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忧天下名人名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1 04:55:36
心忧天下名人名事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他环游海外,研究生物遗骸、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十分注意积累生活素材,随时把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称之为“生活手册”.有一次,契诃夫听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笑出了眼泪.他一边笑着,一边拿出“生活手册”,恳求说:“你再讲一遍吧,让我把它记下来.”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
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
的实验时间.从而变成了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
如生命,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
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
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
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
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
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6)、“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
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病逝前三天,还给一翻译小说写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
从没去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名人事例——宽容
春秋时期,“问鼎”的楚庄王.
一天晚上,携爱妃举办烛光晚会,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一名武将欲乘黑调戏爱妃,被爱妃一把扯下盔上红缨,爱妃建议楚王即刻点灯,看看哪个家伙盔上红缨已失,严加惩办.朋友妻不可欺呀,何况是领导之妻呢?岂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众将全都摘去盔上红缨,然后方可点灯.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国开战,被困重围,手下兵将四散奔逃,楚王命悬一发,忽然窜出一将拼死力战,保楚王杀出重围,捡回一条性命.楚王激动地说:“别人都自逃性命,唯有爱卿肯舍命救驾,你叫什么?是哪个单位的?”该将答曰:“俺就是那日烛光晚会上调戏您媳妇的人啊!”
(传说中,因为我说不出资料来源!)爱迪生制造了第一个灯泡,他让他的一个弟子拿去试验,却被他摔碎了!弟子很羞愧.但是,当爱迪生制造出第二个灯泡时,不顾其他人的反对,依然给那弟子去试验.爱迪生说“最大的宽容就是再给他机会!”
到报道的日子,林肯来到报道处考试,当他来到报道处时,发现监场的人是他曾经得罪过的人,他带着沉重的考完.当他问起那件得罪过他的事时,那个人说:“有吗?我不记得了.
百年环法自行车赛已经落下帷幕,每一位车手不管名次先后,都骑行了3000多公里,在每一个赛段都有相当一段路程,最长的有260公里,而在比赛中又有些运动员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然后有重新投入到比赛中去.这些都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又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骑完全程呢?当然是靠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而“说一套,做一套”,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
顽强的毅力无往而不胜.任何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都不会光想而不做,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吓倒.自行车手们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跌交了而有泪不轻弹,在逆境下前进,才是胜者之能.
放眼看古今,每一个成功者身上都闪耀着“毅力”的光辉.范仲淹从小丧父.尽管这样,他仍旧艰苦读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终成为中国有名的文学家.有人说过:“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而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和张海迪类似的还有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在此,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这样,难免挂一漏万,不过可以从细微处见精神.
(一)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回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医院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到了什么程度.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
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
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理想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少年达尔文要周游世界
达尔文,查理·罗伯特,9岁时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想入非非的“不务正业”的学生.
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随后又了表了《动物和值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论的内容.
查理·达尔文终于成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读书事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埋头苦干的名人事例
1、左思是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有《三都赋》、《咏史》等.抄录读书法是在读书时运用抄写的方法来启迪思维,提高读写能力.左思抄录法的步骤是诵读一抄写一记忆.贯穿全过程的是“思”,读中思,写中思,记中思.
左思出身寒微,小时候跟人学书法、弹琴、读书,但学习成绩到不好.他父亲很泄气,认为这孩子没有出息.有一次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从此发愤读书学习,决心追回失去时光.经过几年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三都赋》.他把读书、抄录、写作结合起来,发愤攻读,勤于动笔,抄录了无数书文警句.他在室内的门上、墙上,以及厕所里都挂满了纸、毛笔,随读随记.他还把随时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语句也随时记下.经过10年构思、琢磨及反复修改,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消息很快传开,一时轰动了洛阳,大家竞相传抄,因为用纸太多,洛阳纸张都涨价了,流传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
2、苏秦是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苏秦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苏代、苏厉、苏辟、苏鹤,均为一时著名的纵横之士.苏秦的准确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记·燕世家》载:“(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苏秦始来见.”根据《帛书》,这一记述有误.《帛书二十二》说:齐宋攻魏,楚围翁(雍)是(氏),秦败屈丐.”又说“今者秦立于门”,显然为苏秦初出茅庐,游说陈轸的谈话.按“秦败屈丐”在前312年,假设青年苏秦首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是20岁左右,则推算他大概生于前332年前后.
其时,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于一代纵横大师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梦.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都被编入《三宅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当然,苏秦刺股攻读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然而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年,他的学问大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
3、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著「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於《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
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
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
拼命硬干
1、愚公移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尚大言炎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难缠的家伙.
