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据此回答:2.战后50~70年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8:07:30
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据此回答:2.战后50~70年代
德国
二战结束60年来,德国勇于反省历史罪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德国历史学家指出,德国能够真正自我批评地面对过去,是经过战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达到的.
二战后,德国为了消除欧洲邻国对自己的深深警觉和敌意,积极配合以美苏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对纳粹分子进行“非纳粹化”运动.那些罪大恶极的纳粹分子经过纽伦堡审判和美苏英法四国占领区的甄别处理后,基本都没能逃脱法网.此外,德国政府还一直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二战的忏悔之意,并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550亿欧元.
不过,在反省历史的道路上,德国政府也曾走过“弯路”.阿登纳政府曾想以一系列措施把历史问题“一笔勾销”.1949年和1954年,德国联邦议院先后通过两部《赦罪法》,对1949年9月15日以前的全部犯罪行为实行大赦,其中包括尚未超过追溯期的纳粹案犯,甚至连一些直接参与屠杀的“行动队”头目也被释放.当时,否认、淡化纳粹罪行的舆论曾一度甚嚣尘上. 这说明即使在德国,其对于过去的反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但以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民族的确是一个具有长远意识的民族,尽管否定自己是一件很艰难而又痛苦的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面对他们过去的历史,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反思逐渐发生了变化.上世纪50年代,在20年代出生、被称为“怀疑的一代”长大成人,他们开始追问父辈们在纳粹时代干了些什么.反省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这个阶段逐渐被看成头等大事.在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以及反纳粹主义的流亡者维利•勃兰特成为联邦总理后,德国对历史的认知有了更显著的变化,批判纳粹的声音日占上风.1970年,勃兰特访问波兰双膝跪拜犹太人纪念碑,赢得举世称赞.
近20年来,德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新纳粹抬头: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政府成立清除纳粹残余分子调查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追查并审判了集中营医生、杀害游击队员的下级军官;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与反刑事犯罪法》,严格禁止任何宣传纳粹思想、使用纳粹标志的行为;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内容的纳粹时期的历史,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内容;德国中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到集中营旧址参观,并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那里担任义务讲解员.
德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写过一首十四行诗《十一月之国》.所谓的《十一月之国》指的就是德国.因为非常巧合,1923年希特勒掌权,1938年纳粹首次大规模“水晶之夜”暴行,以及1989年柏林墙倒塌,皆发生在11月9日.这首诗的最前4行和最后2行分别是:
“那是我所来之地,岁岁纪念第九个日期
也是我想离去之地,越过非我所建的篱
穿着错鞋奔向那我也有份的地方
我也有责任对那些残留着的肮脏”
“打消债务或不计利息并不正当
那债应由我辈清偿”
这几行掷地有声、动人心魄的金石之句,不但浓缩了战后德国的思想格局,更重要的是,它也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所谓“历史救赎”的课题.在有如噩梦的历史里,加害与被害乃是一种最让人痛苦不自在的关系.当加害者愈是拒绝记得,受害者只好变得更加痛苦地铭记.只有加害者自己去记住,最后让它腐肉脱落,结成新痂,才可蜕化为新人,并在不断凝视疮疤里提升自己.只有加害者自己在记住里提升,受害者才会在遗忘里学会宽恕,伤害始有可能被转化成彼此坦荡豁然的契机.
毫无疑问,德国确实以君特•格拉斯诗里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境界,解决了它自己的救赎问题.它没有被罪恶阴影愈缠愈小,反而在救赎的超越里愈变愈大.德国走出了那种“残留着的肮脏”,丢掉了“错鞋”,因而能迈开新的步伐.
德国的真诚举动,赢得了欧洲邻国的原谅,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我们今天比较德国与日本,就可以看到什么是人和畜类的区别了.
日本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考虑,没有让日本对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的清算,而是逐步扶持一批战犯相继登上政治舞台.东条英机内阁的工商大臣岸信介当上了首相、甲级战犯重光葵当上了外务大臣、甲级战犯贺屋兴宣当上了法务大臣.而岸信介也曾经是甲级战犯的嫌疑人,这些人重掌国家政权,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对二战罪行进行彻底反省,也不可能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而只会对日本日后重温军国主义旧梦埋下种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公告》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在东京正式成立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虽然由11位法官组成,但代表了所有受害国的立场.在法庭宪章中规定了公平审判的法律原则与程序.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多,法庭受理证据约4300余件,先后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有779人书面作证.经过长达两年多、818次开庭的认真审判,法庭列举了详细的判罪理由,才做出最后的判决.英文判决书长达1231页.其正义性、合法性与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最后远东军事法庭对28名被告作出最终判决,其中对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处以绞刑.这是国际社会采取法律的手段对破坏人类文明的战犯进行的审判和制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无论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性质的认定上,还是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与判决上,都是完全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的,同时也是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对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进行审判,是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的.1951年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约规定:“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同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日本得以重返国际社会.并以法律形式承认远东法庭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即接受远东法庭关于日本侵略事实和战争责任的认定,接受对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判决.远东法庭的判决与纽伦堡判决具有完全相同的法理基础,被联合国作为“纽伦堡原则”予以遵守.因此,在国际法上,远东法庭已经为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战争罪犯的责任盖棺定论.即使日本国内进行了与此相反的立法,该法的效力也不能对抗国际法庭的判决.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日本在承认侵略事实、反省侵略历史、在宪法中承诺放弃军队和交战权的前提下,取得了各国的谅解,许多受害国放弃了战争赔偿,使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对于过去侵略历史的反省,更离不开当年那些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摧残与蹂躏的国家的谅解.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受害国放弃战争赔偿要求也是有条件的,只有真正的抛弃过去,才会被世界所接受.
