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谁知道许世友的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7 08:04:52
谁知道许世友的简介?
谁知道许世友的简介?
许世友(1905--1985),新县田铺乡许家洼人,幼年读过几年私塾,因家贫而辍学,给当地武术师傅当杂役.其母受恶霸欺压,许怒火中烧,渴望报仇,但苦于力不从心,愤而投少林寺,法号德成,习武3年,返乡痛打仇人后,投奔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当兵.1926年9月他任该团连长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8月转为中共党员,并于当月返回家乡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1月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自此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军旅生涯中,由士兵逐级升至红四军军长,嗣后历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胶东军区、山东军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广州军区司令、军委常委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党的九、十、十一届政治局委员,十二届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许世友戎马一生,同中国国民党部队及日军、伪军、美军、越军都进行过较量.在战争舞台上,这位“少林将军”的指挥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他善打阻击战,有“守如泰山”之誉.1927年,福田河土豪纠集民团和红枪会等地方武装,进攻乘马、顺河区农会.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腥风血雨.5月,许世友被任命为乡义勇队长,他令义勇队在敌必经之路——祖师殿山上构筑工事,堆置擂石、滚木,日夜设哨,监视敌人.一日,福田河劣绅率众800多人来犯,许世友急忙集合义勇队二三十人迎战.噼噼啪啪一阵排子枪,把快要爬到山顶的敌人压到山腰.敌惊魂稍定,红枪会教师爷披头散发,袒胸露臂,手舞足蹈,口念咒语:“昆仑山,缠硬体,观音赐的金刚体.金刚体,肚炼气,能挡万枪能防戟,枪炮子弹不入体……”念完咒语,教师爷一刀砍下身后山羊的头,敌兵们真象鬼魂附体一样,立即嗥叫着冲上来.待敌人爬到距山顶二三十米时,许世友一声“打”,钢枪、鸟铳、松树炮齐鸣,滚木、擂石如山洪暴发,倾泻而下,闻讯赶来的农会会员呐喊助战,山谷里响起一片敌人的哀嚎声.待那个教师爷再次“念动真言”、组织进攻时,许世友一枪将他击毙,匪众顿时泄气,丢下一片尸体,作鸟兽散,从此再也不敢东顾.
1934年,红四方面军反击刘湘6路围攻时,许世友指挥的“万源保卫战”,是一场有名阻击恶仗.刘湘投入20余万兵力,企图自在江北部沿川陕边界向东横打,集中主力于东线,夺取万源及其附近地区,尔后东西合击,消灭红军.许世友(时任红九军副军长)坚守在万源以南的大面山、青山一带达3个月之久.大面山高1500多米,山高谷深,坡陡壁峭,原始森林密布,许令部队依山就势构筑数道至10道堑壕,尔后砍大树垒成三四米厚的层层“木城”,缓坡上遍布竹签、鹿寨,陡险处堆积擂台、滚木.7月16日,刘湘部8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猛攻.冲锋敌军象看大戏一样人山人海,波浪式冲锋一上午就达五六次.许令红军沉着应战,待敌人冲到阵地前几十米时,各种火器一齐开火,滚木擂石翻滚而下,敌兵惊恐乱阵,抱头鼠窜,红军战士跃出战壕,挥动大刀猛追猛杀,敌人的冲锋一次又一次被粉碎……,由于敌人反复炮轰,阵地被打得象刚犁耙过的耕地,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有些地段土少石硬,工事打平来不及抢修,战士们就把敌尸拖来,头对头、脚对脚地垒起来;上面盖一层浮土就成简易工事.子弹打光了,就到敌人尸体堆里找,枪打坏了就到敌人尸体堆里拣,烟瘾发了还是到尸体堆里扒,……刘湘对损兵折将而毫无进展焦灼万分,他颁令:攻下万源者赏银元3万,擅自放弃阵地者军法从事,师、旅长不亲临前线指挥者处死.此令一出,敌旅团长赤膊督战,营、连长组成军官敢死队冲锋,畏惧不前者不分官兵一律就地枪决.飞机炸、大炮轰,集团冲锋士兵象滚滚球一样往上涌.虽然红军各种火器象狂风暴雨般扫向敌人,成群的敌人纷纷倒下,但后面的敌军仍往上涌,有的竟跳进战壕.许指挥预备队和敌人拼大刀,两军兵械相接处,红乎乎的,分不清血染的衣布和沾血的刀片.鏖战70余日,挫败刘湘10几万人数以百计的猛攻,许世友仍然牢固地坚守在阵地上.6路围攻被粉碎后,刘湘在致电蒋介石“请罪下野电”中声称,此次围攻耗资1900万银元,官死5千,兵损8万,此后难以为继,请免本兼各职.所说损兵折将之数,万源之战约占一半.