2、夸父追日:又一个抓狂的疯子.最后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丧命.据说喝干了黄河,最后渴死在找水的路上.
3、精卫填海:游泳溺毙,从此迁怒于大海.灵魂化鸟,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海瑞:和所有的潜规则过不去,和腐败的大环境过不去,甚至和皇帝过不去.强硬的态度令所有官员侧目.
5、魏征:又一个直谏之臣.让李世民数次产生宰了他的念头.
6、诸葛亮:六出祁山,率疲敝之师,征讨强大的魏国.发动毫无道理的战争,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光复汉室的理想.劳民伤财不算,还赔上了性命.
7、隋炀帝:挖运河,打朝鲜,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自恃国力强盛,不顾民众悲苦.才气不错,胆气过足,运气不佳.毕竟国家不是玩物,老百姓玩不起.
8、王安石:改革没有错,但是用人太欠.问题出现了,倔强却不正视,认定了是旧党们在作梗.最后身败名裂,留下千古骂名.
为民请命名人的事例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在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他环游海外,研究生物遗骸、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十分注意积累生活素材,随时把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称之为“生活手册”.有一次,契诃夫听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笑出了眼泪.他一边笑着,一边拿出“生活手册”,恳求说:“你再讲一遍吧,让我把它记下来.”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
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后来不断的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有用不完
的实验时间.从而变成了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事业30年,视时间
如生命,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
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紧紧抓住每个“今天”,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除
了吃饭、睡觉、活动,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就等于延长了生命.因此,
当地79岁生日时,便称自己是135岁的人了.爱迪生生活了85岁,仅在美国专利局登
记的发明专利就有1328项,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坚持每日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间断.85岁那
年,一天他一连作画四幅后,又特为昨天补画一幅,并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
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6)、“不教一日闲过”,所有业有所成者莫不为此.请看鲁迅最后一年(1936
年)的生命历程,从一月到十月(10月26日逝世),卧床8个月,还写杂文和其他文
章54篇,翻译《死魂灵》第二部残稿三章并作附记两则,复信270多封,并给不少青
年作者看稿,病中坚持写日记.病逝前三天,还给一翻译小说写序言.在逝世前六年
的时间,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地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却
从没去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名人事例——宽容
春秋时期,“问鼎”的楚庄王.
一天晚上,携爱妃举办烛光晚会,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一阵大风把蜡烛吹灭.一名武将欲乘黑调戏爱妃,被爱妃一把扯下盔上红缨,爱妃建议楚王即刻点灯,看看哪个家伙盔上红缨已失,严加惩办.朋友妻不可欺呀,何况是领导之妻呢?岂料庄王大度能容,下令众将全都摘去盔上红缨,然后方可点灯.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国开战,被困重围,手下兵将四散奔逃,楚王命悬一发,忽然窜出一将拼死力战,保楚王杀出重围,捡回一条性命.楚王激动地说:“别人都自逃性命,唯有爱卿肯舍命救驾,你叫什么?是哪个单位的?”该将答曰:“俺就是那日烛光晚会上调戏您媳妇的人啊!”
(传说中,因为我说不出资料来源!)爱迪生制造了第一个灯泡,他让他的一个弟子拿去试验,却被他摔碎了!弟子很羞愧.但是,当爱迪生制造出第二个灯泡时,不顾其他人的反对,依然给那弟子去试验.爱迪生说“最大的宽容就是再给他机会!”
到报道的日子,林肯来到报道处考试,当他来到报道处时,发现监场的人是他曾经得罪过的人,他带着沉重的考完.当他问起那件得罪过他的事时,那个人说:“有吗?我不记得了.
百年环法自行车赛已经落下帷幕,每一位车手不管名次先后,都骑行了3000多公里,在每一个赛段都有相当一段路程,最长的有260公里,而在比赛中又有些运动员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然后有重新投入到比赛中去.这些都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又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骑完全程呢?当然是靠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而“说一套,做一套”,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
顽强的毅力无往而不胜.任何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都不会光想而不做,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吓倒.自行车手们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跌交了而有泪不轻弹,在逆境下前进,才是胜者之能.
放眼看古今,每一个成功者身上都闪耀着“毅力”的光辉.范仲淹从小丧父.尽管这样,他仍旧艰苦读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终成为中国有名的文学家.有人说过:“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而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和张海迪类似的还有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在此,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这样,难免挂一漏万,不过可以从细微处见精神.