从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的和平势力得到较快发展,反省战争、主张和平的势力曾是社会的主流.社会党、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右翼势力没有太多的市场.这段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也基本坚持和平主义,尽量避免和邻国发生摩擦.
然而,随着一批经历过战争、爱好和平的政治家相继去世,能够牵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和平势力大大减弱,右翼政治势力发展壮大.近年来,一批在战后出生、没有接受过正确历史教育的新生代政治家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并已经逐步控制了日本的政治中枢.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战犯和右翼政治家的后代,他们的祖、父辈曾经主导或参与了当年的那场侵略战争.像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其父在二战时期是靖国神社的高级工作人员,小泉从小就接触了神社,这也是他现在“神社情缘”的根源之所在,同样,自民党干事长安倍晋三是岸信介的外孙.这些新生代政治家对二战的“反思”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如果日本战胜,结果会完全两样.他们还认为对亚洲邻国发动的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解放战争.他们认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没有交战权,是极不正常的,日本应该也必须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由于日本当年并没有彻底的清算军国主义,反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军国主义以生长的空间,使得这颗曾经被遏制住的毒瘤得到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半个世纪后,日本右翼政客公开否定东京审判,就是要否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否定东京审判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其言论不仅激怒了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中国人民,而且还有其它受害的亚洲国家人民.冷静地观察日本政坛可见森冈等人的言论并不仅仅是日本个别政客的认识,特别是在自民党内这种观点很有市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逐渐上升,小泉纯一郎、山崎拓等人在掌权后号召“修宪、强兵、走向国际事务”,以参拜靖国神社和拉拢右翼保守势力来提升因最近十年经济低迷而萎靡不振的国民情绪.他们先后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篡改历史教科书以及否定东京审判等等,对日本的政治走向、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 引起中韩两国巨大抗议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初中版),虽然只在实际采用上占了非常小的比例,但以它顽强地一点点向外蔓延的劲头,可以看出背后日本社会对自身历史再认识的一种内在张力,这既体现出日本社会中部分人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情结,也折射出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变迁.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的极端史观虽属很少数一方,但依然可集中体现相当多的日本人对过去世界秩序的一种认识,即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胜者不受谴责.日本不成为丛林中的强者,就会为西方列强所吞噬,日本不占领邻国,它们就会为西方列强吞并.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符合西方“文明世界”的生存规则和逻辑的.
正如前面所言,日本的军国主义情结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除了与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是与美国的背后支持分不开的.从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和1952年的《日美安全条约》,到去年美日韩的共同“反导”条约,美国一直把日本作为它称霸世界的重要伙伴、侵略我国的桥头堡.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国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霸权,正在重新武装日本.在海湾战争和侵略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怂恿日本公然违背日本宪法,让日本军舰驶出日本海,进入中东战区海域,以及最近要日本向伊拉克派兵、出钱等等行动,都是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举措.和谐只能是内部微观方面的健康与良好外部环境的结合,只要其中一个方面被破坏,和谐也就不存在了,失去了和谐,就如同人体内的机能产生了失调,肿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够生长.
虽然日本现在也存在一些能够反思战争、正视历史的和平势力,但他们的声音正越来越弱.日本社会的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世人对其未来感到担忧.犯了罪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罪恶 ,一个不能清算自己罪行的人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同样,一个不能正确面对自己过去历史的国家也不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二战结束60年来,德国勇于反省历史罪责,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德国历史学家指出,德国能够真正自我批评地面对过去,是经过战后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达到的.
二战后,德国为了消除欧洲邻国对自己的深深警觉和敌意,积极配合以美苏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对纳粹分子进行“非纳粹化”运动.那些罪大恶极的纳粹分子经过纽伦堡审判和美苏英法四国占领区的甄别处理后,基本都没能逃脱法网.此外,德国政府还一直在不同场合表达对二战的忏悔之意,并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受害国家,尤其是受害的犹太民族赔偿近550亿欧元.