许世友有“攻如猛虎”之称.1936年7月,许率骑兵(时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3千余人“筹集粮食,侦察道路”.行至阿坝时,镇上空空荡荡,从好不容易找到的两个藏民口中得知,阿坝土司墨桑知红军经此北上,阴毒地把群众全部赶走,将粮食、牲畜转移,欲与红军一战.墨桑有武装数千人,个个能骑善射,夜射香火3枪不中者,即被视为废物,装麻袋沉入河中.15日夜,许世友在赛苟共巴地区发现千米外火光点点,不时传来马叫声,经侦察,正是墨桑武装,约5千人.许令部队多路隐蔽接敌,一声令下,众多手榴弹甩进火堆,随着爆炸声,燃烧着的柴禾腾空而起,火星直冲天穹.敌人马匹受惊,嘶鸣乱窜,敌兵不是被炸死,就是被惊马踩死.红军骑兵高举马刀在敌军残部中左冲右杀,墨桑20年经营的武装顷刻间毁灭.
有时,许世友瞅准战机,直捣敌首脑机关,犹如猛虎掏心,令敌猝不及防.1945年春,他先后两次撇开外围,直捣伪军赵保原老巢.第一次赵化装潜逃,仅以身免;第二次赵被击毙,枭首示众,数万人马不是毙伤就是被生俘.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一仗,是“巧取周村”之战.1948年3月,胶济路西段驻扎有敌整编三十二师等国民党军4万余人,守备东起张店、西至明水、北起齐东、南至博山,师长周庆祥为总指挥,率师部驻周村城.许世友得知敌人逢城必守、见镇设防,兵力分散;周村城守敌不足5营,工事薄弱,麻痹懈怠,遂力排众议,决定率军远道奔袭,出奇制胜.经过7天的夜行晓宿强行军,即将接敌时,天降暴雨,夜空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此时周庆祥有所觉察,匆忙收缩兵力自卫,紧急召集旅团长会议部署周村防务.我七十八团在开进途中,发现并肩同行的队伍中有戴大盖帽的,他们抓俘虏一问,得知是奉命驰援周村的敌一四一旅.团长低声传令全团冲入敌队,截得敌尾一部,成群的敌人稀里糊涂地当了俘虏.我七十六团尾随另一部敌人队后,夜黑雨大,敌人不察,该团直插周村城下.午夜时分,许率军发起攻击,周庆祥尚不知我军番号,实力,周部有线通讯仅通话一次,通讯枢组被我军炮火击中,敌旅团指挥官尚在返部途中,指挥全部瘫痪,增援部队交接防备不清,兵找官,官找兵,一片混乱.经过一天的战斗,除周庆祥化装逃跑外,守敌及援军1万5千人全部被歼.周村被克,其他守敌魂飞魄散,害怕“天降共军”,有弃城而逃者,有稍事抵抗弃城“交差”者,甚至远离周村数百里的莱芜、蒙阴之敌也闻风而逃.许世友派兵四处出击,12天歼敌3万8千人.
“赔本不干,赚钱就来”,这是许世友打仗的准则.许常带领部队与数倍之敌周旋,一旦敌军一部分孤立成为“露头椽子”,必被干掉.就这样他率部,步步为营,向胶东推进.胶东3面环海,形如牛角、东西最窄,国民党范汉杰部在此盘踞,步、炮、坦与海、陆、空兵种齐备,如许世友正面决战,兵力装备不济,必被围歼;再往东退,只有下海喂鱼.许世友且退且看,瞄准敌八师与九师结合部,于9月22日夜令后卫改先锋,安然从“夹缝”中跳到范汉杰背后,范妄断许率几万人马突围是“避战溃逃”,不堪一击.仅令两个师分两路尾追,大量人马继续向东进击.10天后许突然拨马而回,掉头大杀“回马枪”,围尾追之敌六十四师于范家集.行将就歼的敌师长黄国梁,在报话机上用明语大声呼救,范汉杰这才意识到局势严重,回师分3路救援.许世友令围点打援,留黄国梁呼救以吸引援军往口袋阵里钻,仅8天时间就歼敌近2万,使范汉杰的梳篦战术化为泡影.
