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11/11 09:18:23
恐龙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已经有三十八亿年的历史,在这中间,有很多物种产生,也有很多物种灭绝,恐龙就是所有这些灭绝物种中最引人注意和最为神秘的物种,这些庞然大物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突然全部灭绝,留给人们种种疑问,现在人们只能从发现的化石来猜测当时地球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现在关于恐龙的书刊、电影、电视以及博物馆内的恐龙展览,从各个角度向人们普及了关于恐龙的科学知识.恐龙是早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就已经绝灭的爬行动物,它们不会给人们留下任何文字资料来描述它们的生活,所有关于它们的描述和记载都是恐龙专家们根据恐龙化石所作的推测和猜想.那么,这些生活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爬行动物,它们庞大身躯是怎样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呢?
首先,并不是恐龙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成为化石,只有恐龙体内的硬体部分,主要是骨骼和牙齿成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硬体的成分不同,它们保存下来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越硬就越容易保存下来.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磷灰石,非常坚硬,所以非常容易保存下来.有时恐龙为了消化食物,也常常像鸡一样吃进许多沙子.但是恐龙吃的“沙子”要比鸡吃的大得多,这些石头一般也很硬,经常在恐龙的胃部被发现,科学家把它们叫做胃石.恐龙的内脏和肌肉等软体部分极易遭腐烂,除特殊条件外很难保存为化石.
硬体条件具备了,让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恐龙死了以后如果恐龙的尸体长期暴露在地面或长久留在水底不被泥沙盖住,就会被其它动物吞食、被细菌腐蚀,或因长久遭受风吹雨淋而被风化.只有那些被迅速埋起来的恐龙才有可能形成化石.
由于地壳运动,恐龙被越埋越深,并且周围的土或沙粒逐渐被压实,有些熔点低的小颗粒融化了,泥沙就变成了岩石.由于地下的温度很高,恐龙硬体或骨骼的成分就会发生某些变化:首先是恐龙的软体很快被溶解了,恐龙骨骼和周围的围岩通过高渗进行成分交换,就像我们腌咸鸭蛋一样,盐通过蛋壳上的微细孔进入鸭蛋内使鸭蛋变咸,地下水的所挟带的矿物质也会与恐龙骨骼内的有机质进行交换.使骨骼的成分彻底发生改变,由于这种交换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物质交换,恐龙骨骼内的成分和周围的岩石趋于一致,可是形状却保存了骨骼的形状.科学家们把这种由生物骨骼经过石化过程变成的“石头”叫做化石.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已经成为化石的恐龙骨骼还会因地壳的构造运动受到强烈的挤压,还可能被压裂、错位、变形.当埋藏有恐龙化石的地层被抬升到地表的时候,人们就有可能发现它们.
恐龙专家在发掘现场所看到的恐龙化石同博物馆里陈列的恐龙化石完全两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种类的恐龙的骨骼错综复杂的堆在一起,而且大而的骨骼往往碎成几块或发生变形,需要恐龙专家把它们分类、拼接、复原.
现在人们能见到的有关恐龙方面的化石主要有:恐龙骨骼和牙齿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恐龙粪化石、恐龙的胃石和恐龙的皮肤化石等.其中最宝贵的当数恐龙的皮肤化石.因为皮肤属于软体部分,一般情况下恐龙的皮肤很难保存下来,除非是在恐龙的尸体没有腐烂之前,迅速被埋藏.恐龙身体表面与现代蜥蜴差不多,由角质鳞构成,互相并不重叠.有时皮肤印在粘度适当的河边或湖边的泥地上而保存成化石.但是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所以,恐龙皮肤化石真是稀世之宝.
恐龙脚印也能形成化石,这是怎么回事?恐龙脚印只是踩在泥地上的一种地表面构造,并非恐龙身体本身,怎么也叫化石呢?原来恐龙在湿度、粘度、颗粒度都十分适中的的地表行走时留下了足迹,然后有足迹的泥沙被另外一种成分的泥沙迅速掩埋.然后这层保存有恐龙脚印的泥沙下沉,受地下的高温高压而变石头,上面的脚印也就跟着硬化了.脚印虽然没有恐龙身体本身,但是保存在岩石上的脚印能够清晰地反映恐龙脚的形态构造,所以,古生物学家也常常把这种石化了的脚印叫做化石.类似的其它动物的足迹、爬迹等石化后被统称为,痕迹化石,实际上这只是广义的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也是很珍贵的.因为,干硬地面上的脚印非常浅,很快会消失;太软的地面上脚印因为含水量高,流动性较大,很快会被周围的泥沙埋没.只有泥沙的湿度适中时,脚印才能保留下来.
