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很很多个化学小实验(巨简单) 和多个有关化学的小谜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11/12 17:34:57
求很很多个化学小实验(巨简单) 和多个有关化学的小谜语!
试验材料要好找的 而且试验多多益善 如果好的话还有可能+分啊
试验材料要好找的 而且试验多多益善 如果好的话还有可能+分啊
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滴水点火
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
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烧不坏的手帕
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
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雪球燃烧
雪球也能燃烧?
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像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
实验: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钙,制成饱和醋酸钙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边加边搅拌,就析出像雪一样的固体.
空杯生烟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
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3、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4、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答案
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简单的说是铝离子水解
5、石灰煮鸡蛋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艳丽说:“根本不可能.”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
答案
道理很简单.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6、不安定的卫生球
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案
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来历
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这时,爱动脑筋的甲同学一本正经地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学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学反驳说:“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为什么?
答案
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9、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亲爱的同学,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
答案
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其反应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气)
11、玻璃棒点燃了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一定以为这是在说笑话吧.不过,我说的完全是真事.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答案
道理很简单.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12、银中鉴铜
某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高纯度的银丝.有一天,供销员从外地购回一批银丝,有一位技术员一看银丝便说:“这银丝不纯,里面掺铜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里面没有铜,这两种说法谁说的对呢?请读者帮助他们用化学方法鉴定一下,看看这批银丝里倒底有没有铜?
答案
首先,取少量银丝溶解在浓硝酸中.然后取此少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中,这时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滤去白色沉淀物.再向滤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蓝色铜氨络离子生成,证明有铜存在.反之,如果没有深蓝色的铜氨络离子生成,就证明没有铜.
13、神秘的图画
在一次趣味化学表演会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图画.他把一张白纸挂在墙上,然后拿起喷雾器把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喷洒在这张白纸上,转眼之间,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在深蓝色的波涛里行驶着一艘红褐色的巨轮.他的这一表演,使观众大吃一惊!明明是一张白纸,为什么转眼之间却喷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亲爱的读者,你知道这位表演者所喷出的图画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
这是一种普通的化学反应.墙上挂着的那张白纸,已经由表演者事先处理好了,他在这张白纸上用一种淡黄色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先画出汹涌澎湃的大海,再用无色透明的硫氰化钾溶液在大海里画出一幅巨轮,晾干后,白纸上没有一点痕迹.原来喷雾器中装的是三氯化铁溶液,当把三氯化铁溶液喷洒在白纸上面时,在白纸上面同时发生两种化学反应.其一是三氯化铁和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蓝色),其二是三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硫氰化铁(红褐色).这样,蓝色的大海和红褐色的巨轮就“喷”出来了.
14、一吹即燃的蜡烛
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请看魔术师的表演吧.只见魔术师千里拿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当你看完魔术师表演之后,能回答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吗?
答案
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魔术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
15、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天,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多么奇妙的表演呀!晓明同学赞不绝口.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是怎样变来变去的,请读者帮助他把变的道理搞清楚.
答案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未.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这种现象在人们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上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16、水下公园
小好奇同学,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晚会上,表演了一个精彩的小节目——水下花园.表演开始了,在几百双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视下,只见小好奇在一个盛满无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几颗米粒大的不同颜色的小块块.不一会儿,在玻璃缸中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园,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顿时掌声四起,大家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贺.一会儿他又咧开小嘴,指着这座水下花园解释着.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这座水下公园的秘密吗?
答案
玻璃缸中原来盛的那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是水,而是一种叫做硅酸钠的水溶液(人们称为水玻璃).投入的各种颜色的小颗粒,是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的小晶体,它们是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6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17、清水——豆浆——清水
星期天,小化学迷莉莉给同院的小朋友表演一个小戏法,内容是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只见莉莉拿着一个无色透明的瓶子,里面装着大半瓶清水,然后用橡皮塞盖好.接着对小观众说:“我可以把这瓶清水变成豆浆”,再把豆浆变成清水.”说完,只见她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说声“变”,立刻瓶子中的清水变成了乳白色的“豆浆”.莉莉告诉她的小伙伴说:“请注意,这豆浆只能看,不能喝!”接着又大喊一声“变”,只见她用力将瓶子又摇荡几下,果然白色的“豆浆”又变成了清水.围观的小伙伴都感到莫名其妙.请大伙猜猜,这位小化学迷的戏法是怎么变的?
