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在什么时候正式创立地质力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2 08:58:59
李四光在什么时候正式创立地质力学?
两位朋友的意见不符,
两位朋友的意见不符,
李四光(1889年-1971年),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字仲揆,湖北黄岗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留学日本、英国,曾前往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地考察.1949年以前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古生物研究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理论为中国石油勘探做出巨大贡献.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中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此外,李四光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实地考察了中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等四纪冰川遗变迹,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姓名:李四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89年
籍贯:湖北黄冈人
学历: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
职务:原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等职
李四光,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创建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李四光青年时代怀着“科学救国”的雄心,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
三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探讨地壳表面各种痕迹的规律,李四光不畏艰险,几次横渡大江,跨越秦岭、南岭,亲自勘探测量,实地观察地层构造.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1954年,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接着,李四光与其它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很快找到了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矿藏,并在开发地热、地下水,研究第四纪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他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推翻了过去的“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断言.在地质学理论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创建了地质力学.他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把各种构造看作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从而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观点.在地震研究中,李四光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要认真观测地应力的变化.
李四光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李四光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了地质力学,为地质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力学观点来研究地壳运动现象,将各种构造形迹看作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为探索地质自然现象提供了新方法,为研究地壳运动规律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的理论为中国石油勘探做出巨大贡献.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中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此外,李四光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实地考察了中国太行山麓、大同盆地、庐山和黄山等地,先后发现等四纪冰川遗变迹,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姓名:李四光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89年
籍贯:湖北黄冈人
学历: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
职务:原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等职
李四光,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字仲揆.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创建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李四光青年时代怀着“科学救国”的雄心,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
三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探讨地壳表面各种痕迹的规律,李四光不畏艰险,几次横渡大江,跨越秦岭、南岭,亲自勘探测量,实地观察地层构造.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1954年,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接着,李四光与其它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很快找到了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矿藏,并在开发地热、地下水,研究第四纪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他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推翻了过去的“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断言.在地质学理论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创建了地质力学.他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把各种构造看作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从而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观点.在地震研究中,李四光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要认真观测地应力的变化.
李四光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