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唐朝武则天的后代皇帝怎样看待武则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5 21:42:37
唐朝武则天的后代皇帝怎样看待武则天
唐朝武则天的后代皇帝怎样看待武则天
唐武后光宅元年,爆发了一场由李敬业等人发动的旨在反对武后称制的叛乱.这场叛乱因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闻名于史.尽管这场叛乱很快被讨平,但因骆宾王的这篇杰作,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笔力雄健,行文流畅,其名垂千古的文学价值向为学人所尊奉.或许其历数武氏罪状极具文献价值,在最终将武氏钉于历史的耻辱柱上功不可没.如果将此文印证于其创作时代,又会从其文里文外,体味出它隐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命题.其中尤以社会权力的形成与维系、知识分子与当权者的关系,最为令人警醒.这方面的严酷,不仅构成了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困惑,同时也与几千年来知识阶层沉重而扭曲着的命运纠缠在一起,千古以下仍令人深思难解.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巨大人文价值集中体现在其篇首,即历数武氏罪状的部分,不仅为历史提供了一个丑恶的统治样本,也提示了一些历史未解之谜.为方便叙述,将这一部分内容分句标识.其文曰:“①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②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③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④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⑤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⑥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⑦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⑧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⑨近狎邪僻,残害忠良.⑩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所同嫉,天地所不容.”够了.引文至此,已基本体现了该文的巨大价值——其可证实内容已足为世人提供一个道德败坏的掌权者的标本;而其不可证实部分,则给研究者指出了用力的方向.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内容都是些什么.①句文章开头就将当时的现状与历史结合到了一起.现实是什么?皇帝已经成年,太后临朝称制与古制不合.更值得诧异的是,这个违制称制的太后的品行也很成问题.“性非和顺”确有所指.早年唐高宗为立武氏为后,欲废当时的皇后王氏,为此与大臣褚遂良见解不合.高宗出言叱退遂良,一直藏在帏帐之后的武氏出言道“何不扑杀此獠”.“地实寒微”或有数解.武氏之父地位本不甚高,她在自己家里因非正室所出,就更见低微.正因为此,武氏在太宗宫中只是一介才人,此其一.武氏被唐高宗从沙门超擢入宫,此其二.皇后、太后,都是应以母仪天下之面目面世,武氏显然与此无缘.此等人物临朝,实在是开了历史的大玩笑.②句进一步张扬武氏的来历.既然武氏曾为太宗所御,高宗再以其为妃为后,显然是高宗的不是了.当然,骆宾王的着眼点,并不在编排两位先帝的不是,只是着重强调武氏的尴尬出身.③句费解.昔人以为此晚节是相对于太宗朝而言.武氏以事太宗之身,再事高宗,确实称得上秽乱.但以武氏日后的荒淫习性来看,如果在高宗宫里,有秽闻传出亦属情理之中.④句又一次提到武氏身事两帝之事,并表明其原有的皇后地位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联系到当年的皇后废立风波,武氏的个中伎俩当是朝野皆知的.⑤⑥句回顾了武氏登上皇后之位的简要过程及关键所在.确实如此.一向庸懦的唐高宗在废后立后一事上,表现了他绝无仅有的刚毅.其结果昭示,朝野的一片反对之声,也挡不住皇上的一意孤行.⑦句是⑤⑥句的结果.后半句前人解为,因武氏以一身事父子两帝,从而陷太宗、高宗父子于兽行.确实,若武氏只是隐事高宗,不示丑于世,纵使这种乱伦行径为人不齿,但若隐晦行事,总较之冠冕堂皇张扬于世让人容易咽下这口气.怎奈唐高宗喝了武氏的迷魂汤,非示丑于天下,这也叫无可奈何.或许前人的解释还不充分,高宗朝前期,曾由武氏授意,赐其长子、废太子燕王李忠死.而李忠的谋反罪名又显然不为朝野接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宗的此等兽行又是拜武氏所赐.⑧句为武氏品行定论,非臆断.武氏之毒也是大大有名的:为了搬倒王皇后,她不惜闷毙亲生女儿;如愿称后,她又将王皇后及萧妃斩去手足扔进酒缸溺毙;至于毒死亲生的儿子太子弘,饿死儿媳等事,更是令人发指.⑨的前半句,前人多解为武氏重用李义府等奸人.此解不确.李等人士毕竟还是朝廷大臣,不能一概指为邪僻.在高宗干封年间,武氏招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行巫祝之事,被高宗发觉,差点酿成了一场废后风波.自汉武帝起,巫祝之事就被皇室严厉禁止.作为皇后,武氏以身犯事,尽管至骆宾王写此文时,年代已远,但仍是大罪一件.后半句无需解.长孙无忌、来济、韩瑗、褚遂良、于志宁都相继遭武氏陷害.⑩句的“姊、兄”可以指出其证据:姐指韩国夫人——武氏的同母姐,因与高宗有染,被武氏毒死;兄指武氏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堂兄武惟良、武惟运——此四人因早先对武氏母女无礼,及武氏立为皇后,升他们的官,他们毫不领情,终被武氏找罪名处死.而“君、母”二字一向无解.史料中也找不到武氏谋害高宗的明证.但武氏的长子太子李弘被毒死后,曾由高宗破例尊号为孝敬皇帝,这或可给弑君一辞提供弱证.鸩母一说,则没有丝毫痕迹.或许是骆宾王写作时为了与前句配对凑音节而作.但在此之前,其所列武氏罪状足以骇人听闻,骆宾王及其主使似没有必要编排一条伪证,使武氏罪状的整体真实性受到破坏.在没有证据而只能臆断的情况下,笔者猜测此事可能与韩国夫人之死有关.武氏毒死其姐,或会受其母杨氏的诘难,母因此而遭毒手.究竟如何,恐怕已成千古无解之谜了.