1948年9月,许世友盘马弯弓,准备攻打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和第二绥靖区司令部所在地、山东最大的坚固设防城市——济南.此仗胜负,世人嘱目.外国预言家曾断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现代化工事面前一定碰壁,就连一些朋友也对我军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蒋介石为保住济南,特拟定“会战计划”:王耀武部11万人固守济南,黄伯韬等3个兵团17万人配置徐州,随时北援,“内外夹击,打败共军”.蒋介石曾反复告诫王耀武:“济南是战略要地,必须固守.”“你们如不发愤努力,坚定意志,将死无葬身之地.”再者,济南城分外围、外城、内城3层工事,铁丝网、鹿寨、堑壕、布雷区、明碉暗堡等,纵深配置达六七十米.高大的城墙厚处达10米,且有飞机助战.因此,如不能速克济南,我军将受黄伯韬、王耀武南北夹击.华东野战军决定:许世友率14万人为“攻城兵团”,粟裕率14万人为“打援兵团”.
战役开始前,许世友令部队模拟济南地形及工事,演练扫外围、攻城、登城和巷战.同时,他虚晃一枪令鲁西南部队袭扰机场、铁路,使敌人误认为许将攻徐州,直到许世友部以突然勇猛动作多路突破济南外围防线,王耀武才如梦初醒.许部西线兵团直扑长清,威逼飞机场,王耀武判断许主力在西,又恐空中通道被切断,急令预备队兵力(两个旅)驰援,许部东线兵团连克在郊制高点茂岭山、砚池山,王又妄断许主力在东,又令立足未稳的两旅援军,掉头赴东线.王耀武最着急的是搞不清许世友主攻方向,手头的机动兵力东调西遣,疲于奔命.等他摸清是东西夹击时,东、西方外围阵地全部丢失,济南城腹背受敌.此后,许世友兵临城下,将至壕边,集中全部炮火猛烈攻击,高大的城墙和城防工事应声颂颓,突击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和硝烟,直插城内……经过8昼夜激战,全歼守敌11万.王耀武着便衣外逃,因久戴军帽额头上烘出一新月形白痕,被我军查出、俘获.新华社为此发表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修改这篇社论时,亲笔添加“这是证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已经无法逃脱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济南既克,荷泽、临沂、烟台守敌不战而逃,除青岛等少数孤点外,山东获得解放.
一旦打起仗来,许世友勇猛无畏,身先士卒.他常说:“人死如吹灯,杀头不过碗大的疤.”他曾7次参加敢死队,5次担任敢死队长.平时上阵,他左手提一把很重的大刀,右手拎着张着机头的驳壳枪;情况紧急时,?往前冲,一旦他那很沉重的大刀抡开,砍着者死,撞着者伤,如虎荡羊群.“刀源之战”时,他的指挥所就设在离前沿阵地200多米的地方.在敌人蜂涌而上,突破前沿阵地的危急关头,许(时任副军长)带着反击部队,第一个冲进敌群.敌一指挥官挥舞手枪大喊大叫,他飞身过去劈头就是一刀,不知是刀太快还是砍得太猛,那家伙的头向山下滚出好远,身子还踉踉跄跄向前跑了好几步.
他的少林寺武功究竟有多高,无人知其底细,但从他偶尔露出来的一星半点,已足以惊世骇俗.他曾7次负伤,每次都是自己硬用指头把伤口里的子弹扣出来,糊点南瓜瓤了事(当时缺医少药).脸盆精的松树,他一掌能把树皮“推掉”一大块.他纵马急驰.伸手扳着树枝,两腿一夹、一猫腰能把战马列吊离地面.夜里开会休息时,同事们要他“露一手”,他说自己藏起来谁也找不到.当众人返回会议室,在亮堂堂的灯光下,搜遍四壁皆空的会议室而找不他时,他在会议桌下“嘿嘿”一笑,大家才发现他紧贴桌面的背面,藏在“桌肚里”.某年,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问南京,一苏军军官搬起鼓形石墩,其他军官夸他是“大力士”.许世友在同事的怂勇下,一时兴起,一抢上衣,双手高举石狮绕场3圈,赢得雷鸣般掌声,然后稳稳当当地把石狮放到原来的石座上.苏军“大力士”面子上过不去,也去举那个石狮,可惜用尽力气,他动狮子不动.许世友还精通棍术、刀术、拳术和摔跤.他传授的刀术节奏快,灵活多变,完全突破了国民党部队拼刺刀时的进退节奏和攻防招数,所以,他的部队在肉搏战中屡占上风.某次,子弹打光,他率少数兵力冲入敌群,硬是拼了4个小时的大刀,把敌人逐出阵地.