答案
原来,莉莉事先将瓶里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的明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因为明矾溶解于水,所以瓶中仍然是无色透明的清水.当她第一次喊“变”的时候,由于她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将粘在橡皮塞凹陷处的火碱片(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钠)的一小部分溶解在清水里.这时,火碱与明矾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乳白色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清水变成乳白色溶液,形如豆浆.反应如下:
2KA1(S04)2 +6Na0H=3Na2S04十K2S04十2Al(OH)3(乳白色)
当莉莉第二次喊变的时候,她用力地摇荡瓶子几下,这时瓶中的液体又将橡皮塞中凹陷处的全部火碱片溶解掉,火碱和氢氧化铝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解于水的无色的偏铝酸钠,这就使白色“豆浆”又变为清的了.反应如下:
A1(OH)3十NaOH=NaAl02十2H20
莉莉变的这个小戏法,证明了铝这种物质有着极为特殊的化学性质——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18、用水烧纸
在少年宫举行的科技表演会上,一个小同学表演的化学魔术,引起了全场小观众的轰动.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并特意对着观众晃了两下,以表示这是一张普通白纸,然,他将这张白纸一层一层地折叠起来,对着观众说:“我能用水将这张白纸点燃……”他的话音未落,台下有位勇敢的小朋友说道:“不可能,水能灭火,怎能用水点燃纸呢?”“我说也不可能,水不能燃烧,更不能燃纸.”“就是嘛,水火是不相容的,历来是对立!”小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又有一位同学问道:“你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可能是别的东西吧!”他边说边取出自己的喝水杯,装上一杯水,然后走到台上要求表演者用他的这杯水.这位表演者接受了他的要求,将手中的那张白纸往这杯水中轻轻一点,这张白纸果然熊熊地燃烧起来了.“出神了!水真的能点燃纸!”小观众们议论纷纷,亲爱的小读者,当你知道用水能点燃纸之后,也能感到出“神”吧,那么这个“神”出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
实际上并不神秘,这无非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原来,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张白纸上事先已粘上一小块金属钠,因为金属钠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观众是不易看见的,他将白纸折叠几次是为了将这块金属钠包在中间以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金属钠有一种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遇水后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纸的温度迅速升高,并马上达到燃点.这个反应还同时放出氢气,在氢气燃烧之时,纸也跟着燃烧了.不但金属钠有这种性质,金属钾、金属锤等也都有这种化学性质.
19、美丽的夜空
中秋节的晚上,夜空美极了.那蓝湛湛的天空布满了繁星万颗,好似一块天鹅绒上镶满了珍珠、宝石.还有那皎洁的明月悬在碧空,浮浮飘动,仿佛是嫦娥要走出月宫.在浮云上翩翩起舞……,原来,这中秋夜空的美景,却能在魔术师的试管中诞生.亲爱的读者,你也想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夜景吗?那就利用你那巧夺夭功的匠手,开动你那饱藏化学知识的大脑,精心地设计制作吧!
答案
在一只试管中加入几毫升的无水酒精(95%的酒精也行),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的背面衬托一张深蓝色的光纸,摇动几下试管将浓硫酸和酒精混合均匀后,关闭灯光,然后将一些高锰酸钾颗粒缓慢地投入试管中.片刻,你就可以欣赏这个“液体星光”了.原来,试管中发生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紫色的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白和浓硫酸作用时,放出了氧气,同时也放出大量的热,这时,高锰酸钾颗粒周围的酒精很快达到燃点而生成耀眼的火花,由于热量对流的作用,这些闪烁的火
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滴水点火
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
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烧不坏的手帕
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
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
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
雪球燃烧
雪球也能燃烧?