另外恐龙蛋化石也是人们常常听到的,这里顺便也简单地介绍以下:因为恐龙的身体表面没毛,不能孵蛋,只能依靠阳光孵化,恐龙一般将蛋产在较高的地方,以利阳光照射.恐龙蛋化石一般是保留下来的恐龙蛋的蛋壳,里面的蛋青和蛋黄部分早已经腐烂消失了,还有的是小恐龙孵出来后留下的空壳形成的化石.只有在极少数恐龙蛋里可以发现还未孵出小恐龙的骨骼,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常常见到有些人发现了断面有同心圆图案的圆形石头,就以为里面是蛋黄和蛋青形成的化石,其实根据上面化石形成的过程,蛋青和蛋黄是绝不会形成化石的,凡是这种石头大多是由于风化从外向里层层进行,而形成的同心圆图案.这都不是恐龙蛋.
恐龙化石和它周围的岩石能告诉我们很多恐龙生活的信息.恐龙脚印化石的产地能告诉我们恐龙类群的古地理分布,蜥脚类恐龙的脚印的发现,说明是季节性或半干旱性气候带;根据恐龙化石保存的完整程度和磨蚀状态,可以判断出恐龙化石的发现地是恐龙死亡的“第一现场”还是死后被搬运过.例如四川省自贡大山铺的中侏罗世的恐龙动物群,恐龙的骨骼磨蚀程度非常底,其中完整的恐龙骨架不下好几十具,有的头骨、脊椎、肋骨、肩带和前后肢骨大部分还连接在一起.专家们根据这些特征判断是原地埋藏,同时又根据化石周围的浅灰绿色细粒砂岩推测这是一个十分平静的湖泊边缘环境,最后综合得出这是一群群体生活的恐龙,在水草丰美的湖边草原栖息.同时在自贡的恐龙骨骼化石中发现砷的含量偏高,于是科学家就猜想,这些恐龙是由于砷中毒而死亡.化石周围的岩石粒度越细,水动力就越弱,湖水就越深.一般说来泥岩反映深湖的环境,粉砂岩出现在浅湖地区,细粒砂岩代表的是滨湖环境,粗砂岩和砾岩是河床上和发洪水时的产物
现在关于恐龙的书刊、电影、电视以及博物馆内的恐龙展览,从各个角度向人们普及了关于恐龙的科学知识.恐龙是早在六千五百万年前就已经绝灭的爬行动物,它们不会给人们留下任何文字资料来描述它们的生活,所有关于它们的描述和记载都是恐龙专家们根据恐龙化石所作的推测和猜想.那么,这些生活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爬行动物,它们庞大身躯是怎样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的呢?
首先,并不是恐龙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成为化石,只有恐龙体内的硬体部分,主要是骨骼和牙齿成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硬体的成分不同,它们保存下来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越硬就越容易保存下来.恐龙的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磷灰石,非常坚硬,所以非常容易保存下来.有时恐龙为了消化食物,也常常像鸡一样吃进许多沙子.但是恐龙吃的“沙子”要比鸡吃的大得多,这些石头一般也很硬,经常在恐龙的胃部被发现,科学家把它们叫做胃石.恐龙的内脏和肌肉等软体部分极易遭腐烂,除特殊条件外很难保存为化石.
硬体条件具备了,让我们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恐龙死了以后如果恐龙的尸体长期暴露在地面或长久留在水底不被泥沙盖住,就会被其它动物吞食、被细菌腐蚀,或因长久遭受风吹雨淋而被风化.只有那些被迅速埋起来的恐龙才有可能形成化石.
由于地壳运动,恐龙被越埋越深,并且周围的土或沙粒逐渐被压实,有些熔点低的小颗粒融化了,泥沙就变成了岩石.由于地下的温度很高,恐龙硬体或骨骼的成分就会发生某些变化:首先是恐龙的软体很快被溶解了,恐龙骨骼和周围的围岩通过高渗进行成分交换,就像我们腌咸鸭蛋一样,盐通过蛋壳上的微细孔进入鸭蛋内使鸭蛋变咸,地下水的所挟带的矿物质也会与恐龙骨骼内的有机质进行交换.使骨骼的成分彻底发生改变,由于这种交换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物质交换,恐龙骨骼内的成分和周围的岩石趋于一致,可是形状却保存了骨骼的形状.科学家们把这种由生物骨骼经过石化过程变成的“石头”叫做化石.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已经成为化石的恐龙骨骼还会因地壳的构造运动受到强烈的挤压,还可能被压裂、错位、变形.当埋藏有恐龙化石的地层被抬升到地表的时候,人们就有可能发现它们.
