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再介绍下中国的行政环境特点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我需要写论文的资料 别把百度里已有的答案发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5:55:16
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
再介绍下中国的行政环境特点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
我需要写论文的资料 别把百度里已有的答案发来
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再介绍下中国的行政环境特点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我需要写论文的资料 别把百度里已有的答案发来
当代中国行政环境的特点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摘要 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是当前我国行政环境的总体态势.这一总体态势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即要求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创造各种条件.一个方面要培养市场经济的各种新的因素,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价格体系、市场法律体系,等等.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在转变过程中由于社会利益结构和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消极现象,解决转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阻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问题等等.因此,探讨当代我国的行政环境的特点以及对行政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集中阐述了行政环境的相关概念及内涵,围绕行政环境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结合这些环境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分三个部分:首先(第一部分),是讨论了行政环境的相关概念及其分类.其次(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政府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剖析.最后,是对这些环境的特点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对当代中国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由此出发研究其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行政环境;行政管理;政府
  一、行政环境的涵义及分类
  环境是人类活动赖以进行与延续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文化条件等的总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辅相成.就某一主体而论,环境一般指主体自身以外的、与主体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着的各种因素或条件.行政环境的涵义,学术界虽然表述不一,但基本上都是借鉴或依据环境的含义而类推出来的.一般来讲,行政环境是指围绕政府系统的、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和[1].
  依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行政环境做不同的分类.从作用于一国行政管理的主要因素的属性来分,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行政自然环境和行政人文环境两类[2].行政自然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面临的相关的自然条件.行政人文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政管理直接或间接面临的社会人文条件;从作用于一国行政管理的主要因素的国别界域来分,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国内行政环境和国际行政环境两类.国内行政环境,指一国领土内社会各方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状况.其中又以经济状况、政治氛围和文化环境为主要因素.国际行政环境,指一国行政管理运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条件和国际关系;以行政系统自身界线来分,可以把行政环境分为系统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环境.系统外部环境,指与行政有关联的、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对行政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系统内部环境,指与行政组织的生存发展相关联的、在行政系统之内的、对行政运行产生直接、具体影响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因素或条件.
  二、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行政环境特点分析
  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是当前我国行政环境的总体态势.这一总体态势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即要求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创造各种条件.
  (一)政治环境的特点分析
  从政党制度来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为我国的政党制度,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在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目标等方面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方略.从国家结构形式来看,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态.按照我国宪法确立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坚持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也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自治机关,行使法定的自治权.另外,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港、澳、台问题,我国实行了“一国两制”.从指导思想来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实践进一步扩大了党的执政资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从政治风气来看,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思想上,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组织上,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工作上,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目前的政治风气而言,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日益成为社会思想道德的主流.
  虽然我国政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腐败成为影响政治权力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水平;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体上是协调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令贯彻危机;三是党政不分比较严重,行政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四是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相勾结,直接影响了边疆稳定.
  (二)经济环境的特点分析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这些年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直在8%以上,在世界上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己跃为第四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3]从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来看,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这些年来,我国大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体系的框架初步建立;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展开.与此同时,实行了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促进公平和效率.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看,中共十三大根据基本国情、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确定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发展战略”,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标进一步具体化为:到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阶段.[4]
  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的核心部分尚未成彻底触动,深层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是完善新体制面临的首要挑战;另一方面,一些新建立的重大制度仍是框架性的,尚不稳固,还有不少漏洞.这些缺陷具体表现如下为:一是政府职能与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国有大企业改革难度加大,柯断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三是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待深入;四是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五是市场秩序需要规范;六是城乡分割体制障碍依然严重.
  (三)文化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文化环境明显地具有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特点:一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有待大力发展,党领导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方面不平衡.在某些尖端技术和科学文化的某些领域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但整个社会的教科文卫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三是伦理道德状况呈现出层次差异,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占主导地位;四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在交织,冲突和融合中并存,有待在可持续发展发中整合;五是党和国家臻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先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坚持“两为”(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鸡)方针,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繁荣学术、文艺和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5]
  (四)国际环境的特点分析
  就一国发展的外部条件而言,国际环境主要指下列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物质生产条件. 二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三是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的结构状态,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国际政治关系体系、国际军事力量格局、国际文化、信息传播体系等.
  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所构成的国际环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国际社会成员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国际社会是个多元化的壮会,其成员的种类、规模、实力各不相同,有国家的和非国家的、国际和国内的、政治性和非政治性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水平也有显差异.至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更是存在着差异和冲突.二是国家之间各自独立、相互平等,同时又互相联系和制约.在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但是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又使得各主权国家之间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考虑到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状况对本国的影响,要自觉遵循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则提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由此带来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变革趋势.同时,强权、霸权、恐怖注意、分裂主义等现象也时常出现.如何在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准则下独立、平等、稳定和富有效率地发展,使中国“和平崛起”成了当代国际环境变迁中我国政府考虑的重要议题.
  三、行政管理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政治环境决定和制约着行政管理,政治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行政管理的变化.[6]具体地说,政治观念和政治思想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阶级关系的变化、政治运动以及其他政治参与的变动,势必导致政府管理系统从价值取向、结构与功能到行为模式等各个层面和环节产生相应的变化,实践中,政府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也有助于政治系统各种政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第一,政党制度的影响.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如何发挥领导作用做了明确规定,即“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在一切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
  第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不同的国家结构形式中政府管理系统对整个国家的作用有较大的差异.在单一制的国家中,中央政府具有全面领导权,地方行政机关要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性性.在复合制的国家中,整个国家的领土被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行政范围,成员国拥有各自对内对外的主权和某些立法权能.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四种情况需要区别,一是中央与各省的权限划分,二是中央与直辖市的权限划分,三是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权限划分,四是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权限划分.