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像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
实验: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钙,制成饱和醋酸钙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边加边搅拌,就析出像雪一样的固体.
空杯生烟
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
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
1、小木炭跳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化学吧,那么你就自行动手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实验的题目叫小木炭跳舞.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2、白糖变“黑雪”
白糖,是大家经常食用的一种物质,它是白色的小颗粒或粉未状,象冬天的白雪.然而,我却能将它立刻变成“黑雪”.如果你不信,那就请看下面的实验吧.在一个200毫升的烧杯中投入5克左右的白糖,再滴入几滴经过加热的浓硫酸,顿时白糖就变成一堆蓬松的“黑雪”,在嗤嗤地发热冒气声中,“黑雪”的体积逐渐增大,甚至满出烧杯.白糖顿时变成了
‘黑雪”,真有意思,谁知道这里的奥妙在什么地方?
答案
原来白糖和浓硫酸发生了一种叫做“脱水”的化学反应.浓硫酸有个特别古怪的爱好,就是它与水结合的欲望特别强烈,它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水分,就是其他物质中的水分它也不放过,只要一相遇,它就非得把水夺过来不可.白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C12H22O11),当它遇到浓硫酸时,白糖分子中的水,立刻被其夺走,可怜的白糖就剩下炭了,变成了黑色.浓硫酸夺过水为己有之后,并不满足,它又施展另外一个本领一氧化,它又把白糖中剩下来的炭的一部分氧化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跑出来.
C+2H2SO4=2H2O+2SO2+CO2
由于反应后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的跑出,所以体积越来越大,最后变成蓬松的“黑雪”.在浓硫酸夺水的“战斗”中,是个放热过程,所以发出嗤嗤的响声,并为浓硫酸继续氧化碳的过程提供热量.
3、不用电的电灯泡
某中学的趣味化学表演大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其中一个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一根木杆上挂着一只200瓦左右的电灯泡,这个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就亮度来说,一般的电灯比起它来是望尘莫及的.然而这个电灯泡并没有任何电线引入,因为它是一个不用电的电灯泡.请你们想一想,这个不用电的电灯泡的秘密在那里?
答案
原来,这个电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
Mg+2H2SO4(浓)=MgSO4+ SO2+2H20
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
4、净水能手——明矾
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答案
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简单的说是铝离子水解
5、石灰煮鸡蛋
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艳丽说:“根本不可能.”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
答案
道理很简单.生石灰化学名称叫氧化钙,加水后变成熟石灰,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白灰.把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叫做“消化”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6、不安定的卫生球
说起卫生球,大家一定很熟悉,经常用它来杀死衣箱中的蛀虫.然而,当你把它放到一个含有醋酸和小苏打的水溶液里一它会怎样呢?开始时,它一直沉睡在杯底,可是,过一会儿,它就不安静了,却在水里上下跳动,好象得了癫狂症一样.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案
经过这种化学反应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一个个很小很小的小气泡粘附在杯底或杯壁上,卫生球的全身也都粘满这种小气泡.二氧化碳比水轻,要往水面上升,一旦卫生球粘住的这种气泡达到了一定程度,就象溺水者拉到了救生圈一样,直往上升.当卫生球升到水面时,由于所受压力的减小,附在卫生球上面的小气泡破裂了,卫生球又恢复原来的比重,失去了“救生圈”,于是又沉回杯底,到再粘足够的小气泡时,又浮了上来.这样循环往复,卫生球便奔走不停.
7、“六六六”粉名字的来历
城郊一片小麦田发生了虫灾,为了抗灾灭虫,农民喷洒一种叫作“六六六”粉的化学农药.这时,爱动脑筋的甲同学一本正经地问乙同学:“你说,这种农药为啥叫‘六六六’粉呢?”“这还不知道,因为在发明这种农药的时候,科学家们实验了六百六十六次.”乙同学胸有成竹地回答.甲同学反驳说:“你说的不对,我听别人说,这种农药是用六百六十六种药配成的,所以叫‘六六六’粉.这两位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请读者评一评,他俩谁讲的对?为什么?