他厚重少文,骠悍无畏.战士们请他唱花鼓戏,虽然开开口免不了离弦走板,但有求必应,他总是唱得那么有滋有味,那么忘情.他认为舞刀弄棒、劈刀打拳,既可用于实战,又可强健体魄,自己是少林寺“科班”出身,所以总是十分乐意传授或表演武功,甚至在他70多岁时还教身边工作人员棍术,认真纠正别人的一招一式.他酷爱吸烟,战士刚吸过的旱烟袋,他用手一捋“烟嘴子”,噙着就吸;别人用他的烟袋“过瘾”他也不介决,但只要一上战场或练兵场,他横刀立马,立刻成了凛然不可侵犯的将军.
“文化革命”中,许世友无所畏惧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次,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的4个孩子找到许世友,见面立刻放声大哭:“许伯伯,救救我们吧!”原来,陶勇被迫害致死,他的孩子无家可归了.许世友一听,大动感情,宽尉说:“不要怕, 我这是红色保险箱.”他命令把某负责人找来,叉腿站在房子中间,厉声说:“陶勇和我一块出来革命,外面说什么我不管.他落了难,他的孩子我偏要管.”“放‘地方上’不行,还会受迫害,要放进红色保险箱,叫们统统参军.”“今年不招兵啊!”“我的部队招”.他一道命令,先后有40名落难干部子弟穿上军装.某次,一伙人要揪斗他,他坐车到大别山.当时,上级规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许世友不吃这一套.到了一个路口,他喝令停车,察看地形后,下令:“封锁.把机枪都给我架起来,敢登这个坡的,格杀勿论!”不久便有几个群众组织的“探子”追来.他们看看“军事禁区,不得靠近”的那行大字,再看看黑洞洞的枪口,徘徊良久不敢上坡,随后,群众组织的队伍开来了,他们浩浩荡荡,声势不凡,高喊“打倒许世友!”“活捉许和尚!”当那几个“探子”稍一汇报,他们立即停止不前,在坡下窥测观望,谁也不想拿脑袋往枪口上硬撞.结果,他们在坡下呼喊口号后,便如改道河水一样,转弯,溜走了.
1968年秋,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许世友在通车典礼上剪彩,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了纪录电影片.后来,在北京开会,张春桥阴阳怪气地对许说:“你的镜头很突出,你是要在华东搞‘以我为核心’吧!”许世友一听这话来者不善,勃然大怒,他把桌子一拍,骂道:“放你的狗屁!影片不是我拍的,我不要‘以我为核心’,你才要‘以我为核心’呢!“
这位叱咤疆场,令人敬畏的虎将,在自己的母亲面前,永远是恭顺的孝子.1654年,许世友坐车到麻城,又步行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到分别几十年的家乡.当他听说他母亲在附近山上拾松枝柴时,带着警卫员立即就去接.一见年逾古稀的母亲正要扛起一大捆松枝,他心里一阵酸楚.他急忙吩咐警卫员:“快!你背着.”许母不乐:“人家大老远跑到咱们家,是客人,咋能叫人家背?妈能背,你就不能背?”许世友嘿嘿一笑,推开警卫员,自己扛起了柴禾捆.许世友把母亲接到南京,但老太太过惯自己拾柴烧、自己挑水吃的日子,反而对袖手吃闲饭不习惯.住时间不长,她就说:“到处都是房子都是门儿,想刨片荒地种点菜都没个地方,还是回老家过着自在.”许世友百般劝说,仍然挽留不住.一想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要独自生活、自劳自食,一想到母亲为了自己的“平安”而吃长斋(终生不吃荤腥),就感到对不起母亲.1985年当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时,自知必死无疑,留下遗言:“活着不能侍奉母亲,死后尽孝.”要求死后葬于许母脚下,永远陪伴母亲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