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8:30:18
冷战结束的原因
i.人民不满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自冷战发生后,苏联即透过华沙公约组织加强对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控制.
但在苏联集团内部,却一直隐藏著种种危机:
在苏联的严密控制下,东欧各国人民不能享有原来的自由,包括批评政府,出版,甚至连前往西方国家的自由也丧失.
东欧各国在战后虽然逐渐恢复经济生产,但所有利益多归苏联所有,人民的生活根本没有改善.
苏联又禁止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使它们不能享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的好处.
因此,东欧各国人民均感到强烈不满.
ii.东欧国家的反抗与苏联的镇压
匈牙利和捷克的反抗
1956年,匈牙利爆发反共革命,想藉此脱离华沙公约,却遭苏联出动坦克镇压.
1968年,捷克的领导人提出一系列民主政策,令人民享受较多的自由,可与西方国家接触,史称「布拉格之春」.
但苏联却带领其他华沙公约成员国的军队,用武力镇压示威的群众,并撤换该国的领导人.
布里兹尼夫主义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布里兹涅夫发表了「布里兹尼夫主义」,即在苏联以及其他华沙公约成员国内,推行严厉的政治控制.
自此,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虽然对苏联的反抗声音一度沉寂起来,但人民的不满仍然持续.
iii.戈巴卓夫与苏联的改革
苏联面对的问题
1985年,戈巴卓夫出任苏共总书记.
当时苏联国内积累了不少问题:
政治方面
政府行政效率低,贪污问题严重,人民不信任政府.
经济方面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低,生活水平每况愈下.
国家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对东欧各国的控制及对阿富汗的用兵,更使疲弱的经济百上加斤.
因此,戈巴卓夫推行一连串经济,政治改革,以达致「重建」和「开放」两大目的.
戈巴卓夫的改革
「重建」:
「重建」是指重建国家的经济,其措施包括:
允许个体劳动和自由买卖,容许企业自订物价和工人薪酬,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等,这都有别於苏联一贯的经济政策.
又减少红军数目,放弃在军备领域上与美国竞争,撤回在欧洲装置的导弹等,以减少国家的军费开支,集中资源发展经济.
「开放」:
为达致政治上的「开放」,戈巴卓夫:
尝试将民主,自由等新思维引进苏联,以建设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
他改革选举制度,同时把苏联的代表大会机构定为国家的真正最高权力机关,使之拥有解决宪法,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的权力.
1990年,他更修改宪法中有关苏联共产党居於国家领导地位的条文,结束一党专政,实行多党制和代议政治.
他又容许言论,出版等自由,其个人亦愿意接受批评.
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戈巴卓夫亦致力改善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85年,戈巴卓夫和美国总统列根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会面,初步改善了两国对其领导的新苏联的看法.
戈巴卓夫又和列根及继任的布殊总统签订一系列裁减核武器协定,更参与由美国统领的遏止伊拉克兼并科威特的军事行动.
戈巴卓夫亦放宽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不再支持各国的共产主义政权,并减少在当地的驻军.
他还撤回驻守在阿富汗的苏军,结束对阿富汗的侵略.
这些措施均有助改善美苏之间的关系,促使冷战的早日结束.
自冷战发生后,苏联即透过华沙公约组织加强对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控制.
但在苏联集团内部,却一直隐藏著种种危机:
在苏联的严密控制下,东欧各国人民不能享有原来的自由,包括批评政府,出版,甚至连前往西方国家的自由也丧失.
东欧各国在战后虽然逐渐恢复经济生产,但所有利益多归苏联所有,人民的生活根本没有改善.
苏联又禁止东欧国家参与马歇尔计划,使它们不能享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的好处.
因此,东欧各国人民均感到强烈不满.
ii.东欧国家的反抗与苏联的镇压
匈牙利和捷克的反抗
1956年,匈牙利爆发反共革命,想藉此脱离华沙公约,却遭苏联出动坦克镇压.
1968年,捷克的领导人提出一系列民主政策,令人民享受较多的自由,可与西方国家接触,史称「布拉格之春」.
但苏联却带领其他华沙公约成员国的军队,用武力镇压示威的群众,并撤换该国的领导人.
布里兹尼夫主义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布里兹涅夫发表了「布里兹尼夫主义」,即在苏联以及其他华沙公约成员国内,推行严厉的政治控制.
自此,东欧共产主义国家虽然对苏联的反抗声音一度沉寂起来,但人民的不满仍然持续.
iii.戈巴卓夫与苏联的改革
苏联面对的问题
1985年,戈巴卓夫出任苏共总书记.
当时苏联国内积累了不少问题:
政治方面
政府行政效率低,贪污问题严重,人民不信任政府.
经济方面
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低,生活水平每况愈下.
国家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对东欧各国的控制及对阿富汗的用兵,更使疲弱的经济百上加斤.
因此,戈巴卓夫推行一连串经济,政治改革,以达致「重建」和「开放」两大目的.
戈巴卓夫的改革
「重建」:
「重建」是指重建国家的经济,其措施包括:
允许个体劳动和自由买卖,容许企业自订物价和工人薪酬,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等,这都有别於苏联一贯的经济政策.
又减少红军数目,放弃在军备领域上与美国竞争,撤回在欧洲装置的导弹等,以减少国家的军费开支,集中资源发展经济.
「开放」:
为达致政治上的「开放」,戈巴卓夫:
尝试将民主,自由等新思维引进苏联,以建设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
他改革选举制度,同时把苏联的代表大会机构定为国家的真正最高权力机关,使之拥有解决宪法,政治,社会经济等问题的权力.
1990年,他更修改宪法中有关苏联共产党居於国家领导地位的条文,结束一党专政,实行多党制和代议政治.
他又容许言论,出版等自由,其个人亦愿意接受批评.
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戈巴卓夫亦致力改善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1985年,戈巴卓夫和美国总统列根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会面,初步改善了两国对其领导的新苏联的看法.
戈巴卓夫又和列根及继任的布殊总统签订一系列裁减核武器协定,更参与由美国统领的遏止伊拉克兼并科威特的军事行动.
戈巴卓夫亦放宽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不再支持各国的共产主义政权,并减少在当地的驻军.
他还撤回驻守在阿富汗的苏军,结束对阿富汗的侵略.
这些措施均有助改善美苏之间的关系,促使冷战的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