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5 14:19:32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亦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的传播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将之与中国实际、中国文化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并成功发展出了一脉相承的四个理论系统,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形成的四个理论体系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初,毛泽东并非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毛泽东最初对马克思经典理论的理解尚不及陈独秀、瞿秋白、王明等人,这些人几乎已经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熟记于心.然而最终却是毛泽东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原因究竟何在?因为毛泽东更懂得中国的实际情形,他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智慧,创立了深具中国现实特色的毛泽东思想体系.其实早在1926年,毛泽东同志就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全面解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地位、相互关系及对革命的态度,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在文中,他正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当前任务、革命对象等,明确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从抗战到解放战争的各个关键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儒家智慧、军事经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文革”结束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以无比豪迈的气魄、总揽全局的智慧,进行了“拨乱反正”,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首先,他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先导,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同时又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精髓内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邓小平分析了20世纪末期的国际形势,他认为世界正在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如果不能紧随世界潮流趋势,继续闭塞视听,那样只能“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①在这种情形下,刚刚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必须重新调整政策、实施改革.诚然,这种改革既不能脱离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又必须达到追赶时代潮流的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邓小平提出,这次改革应该是全面的,其中包括了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领域的改革.另外,他还辩证地分析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体系,这就是我们通称的“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以显著增强. 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了巨大挫折,但中国却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革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共产党领导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正式召开,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创造性地解答了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如何改善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方式,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等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也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历史主体能动性的统一.“三个代表”作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是新世纪指导我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大地上又勃发出新的生机.2003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②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共产党在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到中华文化和大众的精神系统之中.首先,共产党人借用儒家的仁政思想,如中国老百姓所熟知的“礼、中庸、道、义、和”等核心内容,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史其实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孟子则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将这两种说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它们所要表达的意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次,根据不同的时代发展特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并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这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在毛泽东时期,主张“让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邓小平时期,提倡“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江泽民时期,又说“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在胡锦涛时期,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非常注重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理论传播过程中,共产党人尽可能地采用本土化的表达方式和大众化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并得以成长、繁荣.尤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方法论来具体指导中国的建设实践,进而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最新的思想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丰富人民物质生活,使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美好的小康社会,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等等.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即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古代即以“和”为治国的基本方略.《论语》中有这样的语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这表达了中国先秦思想家朴素的治国理论.共产党人积极汲取了儒家思想的营养,结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观点,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包括发展社会经济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社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科技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全力保障人民幸福,促进国家富强,等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结合的最新成果,它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