答案
这两位同学说得都不对.这种农药是用一种叫作苯的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和氯气作用生成的.
C6H6十3C12=C6H6Cl6
从生成的“六六六”粉的分子式中可以看出:、它的分子是由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子、六个氯原子组成的,所以叫作“六六六多,粉.
8、氯化铵的妙用——防火布
亲爱的同学,我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的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千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不但点不着,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请你们说说,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
NH4Cl—>NH3(气)+HC1(气)
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保护棉布不被火烧的同时,它们又在空气中相遇,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小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求达到防火的目的.
9、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
10、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
亲爱的同学,你想在一块玻璃上雕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吗?你可以使用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多来雕刻这幅图案.方法很简单,在这块玻璃上涂一薄层熔化的石蜡,待冷凝后,用针尖在石蜡上刻出你所需要的图案.另外,拿一个铅制蒸发皿,在蒸发皿内放入氟化钙和硫酸,在蒸发皿的边缘上垫一圈橡皮,然后把涂蜡的画朝下放在蒸发皿上,微微加热,用汽油揩去表面上的石蜡,此刻,玻璃上的美丽图案就雕刻出来了.你一定会感到有意思吧,那就请你想一想,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能在玻璃上雕刻出花纹来?
答案
这种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是氢氟酸.因为氟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氟化氢和硫酸钙,氟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到玻璃上,又溶解于玻璃上面的水而形成的氢氟酸,氢氟酸是不和石蜡发生反应的,可是它有个非常奇特的化学脾气,就是专门和形成玻璃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硅反应,反应后生成水和氟化畦气体,这种能“吃”玻璃的酸,人们称之不是玻璃刀的“玻璃刀”.这样,凡是没有被石蜡遮盖保护的玻璃表面即图案部分)都被这种酸“吃”掉了一层,清除石蜡后,玻璃上的图案就显示出来了.其反应如下:
4HF十Si02=2H20十SiF4(气)
11、玻璃棒点燃了冰块
玻璃棒能点燃冰块,你一定以为这是在说笑话吧.不过,我说的完全是真事.冰块可以燃烧,这会使人惊奇,而更使人惊奇的是不用火柴和打火机,只要用玻璃棒轻轻一点,冰块就立刻地燃烧起来,而且经久不熄.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先在一个小碟子里,倒上1一2小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把它研成粉未,然后滴上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蘸有这种混合物的玻璃棒,就是一只看不见的小火把,它可以点燃酒精灯,也可以点燃冰块.不过,在冰块上事先放上一小块电石,这样,只要用玻璃棒轻轻往冰块上一触,冰块马上就会燃烧起来.请读者试验后,做出答案来.
答案
道理很简单.冰块上的电石(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和冰表面上少量的水发生反应,这种反应所生成的电石气(化学名称叫乙炔)是易燃气体.由于浓硫酸和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它足以能把电石气氧化并且立刻达到燃点,使电石气燃烧,另外,由于水和电石反应是放热反应,加之电石气的燃烧放热,更使冰块熔化成的水越来越多,所以电石反应也越加迅速,电石气产生的也越来越多,火也就越来越旺.
12、银中鉴铜
某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高纯度的银丝.有一天,供销员从外地购回一批银丝,有一位技术员一看银丝便说:“这银丝不纯,里面掺铜了,不能使用.”但也有人不同意他的说法,认为里面没有铜,这两种说法谁说的对呢?请读者帮助他们用化学方法鉴定一下,看看这批银丝里倒底有没有铜?
答案
首先,取少量银丝溶解在浓硝酸中.然后取此少量溶液加入过量的盐酸中,这时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并滤去白色沉淀物.再向滤液中加入大量的氨水,如果有深蓝色铜氨络离子生成,证明有铜存在.反之,如果没有深蓝色的铜氨络离子生成,就证明没有铜.
13、神秘的图画
在一次趣味化学表演会上,表演者表演了一幅神秘的图画.他把一张白纸挂在墙上,然后拿起喷雾器把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喷洒在这张白纸上,转眼之间,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在深蓝色的波涛里行驶着一艘红褐色的巨轮.他的这一表演,使观众大吃一惊!明明是一张白纸,为什么转眼之间却喷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亲爱的读者,你知道这位表演者所喷出的图画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吗?