  第三,政治风气的影响.不同的政治风气,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行政职能、行政任务和行政目标的落实.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政治风气的主流决定了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政治上依法行政,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经济上,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国政治风气中也有一些不良习气,如某些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官僚主义尚存;又如浮夸风严重,即所谓“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再如权力腐败蔓延等.这些,是值得警惕和必须革除的陋习.
  (二)经济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制约和影响行政管理的重要因素.经济环境对行政管理主体行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其主要表现是:经济环境的性质决定政府行为的性质及其变革,经济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变迁.
  经济环境的性质决定政府行为的性质及其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会有相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政治系统谋求与经济环境的动态平衡的任何努力,都不能超越以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为核心的特定经济环境的发展水平,都必须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而变革.就中国的情况看,经过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己形成,经济成分、经济组织、经济利益、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这些具体的经济坏境因素的变化,要求政府职能、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领导作风等都必须努力实现下列根本性的转变:由过去单一的行政命令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伦理的手段;由习惯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转向搞好宏观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由原来的机构臃肿、职责不清转向机构精简、职责清晰、廉洁高效、运转协调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绩效政府.
  经济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变迁.经济环境往往因政府所处的地域、层次、文化的不同而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但无论差异多大,我们都能看出经济环境的变迁,尤其是经济环境中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变迁,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变迁.就政治职能而言,政府职能除了常常提及的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其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和个人的财产不受侵犯,以及维护国家的政治秩序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具有界定和保护产权的职能.就政府的经济职能而言,政府对于微观经济既要放开搞活,又要限制其消极作用.就政府的社会职能而言,政府必领担当起实现若干社会目标的责任.
  (三)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文化环境制约和影晌着政府管理及其职能.文化环境制约着行政主体的活动方式.[7]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任何行政主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每一社会的文化则通过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和传播模式静静地持续塑造着行政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总是对政府管理系统提出各种积极要求,而政府管理系统要保持与社会环旗的平衡,行政主体的行为就必须适应一定社会中占主导的社会思想、情感、信仰、观念、道德、宗教感情和传统.
  文化环境对政府管理及其职能的规模、引导和调整,主要是通过行政文化的两项功能来体现:一是聚合功能.行政文化所形成的管理氛围,寄托了全体公务员的理想和希望.行政文化越发达,行政个体对组织的归属感越强烈,进而导致行政组织产生强大的内聚外联的动力机制.二是控制功能.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及其公务员的活动静悄俏地进行着自觉或不自觉的直接或间接督促、反省和检查,从而使行政主体的活动沿着一定行政文化的取向运转.行政文化对行政系统的控制是通过行政文化的各个要素及其影响途径来实现的.例如,行政制度作为政府机关制定的规范行政主体行为的规程和准则,倡导什么,禁止么,能较好地指引行政实践.行政动机通过行政主体以愿望、兴趣、理解等形式表现出来,变成推动政府管理行为的潜在方量,变成管理的价值和行为取向,行政态度由认识、情感和价值取向所组成,体现为行政主体对行政客体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直观评价和好恶倾向.
  (四)国际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国际环境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合作交流,发展我国经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主旋律.在这一主旋律下,从中国主要的国家利益出发,无论是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祖国统一,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便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努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实现国家利益的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是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有责任参与引导国际事务发展的正确方向,提出国际事务解决的原则和途径,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等方面事务的协调管理.三是要实施科教兴国,占领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制高点.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的科技革命以原子能和电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内容,遍及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产生许多新的综合性的高科技产业,推动了信息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增大.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国际环境中许多因素,加速了国际政治的多元化趋势,国家之间的竞争明显地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和人才资源的竞争.[8]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电子政务”的对策,加大了科学研究的投入,深化了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开始了整体性的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地扶持了高科技产业和小企业的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现,都是为了使我国占领21世纪发展的制高点.
  结 语
  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行政环境制约和影响着政府管理的运作及其变革,同时政府管理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能动地利用和改造着行政环境.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这是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总体行政环境.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又各具特点.这些特点对行政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都迫切要求政府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绩效政府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 [澳]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98.
  [2] 王文义. 新公共管理与中国行政环境的适应性分析[J]. 河南师范太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3-44.
  [3] 曾峻. 环境、职能、体制行与行为:关于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性思考[J].理论探讨,2008(4):7-11.
  [4] 杨冠琼,江河.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与协调[J].经济管理,2008(9):95-96.
  [5] 邱微微. 行政生态学与政府管理模式[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06-107.
  [6] 张震,刘芬.行政环境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07(12):96-100.
  --------------------------------------------------------------------------------
  [1][澳]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98.
  [2]王文义.新公共管理与中国行政环境的适应性分析[J].河南师范太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3.
  [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4] 曾峻. 环境、职能、体制行与行为:关于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性思考[J].理论探讨,2008(4):7.
  [5]曾峻. 环境、职能、体制行与行为:关于加强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性思考[J].理论探讨,2008(4):10.
  [6]杨冠琼,江河.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与协调[J] .经济管理,2008(9):95.
  [7]杨冠琼,江河. 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互动与协调[J].经济管理,2008(9):96.
  [8]张震,刘芬.行政环境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2007(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