不过,在反省历史的道路上,德国政府也曾走过“弯路”.阿登纳政府曾想以一系列措施把历史问题“一笔勾销”.1949年和1954年,德国联邦议院先后通过两部《赦罪法》,对1949年9月15日以前的全部犯罪行为实行大赦,其中包括尚未超过追溯期的纳粹案犯,甚至连一些直接参与屠杀的“行动队”头目也被释放.当时,否认、淡化纳粹罪行的舆论曾一度甚嚣尘上. 这说明即使在德国,其对于过去的反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过了一条并不平坦的路.但以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民族的确是一个具有长远意识的民族,尽管否定自己是一件很艰难而又痛苦的事,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面对他们过去的历史,从而为自己赢得了光明的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反思逐渐发生了变化.上世纪50年代,在20年代出生、被称为“怀疑的一代”长大成人,他们开始追问父辈们在纳粹时代干了些什么.反省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在这个阶段逐渐被看成头等大事.在社民党和自民党联合执政以及反纳粹主义的流亡者维利•勃兰特成为联邦总理后,德国对历史的认知有了更显著的变化,批判纳粹的声音日占上风.1970年,勃兰特访问波兰双膝跪拜犹太人纪念碑,赢得举世称赞.
近20年来,德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新纳粹抬头:1990年,统一后的德国政府成立清除纳粹残余分子调查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追查并审判了集中营医生、杀害游击队员的下级军官;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与反刑事犯罪法》,严格禁止任何宣传纳粹思想、使用纳粹标志的行为;德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内容的纳粹时期的历史,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内容;德国中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到集中营旧址参观,并让学生利用假期到那里担任义务讲解员.
德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写过一首十四行诗《十一月之国》.所谓的《十一月之国》指的就是德国.因为非常巧合,1923年希特勒掌权,1938年纳粹首次大规模“水晶之夜”暴行,以及1989年柏林墙倒塌,皆发生在11月9日.这首诗的最前4行和最后2行分别是:
“那是我所来之地,岁岁纪念第九个日期
也是我想离去之地,越过非我所建的篱
穿着错鞋奔向那我也有份的地方
我也有责任对那些残留着的肮脏”
“打消债务或不计利息并不正当
那债应由我辈清偿”
这几行掷地有声、动人心魄的金石之句,不但浓缩了战后德国的思想格局,更重要的是,它也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所谓“历史救赎”的课题.在有如噩梦的历史里,加害与被害乃是一种最让人痛苦不自在的关系.当加害者愈是拒绝记得,受害者只好变得更加痛苦地铭记.只有加害者自己去记住,最后让它腐肉脱落,结成新痂,才可蜕化为新人,并在不断凝视疮疤里提升自己.只有加害者自己在记住里提升,受害者才会在遗忘里学会宽恕,伤害始有可能被转化成彼此坦荡豁然的契机.
毫无疑问,德国确实以君特•格拉斯诗里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境界,解决了它自己的救赎问题.它没有被罪恶阴影愈缠愈小,反而在救赎的超越里愈变愈大.德国走出了那种“残留着的肮脏”,丢掉了“错鞋”,因而能迈开新的步伐.
德国的真诚举动,赢得了欧洲邻国的原谅,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我们今天比较德国与日本,就可以看到什么是人和畜类的区别了.
日本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考虑,没有让日本对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的清算,而是逐步扶持一批战犯相继登上政治舞台.东条英机内阁的工商大臣岸信介当上了首相、甲级战犯重光葵当上了外务大臣、甲级战犯贺屋兴宣当上了法务大臣.而岸信介也曾经是甲级战犯的嫌疑人,这些人重掌国家政权,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对二战罪行进行彻底反省,也不可能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历史教育,而只会对日本日后重温军国主义旧梦埋下种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1946年1月19日,经盟国授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公告》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在东京正式成立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虽然由11位法官组成,但代表了所有受害国的立场.在法庭宪章中规定了公平审判的法律原则与程序.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历时两年多,法庭受理证据约4300余件,先后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有779人书面作证.经过长达两年多、818次开庭的认真审判,法庭列举了详细的判罪理由,才做出最后的判决.英文判决书长达1231页.其正义性、合法性与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最后远东军事法庭对28名被告作出最终判决,其中对东条英机等7名战犯处以绞刑.这是国际社会采取法律的手段对破坏人类文明的战犯进行的审判和制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创举.无论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性质的认定上,还是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与判决上,都是完全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的,同时也是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对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进行审判,是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的.1951年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和约规定:“日本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与其他在日本境内或境外同盟国战罪法庭之判决”,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日本得以重返国际社会.并以法律形式承认远东法庭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即接受远东法庭关于日本侵略事实和战争责任的认定,接受对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判决.远东法庭的判决与纽伦堡判决具有完全相同的法理基础,被联合国作为“纽伦堡原则”予以遵守.因此,在国际法上,远东法庭已经为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战争罪犯的责任盖棺定论.即使日本国内进行了与此相反的立法,该法的效力也不能对抗国际法庭的判决.在战后的一段时期内,日本在承认侵略事实、反省侵略历史、在宪法中承诺放弃军队和交战权的前提下,取得了各国的谅解,许多受害国放弃了战争赔偿,使日本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对于过去侵略历史的反省,更离不开当年那些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摧残与蹂躏的国家的谅解.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受害国放弃战争赔偿要求也是有条件的,只有真正的抛弃过去,才会被世界所接受.