(一)对待个人生活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饮食——周恩来的家常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的家常饭菜.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有一次,他出差到上海,听说有的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所有的食宿费用都由地方开支,非常生气.回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工作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出具帐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他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6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医院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有位秘书说:“总理除了工作,个人一生无所他求.特别是生活的俭朴,更是众口皆碑.”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想象到了什么程度.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
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
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台湾,大振台湾,大振国威.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恶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理想
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少年达尔文要周游世界
达尔文,查理·罗伯特,9岁时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想入非非的“不务正业”的学生.
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随后又了表了《动物和值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论的内容.
查理·达尔文终于成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读书事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埋头苦干的名人事例
1、左思是我国西晋著名文学家,著有《三都赋》、《咏史》等.抄录读书法是在读书时运用抄写的方法来启迪思维,提高读写能力.左思抄录法的步骤是诵读一抄写一记忆.贯穿全过程的是“思”,读中思,写中思,记中思.
左思出身寒微,小时候跟人学书法、弹琴、读书,但学习成绩到不好.他父亲很泄气,认为这孩子没有出息.有一次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的智力才能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从此发愤读书学习,决心追回失去时光.经过几年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三都赋》.他把读书、抄录、写作结合起来,发愤攻读,勤于动笔,抄录了无数书文警句.他在室内的门上、墙上,以及厕所里都挂满了纸、毛笔,随读随记.他还把随时看到或想到的思想、语句也随时记下.经过10年构思、琢磨及反复修改,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消息很快传开,一时轰动了洛阳,大家竞相传抄,因为用纸太多,洛阳纸张都涨价了,流传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
2、苏秦是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乘轩里人,出身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苏秦是五兄弟中最小的,故字季子,其兄苏代、苏厉、苏辟、苏鹤,均为一时著名的纵横之士.苏秦的准确生年,今已不可考.《史记·燕世家》载:“(文公)二十八年(前334),苏秦始来见.”根据《帛书》,这一记述有误.《帛书二十二》说:齐宋攻魏,楚围翁(雍)是(氏),秦败屈丐.”又说“今者秦立于门”,显然为苏秦初出茅庐,游说陈轸的谈话.按“秦败屈丐”在前312年,假设青年苏秦首次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是20岁左右,则推算他大概生于前332年前后.
其时,正值战国中期,各国龙争虎斗,风云际会,很多纵横之士游说诸侯,以口舌博取功名富贵,成为白衣卿相,权倾人主,声震天下.苏秦对此非常艳羡,加之兄长对他的影响.从小便立志献身此道.他独自前往齐国,投身于一代纵横大师鬼谷先生门下,学习纵横之术.
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碰壁而归,感到十分羞惭.苏秦回家后,妻子及嫂嫂都看不起他,讥讽他不务正业,不事农商,认为以他的才能想混取功名是痴人做梦.苏秦听后,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闭门不出,发愤攻读.他日夜研习《阴符》、《揣情》、《摩意》等篇,揣摩打动人主的方法.夜半读书昏昏欲睡,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秦策一》).此等刻苦攻读的精神历代为人们所传诵,锥刺股的苏秦与头悬梁的孙敬,都被编入《三宅经》中,成为发愤读书的楷模.当然,苏秦刺股攻读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然而他那种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至今仍是值得提倡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期年,他的学问大进,揣情摩意的功夫也提高了不少,苏秦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
3、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著「绵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富贵生活.在他十三岁时,即曹家被抄的次年,全家迁回北京,家道急遽衰落.从此,曹雪芹过著「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生活.关於《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於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仅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4、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
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洛阳.
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般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头悬梁,锥刺骨”便由此而来.
拼命硬干
1、愚公移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尚大言炎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难缠的家伙.
2、夸父追日:又一个抓狂的疯子.最后因为自己的愚蠢而丧命.据说喝干了黄河,最后渴死在找水的路上.
3、精卫填海:游泳溺毙,从此迁怒于大海.灵魂化鸟,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海瑞:和所有的潜规则过不去,和腐败的大环境过不去,甚至和皇帝过不去.强硬的态度令所有官员侧目.
5、魏征:又一个直谏之臣.让李世民数次产生宰了他的念头.
6、诸葛亮:六出祁山,率疲敝之师,征讨强大的魏国.发动毫无道理的战争,只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光复汉室的理想.劳民伤财不算,还赔上了性命.
7、隋炀帝:挖运河,打朝鲜,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自恃国力强盛,不顾民众悲苦.才气不错,胆气过足,运气不佳.毕竟国家不是玩物,老百姓玩不起.
8、王安石:改革没有错,但是用人太欠.问题出现了,倔强却不正视,认定了是旧党们在作梗.最后身败名裂,留下千古骂名.
为民请命名人的事例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黄霸(?-公元前51),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在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布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徐有功(?-702),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狄仁杰(公元607-700),字怀英,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