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四大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7:08:38
中共十四大内容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党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回顾改革开放十四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于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了郑重的结论.报告把这十四年的实践称为“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指出:这场新的革命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报告把取得改革开放十四年胜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报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报告提出: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要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要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调节.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调控上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报告还提出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89人,候补中央委员13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大会通过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同意中央顾问委员会提出的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大会还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
大会经过充分的讨论,做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中央新的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名)为: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乔石、刘华清、江泽民、李鹏、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杨白冰、吴邦国、邹家华、陈希同、胡锦涛、姜春云、钱其琛、尉健行、谢非、谭绍文;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温家宝、王汉斌.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为书记处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全会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同日下午,邓小平同新当选的党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与出席中共十四大的全体代表见面并合影留念.邓小平对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十分关注.在十四大报告起草时,他看了送审稿,做了肯定的评价,并对进一步修改报告稿发表了意见.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要写得合乎实际.在会见十四大代表时,邓小平说:这次大会开 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报告回顾改革开放十四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于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了郑重的结论.报告把这十四年的实践称为“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指出:这场新的革命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报告把取得改革开放十四年胜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报告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报告提出:要在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要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要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调节.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宏观调控上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报告还提出必须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关系全局的主要任务.
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89人,候补中央委员13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人.大会通过关于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同意中央顾问委员会提出的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大会还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写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规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
大会经过充分的讨论,做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0月19日,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中央新的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名)为:丁关根、田纪云、朱镕基、乔石、刘华清、江泽民、李鹏、李岚清、李铁映、李瑞环、杨白冰、吴邦国、邹家华、陈希同、胡锦涛、姜春云、钱其琛、尉健行、谢非、谭绍文;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温家宝、王汉斌.全会选举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胡锦涛、丁关根、尉健行、温家宝、任建新为书记处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华清、张震为副主席.全会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同日下午,邓小平同新当选的党中央领导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与出席中共十四大的全体代表见面并合影留念.邓小平对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十分关注.在十四大报告起草时,他看了送审稿,做了肯定的评价,并对进一步修改报告稿发表了意见.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报告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要写得合乎实际.在会见十四大代表时,邓小平说:这次大会开 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