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带作者及出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3:58:56
求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带作者及出处,含义
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4.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7.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9.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3.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17.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8.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19.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2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2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2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24.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25.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8.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9.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31.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3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33.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34.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35.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3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3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再问: 谢谢啦
[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弗,不.纳: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4.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7.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9.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3.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1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17.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18.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19.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2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2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2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24.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25.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
2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2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8.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9.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31.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锲(qiè)、镂(lòu):雕刻.
3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33.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34.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35.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3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3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再问: 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