答案
这是一种普通的化学反应.墙上挂着的那张白纸,已经由表演者事先处理好了,他在这张白纸上用一种淡黄色的亚铁氰化钾溶液先画出汹涌澎湃的大海,再用无色透明的硫氰化钾溶液在大海里画出一幅巨轮,晾干后,白纸上没有一点痕迹.原来喷雾器中装的是三氯化铁溶液,当把三氯化铁溶液喷洒在白纸上面时,在白纸上面同时发生两种化学反应.其一是三氯化铁和亚铁氰化钾反应,生成亚铁氰化铁(蓝色),其二是三氯化铁和硫氰化钾反应,生成硫氰化铁(红褐色).这样,蓝色的大海和红褐色的巨轮就“喷”出来了.
14、一吹即燃的蜡烛
一般的蜡烛,当它燃烧的时候,一口气就可吹灭.然而,却有一种特殊的蜡烛,当你需要点燃的时候,只要吹一口气就可以了,请看魔术师的表演吧.只见魔术师千里拿一只蜡烛)并且故意让台下的观众看看,让观众相信这是一只普通蜡烛,然后把蜡烛插到蜡台上,他对准蜡心吹一口气后,蜡烛便燃烧起来了.当你看完魔术师表演之后,能回答蜡烛一吹即燃的奥秘吗?
答案
原来,魔术师在表演之前将蜡烛芯松散开,滴进了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因为二硫化碳液体是极易挥发的物质,魔术师吹口长气使其挥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当二硫化碳挥发完了,烛芯上留下极为细小的白磷颗粒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35℃时,白磷便自行燃烧,随之就把原来熄灭的烛芯又引着了.这种由于白磷在空气中氧化而引起的燃烧现象,在大自然中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火”或“鬼火”.
15、茶水——墨水——茶水
星期天,晓明同学和爸爸在市工人文化宫看了一场魔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茶水变墨水,墨水变茶水.台上的魔术师手里端着不满一杯棕黄色的茶水,只见他用玻璃棒在茶水中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此时,茶水立刻变成了蓝色的墨水.接着,这位魔术师又将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杯里搅动一下,大喊一声“变”,果然,刚刚变成的蓝墨水又变成了原来的茶水了.多么奇妙的表演呀!晓明同学赞不绝口.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清楚是怎样变来变去的,请读者帮助他把变的道理搞清楚.
答案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原来玻璃棒的一端事先蘸上绿矾(化学名称叫硫酸亚铁)粉未,另一端蘸上草酸晶体粉未.因为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草酸具有还原性,将三价的铁离子还原成两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这种现象在人们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当你用刀子切削尚未成熟的水果时,常常看到水果刀口处出现蓝色,有人以为是刀子不洁净所造成的.其实,这种情况同上述茶水变墨水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刀子上的铁和水果上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16、水下公园
小好奇同学,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晚会上,表演了一个精彩的小节目——水下花园.表演开始了,在几百双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视下,只见小好奇在一个盛满无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几颗米粒大的不同颜色的小块块.不一会儿,在玻璃缸中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园,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顿时掌声四起,大家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贺.一会儿他又咧开小嘴,指着这座水下花园解释着.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这座水下公园的秘密吗?
答案
玻璃缸中原来盛的那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是水,而是一种叫做硅酸钠的水溶液(人们称为水玻璃).投入的各种颜色的小颗粒,是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的小晶体,它们是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6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17、清水——豆浆——清水
星期天,小化学迷莉莉给同院的小朋友表演一个小戏法,内容是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只见莉莉拿着一个无色透明的瓶子,里面装着大半瓶清水,然后用橡皮塞盖好.接着对小观众说:“我可以把这瓶清水变成豆浆”,再把豆浆变成清水.”说完,只见她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说声“变”,立刻瓶子中的清水变成了乳白色的“豆浆”.莉莉告诉她的小伙伴说:“请注意,这豆浆只能看,不能喝!”接着又大喊一声“变”,只见她用力将瓶子又摇荡几下,果然白色的“豆浆”又变成了清水.围观的小伙伴都感到莫名其妙.请大伙猜猜,这位小化学迷的戏法是怎么变的?