恐龙专家在发掘现场所看到的恐龙化石同博物馆里陈列的恐龙化石完全两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种类的恐龙的骨骼错综复杂的堆在一起,而且大而的骨骼往往碎成几块或发生变形,需要恐龙专家把它们分类、拼接、复原.
现在人们能见到的有关恐龙方面的化石主要有:恐龙骨骼和牙齿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恐龙粪化石、恐龙的胃石和恐龙的皮肤化石等.其中最宝贵的当数恐龙的皮肤化石.因为皮肤属于软体部分,一般情况下恐龙的皮肤很难保存下来,除非是在恐龙的尸体没有腐烂之前,迅速被埋藏.恐龙身体表面与现代蜥蜴差不多,由角质鳞构成,互相并不重叠.有时皮肤印在粘度适当的河边或湖边的泥地上而保存成化石.但是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所以,恐龙皮肤化石真是稀世之宝.
恐龙脚印也能形成化石,这是怎么回事?恐龙脚印只是踩在泥地上的一种地表面构造,并非恐龙身体本身,怎么也叫化石呢?原来恐龙在湿度、粘度、颗粒度都十分适中的的地表行走时留下了足迹,然后有足迹的泥沙被另外一种成分的泥沙迅速掩埋.然后这层保存有恐龙脚印的泥沙下沉,受地下的高温高压而变石头,上面的脚印也就跟着硬化了.脚印虽然没有恐龙身体本身,但是保存在岩石上的脚印能够清晰地反映恐龙脚的形态构造,所以,古生物学家也常常把这种石化了的脚印叫做化石.类似的其它动物的足迹、爬迹等石化后被统称为,痕迹化石,实际上这只是广义的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也是很珍贵的.因为,干硬地面上的脚印非常浅,很快会消失;太软的地面上脚印因为含水量高,流动性较大,很快会被周围的泥沙埋没.只有泥沙的湿度适中时,脚印才能保留下来.
另外恐龙蛋化石也是人们常常听到的,这里顺便也简单地介绍以下:因为恐龙的身体表面没毛,不能孵蛋,只能依靠阳光孵化,恐龙一般将蛋产在较高的地方,以利阳光照射.恐龙蛋化石一般是保留下来的恐龙蛋的蛋壳,里面的蛋青和蛋黄部分早已经腐烂消失了,还有的是小恐龙孵出来后留下的空壳形成的化石.只有在极少数恐龙蛋里可以发现还未孵出小恐龙的骨骼,这是非常非常珍贵的.常常见到有些人发现了断面有同心圆图案的圆形石头,就以为里面是蛋黄和蛋青形成的化石,其实根据上面化石形成的过程,蛋青和蛋黄是绝不会形成化石的,凡是这种石头大多是由于风化从外向里层层进行,而形成的同心圆图案.这都不是恐龙蛋.
恐龙化石和它周围的岩石能告诉我们很多恐龙生活的信息.恐龙脚印化石的产地能告诉我们恐龙类群的古地理分布,蜥脚类恐龙的脚印的发现,说明是季节性或半干旱性气候带;根据恐龙化石保存的完整程度和磨蚀状态,可以判断出恐龙化石的发现地是恐龙死亡的“第一现场”还是死后被搬运过.例如四川省自贡大山铺的中侏罗世的恐龙动物群,恐龙的骨骼磨蚀程度非常底,其中完整的恐龙骨架不下好几十具,有的头骨、脊椎、肋骨、肩带和前后肢骨大部分还连接在一起.专家们根据这些特征判断是原地埋藏,同时又根据化石周围的浅灰绿色细粒砂岩推测这是一个十分平静的湖泊边缘环境,最后综合得出这是一群群体生活的恐龙,在水草丰美的湖边草原栖息.同时在自贡的恐龙骨骼化石中发现砷的含量偏高,于是科学家就猜想,这些恐龙是由于砷中毒而死亡.化石周围的岩石粒度越细,水动力就越弱,湖水就越深.一般说来泥岩反映深湖的环境,粉砂岩出现在浅湖地区,细粒砂岩代表的是滨湖环境,粗砂岩和砾岩是河床上和发洪水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