  行文至此,武氏之罪大恶极已无可辩驳.而问题也随之产生.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固然是昏君暴君层出不穷,但可以肯定,像武氏这样有如此之多的品行低劣、公开罪恶者,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从理论上讲,皇帝应是天下道德伦理的准绳.毫无疑问,以武氏为首的政权在道德上已经破产.即使以前没有破产,经过骆宾王这一番张扬也必定破产无疑.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道德破产的武氏政权曾有过任何意义上的权威削弱.据此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政权的生存与否,道德因素并非至关重要.这样说确实令人吃惊,然而却是严酷的事实.那么,维系一个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呢?或曰,是权力带来的利益分配——当一个权力可以有效地予人以好处时,它总是能有效地运转,正是武则天时代,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武则天不以杀功臣著称,但她杀功臣的数量之多,在历史上亦可名列前茅.这里所谓功臣,是指为其取得权力出过死力之人,其中有一大半为她所杀,过河拆桥的意味极重.值得一提的是,她如此作派,竟毫不担心会无人替她的政权效力.据传,确实有人为此提醒过她,可她的回答很耐人寻味,她以飞蛾扑火为譬,指出,尽管有飞蛾因扑火而死,并不能阻挡其它蛾子继续向火扑来,因为只要是蛾类,就非如此不可.原来如此,社会培养的士人都必须通过入仕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难怪他们义无反顾地以能入朝为官为毕生追求.所以,尽管中国古话里就产生了“伴君如伴虎”之感叹,迫不及待以求伴君者,仍然多如过江之鲫.这或许与供需关系有涉,因为由皇权决定社会地位分配的数量,总是远远低于社会显在与潜在的求职人数.而在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欲为社会服务,除了入仕一道,竟再无其它出路.所谓“练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除了皇上的“恩典”,人们并没有其它途径.就是武则天本人,也是靠了笼络住唐高宗才一步一攫取权力、扩大权力的.深谙权力三味又修成正果的武则天之流,从骨子里轻贱知识分子和其它人才,先是使用他们,然后毫不留情地干掉他们,而绝无人才断档之虞.于是,在很多人还愿意为这个政权效力时,它是很难垮台的.这就是武氏政权岿然不动的秘密所在.同时,这种现实又印证了这样一条严酷的社会法则——不论社会精英受到何等程度的摧残,都不会使一个政权迅即崩溃.它所必须承受的代价,只是社会发展的停滞与社会生活的黑暗,而这一切灾难恰好是由社会底层,包括被摧残阶层最为深切地感受着.既然施虐者在施虐时没有任何直接损失,又怎能奢望这些暴虐会停止下来呢?
  除了对武氏的揭露,骆宾王文章还揭示了一个反抗者自身的问题,即,武氏的种种劣迹并非到骆宾王写作时才广为人知,为什么到徐敬业起兵时才一下子提出清算总账呢.原来徐敬业等人因触犯了武氏之法,遭到贬黜,一些心怀不满分子聚到一处,才酿成了一场大乱.那么,如果不是这样,武则天再有十倍罪恶,徐敬业等也不会起事.于是,徐敬业等人的反抗,并非是出于公心义愤,完全是因为武则天革命革到了他们头上,严重损害了他们个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动了私心私愤,最终铤而走险.最妙不可言的是,他们居然也做成了这篇慷慨激昂的公论,尽管骨子里并不硬气.难怪武则天之流要看不起知识分子,只要他们可以依附,他们总是会安之若素,依附不成时,才会发难,而这种发难又多半成不了事.所谓秀才造反,十九不成.
  更有甚者,徐敬业造反不成,自己人头落地、全家灭门不算,连祖坟都让武则天扒了.想当初,正是徐敬业的祖父李绩一言九鼎,为武则天当上皇后铺平了道路,并为武则天主持史无前例的封后加冕仪式,其对武氏的贡献应是无与伦比的,其最后竟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凡为武则天出力的人,多没有好下场.不知是报应,还是为虎作伥的必然结果,中国历史已提供了太多这方面的范例.也许正是这种不良预后,使得整个社会保持了一份良知,也使恶势力的膨胀有度可限.无论怎么说,武则天政权持续时间之长还是令人惊异的.由于武氏早先的卑微以及其追逐权力的行径,受到绝对多数的朝廷正统势力的强烈抵制,故武氏政权对所谓的正派人士有一种天然的敌视.如同武氏本人唯权是务、品行俗劣一样,武则天时代朝中的下三滥也异乎寻常的多.并且这些下三滥根本不屑以假仁假义的面目出现,处处以丑恶本色招摇得势,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有正义感及有才干的人处处受倾轧,常常处于下风,且人材凋零.就在这种状态下,武则天的政权经历了诸多的外忧内患,策动了无数次腥风血雨,竟是无往而不利.是不是那些品行极差之人身负治国之才呢?当然不是.那些败类充其量只能是构成武氏权力,并为其壮大声势,而事关天下气运的国计民生料理,又非正派人士料理不可.于是,历史又产生了一个奇异现象,即,尽管在相当多数的情况下,有才干的正直人士饱受摧残,仿佛生物生理上的代偿功能一般,那些幸免于难的知识管理人才超负荷超水平的运作,在极度不利的条件下,完成了那些看来无法完成的事,终于维系了社会不至于崩溃.
  如同历史上多数暴君一样,武则天的政权基本上没有输给任何政治势力,只是由于时间的自然法则而终结.于是,一千多年前由骆宾王《讨武氏书》揭示的诸多命题,始终占据着人们的思考.人们沉痛地发现,此问题尚未因时代的演进而得到彻底解决.所幸的是,现在的知识阶层已可以不通过仕途而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