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22:14:05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有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人类也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在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神性光辉的也不仅仅只有人类,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劳的蚂蚁,自由自在的小鸟,高原精灵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员鲸等,甚至还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及参天的古树,都无不丰富地蕴涵着生命世界的底蕴.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类的生物我们姑且不论,即使是一只害虫,它虽然在人们的厌恶、唾弃和捕杀中生存,但它无意中也为自己的天敌(益虫)提供了食物,从而能保证益虫更好的生存,维系着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确实,我们应该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延续地球的生物链遭到破坏,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记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个小男孩捉住一只蝴蝶后肆意摧残,蝴蝶在惊恐、怯懦和无奈中瑟瑟发抖,小男孩玩儿够了,就任意撕毁那衬托蝴蝶美丽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还是晚了一步,他已经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拣起来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挣扎了几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着美丽翅膀自由自在飞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将成为一个美丽的回忆……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约束着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人类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学,热爱大自然,都怀着一颗慈爱的心,那么我们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才将会变的更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就让我们共同呼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
大自然的启示读后感今天,我读了《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我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们只有对生命拥
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的人却常常感觉不到包括自己在内的生命的存在,更感觉不到生命那朴实、平凡的形式下面蕴藏着的丰富的哲理.
本文选取树这一“生命”(植物的),以树传播种子的方式为描写对象,形象地阐发了那棵树令人“敬畏”的执著、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力.
作者对树的“敬畏”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先是发现“湖边一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但“当时没有十分注意”;接着情况“简直令人吃惊”:“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巨型的云库似的”,作者的态度也进而变得“诧异和震撼”了.
接下来的议论是阐发主旨的关键部分.作者油然而生“折服”和“敬畏”之情是因为种子以“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和“不分昼夜的飘洒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的执著精神“强烈地碰撞”了作者的心.它抛洒出去的很多,能够收回的却是一点点,回报率几乎等于零;它在严酷的生存环境面前显得极其渺小和无力,然而它以自己独特的无声无息的执著同样完成了生命的传承,实现了种的延续.这真是“惊心动魄的壮举”.
行文至此,“生命”二字已经从司空见惯的平凡中解析出来,有了饱满、厚重的质感,人们除了敬畏、折服,还会引发丰富的联想,在内心深处仔细品味这大千世界、这芸芸众生.
一粒种子可以轻易地顶破人力无法打开的人的颅骨;
沙漠里的红柳为了获取水分,其根系十分发达,可以绵延几公里长;
陡峭的悬崖石缝里的青松依然可以傲风霜、斗严寒,四季常青.
……
难道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在绝境里获得新生,在死灭后归于永恒吗?
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如果你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你会留意死亡的降临吗?
——这是本文所昭示的基本的意义层面.
我们可以把第一个层面作为“常规”的生命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度”和“消磨”“坏日子”;“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但作者接着议论道:生命本来是“优越无比”、“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是我们自己把它改造成“一件苦事、一件贱物”的.可见,生命的可爱与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正如塞内加所言:“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第二个层面补充解释了生命的“特殊”状态:死亡.但作者有化死亡为生命的“秘诀”,即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因为“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还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最后,作者深有感触地说他自信“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自己已经进入生命的暮年,但由于“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所以自己最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加“丰盈充实”!
本文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由于译自近五百年前的法语,读起来多少有点拗口.不过也许增加一点点阅读的难度正可以帮助人们祛除浮躁、端正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悟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