答案
原来,莉莉事先将瓶里的清水中放入少量的明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因为明矾溶解于水,所以瓶中仍然是无色透明的清水.当她第一次喊“变”的时候,由于她轻轻地摇晃一下瓶子,将粘在橡皮塞凹陷处的火碱片(化学名称叫氢氧化钠)的一小部分溶解在清水里.这时,火碱与明矾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乳白色的沉淀物氢氧化铝,清水变成乳白色溶液,形如豆浆.反应如下:
2KA1(S04)2 +6Na0H=3Na2S04十K2S04十2Al(OH)3(乳白色)
当莉莉第二次喊变的时候,她用力地摇荡瓶子几下,这时瓶中的液体又将橡皮塞中凹陷处的全部火碱片溶解掉,火碱和氢氧化铝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解于水的无色的偏铝酸钠,这就使白色“豆浆”又变为清的了.反应如下:
A1(OH)3十NaOH=NaAl02十2H20
莉莉变的这个小戏法,证明了铝这种物质有着极为特殊的化学性质——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18、用水烧纸
在少年宫举行的科技表演会上,一个小同学表演的化学魔术,引起了全场小观众的轰动.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白纸,并特意对着观众晃了两下,以表示这是一张普通白纸,然,他将这张白纸一层一层地折叠起来,对着观众说:“我能用水将这张白纸点燃……”他的话音未落,台下有位勇敢的小朋友说道:“不可能,水能灭火,怎能用水点燃纸呢?”“我说也不可能,水不能燃烧,更不能燃纸.”“就是嘛,水火是不相容的,历来是对立!”小同学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时又有一位同学问道:“你用的水不是一般的水,可能是别的东西吧!”他边说边取出自己的喝水杯,装上一杯水,然后走到台上要求表演者用他的这杯水.这位表演者接受了他的要求,将手中的那张白纸往这杯水中轻轻一点,这张白纸果然熊熊地燃烧起来了.“出神了!水真的能点燃纸!”小观众们议论纷纷,亲爱的小读者,当你知道用水能点燃纸之后,也能感到出“神”吧,那么这个“神”出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
实际上并不神秘,这无非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原来,表演者手中拿的那张白纸上事先已粘上一小块金属钠,因为金属钠是白色的,所以台下的观众是不易看见的,他将白纸折叠几次是为了将这块金属钠包在中间以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金属钠有一种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遇水后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纸的温度迅速升高,并马上达到燃点.这个反应还同时放出氢气,在氢气燃烧之时,纸也跟着燃烧了.不但金属钠有这种性质,金属钾、金属锤等也都有这种化学性质.
19、美丽的夜空
中秋节的晚上,夜空美极了.那蓝湛湛的天空布满了繁星万颗,好似一块天鹅绒上镶满了珍珠、宝石.还有那皎洁的明月悬在碧空,浮浮飘动,仿佛是嫦娥要走出月宫.在浮云上翩翩起舞……,原来,这中秋夜空的美景,却能在魔术师的试管中诞生.亲爱的读者,你也想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夜景吗?那就利用你那巧夺夭功的匠手,开动你那饱藏化学知识的大脑,精心地设计制作吧!
答案
在一只试管中加入几毫升的无水酒精(95%的酒精也行),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的背面衬托一张深蓝色的光纸,摇动几下试管将浓硫酸和酒精混合均匀后,关闭灯光,然后将一些高锰酸钾颗粒缓慢地投入试管中.片刻,你就可以欣赏这个“液体星光”了.原来,试管中发生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紫色的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白和浓硫酸作用时,放出了氧气,同时也放出大量的热,这时,高锰酸钾颗粒周围的酒精很快达到燃点而生成耀眼的火花,由于热量对流的作用,这些闪烁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