从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的和平势力得到较快发展,反省战争、主张和平的势力曾是社会的主流.社会党、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右翼势力没有太多的市场.这段时期,日本的对外政策也基本坚持和平主义,尽量避免和邻国发生摩擦.
然而,随着一批经历过战争、爱好和平的政治家相继去世,能够牵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和平势力大大减弱,右翼政治势力发展壮大.近年来,一批在战后出生、没有接受过正确历史教育的新生代政治家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并已经逐步控制了日本的政治中枢.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战犯和右翼政治家的后代,他们的祖、父辈曾经主导或参与了当年的那场侵略战争.像日本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其父在二战时期是靖国神社的高级工作人员,小泉从小就接触了神社,这也是他现在“神社情缘”的根源之所在,同样,自民党干事长安倍晋三是岸信介的外孙.这些新生代政治家对二战的“反思”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如果日本战胜,结果会完全两样.他们还认为对亚洲邻国发动的不是侵略战争,而是解放战争.他们认为,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不能拥有自己的军队,没有交战权,是极不正常的,日本应该也必须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由于日本当年并没有彻底的清算军国主义,反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军国主义以生长的空间,使得这颗曾经被遏制住的毒瘤得到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半个世纪后,日本右翼政客公开否定东京审判,就是要否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否定东京审判的正义性和合法性.其言论不仅激怒了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中国人民,而且还有其它受害的亚洲国家人民.冷静地观察日本政坛可见森冈等人的言论并不仅仅是日本个别政客的认识,特别是在自民党内这种观点很有市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逐渐上升,小泉纯一郎、山崎拓等人在掌权后号召“修宪、强兵、走向国际事务”,以参拜靖国神社和拉拢右翼保守势力来提升因最近十年经济低迷而萎靡不振的国民情绪.他们先后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篡改历史教科书以及否定东京审判等等,对日本的政治走向、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 引起中韩两国巨大抗议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初中版),虽然只在实际采用上占了非常小的比例,但以它顽强地一点点向外蔓延的劲头,可以看出背后日本社会对自身历史再认识的一种内在张力,这既体现出日本社会中部分人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情结,也折射出近些年来日本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变迁.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的极端史观虽属很少数一方,但依然可集中体现相当多的日本人对过去世界秩序的一种认识,即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胜者不受谴责.日本不成为丛林中的强者,就会为西方列强所吞噬,日本不占领邻国,它们就会为西方列强吞并.而日本的侵略战争,是符合西方“文明世界”的生存规则和逻辑的.
正如前面所言,日本的军国主义情结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除了与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是与美国的背后支持分不开的.从1951年美国与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和1952年的《日美安全条约》,到去年美日韩的共同“反导”条约,美国一直把日本作为它称霸世界的重要伙伴、侵略我国的桥头堡.特别是近几年来,美国为维护其在亚太地区霸权,正在重新武装日本.在海湾战争和侵略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怂恿日本公然违背日本宪法,让日本军舰驶出日本海,进入中东战区海域,以及最近要日本向伊拉克派兵、出钱等等行动,都是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举措.和谐只能是内部微观方面的健康与良好外部环境的结合,只要其中一个方面被破坏,和谐也就不存在了,失去了和谐,就如同人体内的机能产生了失调,肿瘤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够生长.
虽然日本现在也存在一些能够反思战争、正视历史的和平势力,但他们的声音正越来越弱.日本社会的这种情况,不能不使世人对其未来感到担忧.犯了罪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罪恶 ,一个不能清算自己罪行的人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同样,一个不能正确面对自己过去历史的国家也不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德国和日本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今天两国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却不同.据此回答:2.战后50~70年代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后人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
“这段屈辱的历史给中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今天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请续写这段话
这段屈辱的历史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请续写这段话
石壕吏反映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句子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 例子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哪些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简单概括)
《石壕吏》《茅屋为东风所迫歌》深刻反映了“ ”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石壕吏》中反映兵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诗句是什么
石壕吏》中反映兵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诗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