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的经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0 11:44:24
李白一生的经历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