有二陵焉”于是,在那里.肴山有两座山峰在那里.“余收尔骨焉”“在此”之意.于是我在那里收拾你的骸骨.
“焉” 作副词,在句末表语气.“击之,必大捷焉” 一定能够获得大胜!语气词.
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5)“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6)“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7)“劳”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使动用法)
2)师劳力竭(劳累)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12)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捆绑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为动用法(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为……举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6)以闲敝邑:使……得到休息
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砺
(8)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粢”,粮食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1)尔何知!
(2)何施之为?
(3) 纵敌患生
2、定语后置:
(1)牛十二犒师
(2)柩有声如牛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6) 将殡于曲沃
4、谓语后置句
(1)不腆敝邑
5.判断句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6.省略句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卜偃使大夫拜
(3)秦伯素服郊外
(4)使归就戮于秦
(5)先轸朝,问秦囚
(6)郑穆公使祝客馆
(7)出绛
(8)召孟明、西乞、白乙
(9)必死是间
(10)则在舟中矣
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
一词多义
(1)“之” 字,在本文中主要作代词和助词.作代词如“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代前面的“西师” .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前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当“的”讲,隔开主谓的标志,变句为词.“师所为”是复句的主语.后一个“之”字,是代词,代前面的“师之所为”.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代郑国.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 即“以之为戮” (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 指代孟明等人.
“之” 作为代词,还有复指宾语提前的作用.“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之” 复指提前的宾语“施” .
“之”作为助词,有好多种情况,最多是作“的”解释.“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即“北门的钥匙.”“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即“你坟墓上的树木”.再如“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君之惠”“孤之过”,都是“的”意思.
“之”作为助词,常常用来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出”本是主谓结构,但现在句子中,只是“见”的宾语,因此加个“之”字,变为“师之出”,“之”作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也是这种情况.“郑有原圃,秦有具囿”本来都可以独立成句的,现在两句中间加个“犹”字,好像什么的意思,这就成为一个句子了.那前后两个主谓结构中都要加个“之”字,以取消它们各自的独立性.
(2)“其”字主要用作代词或副词.“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解成“他们的”“他们”,作代词用.“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两个“其”字,都代肴山,说肴山的南陵怎么样?北陵怎么样?“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其”,那里,指秦国的原圃.
“其”作副词用的.“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其”都表反问的语气.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3)“以”字主要作介词,表所用的.“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不以累臣衅鼓”不拿我们去衅鼓.“以公命赠孟明”用襄公之名义送给孟明.
“以”字作介词表原因的.“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因为贪得而劳累了人民.“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不因为你们的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了你们的功劳.
“以”字另一重要用途,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结果.“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为使我国得到休息的机会,是我们让你们猎取动物的原因.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以”字,作连词.“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也是如此,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还有表后者是前者结果的.“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二三子”是“孤违蹇叔”的结果,所以中间也用“以”作连词.
另外作为一般连词的,同“而” 字.“若潜师以来” 就是潜师而来.“遂墨以葬文公” 于是穿上黑色孝服而葬文公.
(4)“焉”字作代词,相当“于之”--向他.“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他们.“焉”代他们.“公辞焉”代蹇叔.“君何辱讨焉”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
“焉”作兼词,相当“于是”.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的意义、作用.“肴有二陵焉”于是,在那里.肴山有两座山峰在那里.“余收尔骨焉”“在此”之意.于是我在那里收拾你的骸骨.
“焉” 作副词,在句末表语气.“击之,必大捷焉” 一定能够获得大胜!语气词.
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5)“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6)“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7)“劳”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使动用法)
2)师劳力竭(劳累)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12)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捆绑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为动用法(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为……举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6)以闲敝邑:使……得到休息
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7)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砺
(8)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粢”,粮食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1)尔何知!
(2)何施之为?
(3) 纵敌患生
2、定语后置:
(1)牛十二犒师
(2)柩有声如牛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6) 将殡于曲沃
4、谓语后置句
(1)不腆敝邑
5.判断句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6.省略句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卜偃使大夫拜
(3)秦伯素服郊外
(4)使归就戮于秦
(5)先轸朝,问秦囚
(6)郑穆公使祝客馆
(7)出绛
(8)召孟明、西乞、白乙
(9)必死是间
(10)则在舟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