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1)阅读后的个性感悟(2)对宋江这个人褒贬不一,你是如何看的(3)结合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粗略地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6 23:13:01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1)阅读后的个性感悟
(2)对宋江这个人褒贬不一,你是如何看的
(3)结合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粗略地谈谈你对书中的这场农民起义的看法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1)阅读后的个性感悟(2)对宋江这个人褒贬不一,你是如何看的(3)结合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粗略地谈
今日听说运到一批新出版的《水浒》,多想买一套啊! 去书店一看,没有了!
本来,以前(在初中时代)我曾读过《水浒》,这部书是我喜欢的古典作品之一.其故事情节,在我的头脑中还保留着深刻的印象.今日闲暇无事,趁着购书所引起的余兴,就《水浒》的内容和艺术,随便说几句.
《水浒》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为流传,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部文学作品,影响极大且深.因此,正确评价《水浒》,对于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用无产阶级的观点来看,《水浒》这部书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就其主流而言,《水浒》不管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水平上,都是成功的.
首先,《水浒》全书贯穿了这样一条线,就是: 宋江领导的农民革命军,在以宋江为首的投降叛卖集团的控制下,是如何向他们的敌人━━封建帝王投降的,以及投降以后宋江一伙投降叛卖集团的可耻下场和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的悲惨结局.使投降路线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人民的面前展现,从而增强了人们认识投降路线的能力.其间还穿插了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同以宋江为首的投降叛卖集团的尖锐激烈的斗争.《水浒》的作者,通过这一条主线,阐明了一个真理: 投降主义路线是绝对行不通的! 革命的人民,绝对不可以对于自己的敌人存有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革命必须进行到底! 同时通过对宋江一心想着为宋帝当走狗,而经过千辛万苦地为宋帝效劳卖命,成功之后朝廷却赐御鸠将他毒死的经过的描写,又对宋江一伙投降叛卖集团的自讨苦吃的可耻下场进行了尖锐刻薄的讥讽和嘲笑.
《水浒》的作者,通过对梁山英雄一个一个是怎样被逼迫上山的经过的描写,又揭示了另一个真理: 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对于鼓动我国明清农民革命战争,不能说是没有作用的.
作者又通过对宋江等人“被逼”上山的经过和他们上山时的心理的描写,又为后来投降路线的产生和发展埋下了伏笔.
两种“被逼”上山,动机全然不同,这就阐明了围绕着造反与投降两条根本不同的路线所进行的激烈的斗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水浒》通过梁山人马攻官府、打恶霸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歌颂了农民革命军的力量伟大.
《水浒》抽象地、表面地肯定宋帝,说他是“有道明君”,而把国家政治的黑暗和腐朽、官府的无能说成是一伙“奸臣”作乱.那么,既然宋帝是一个“有道明君”,那为什么不理朝政,而去钻李师师的暗道? 国家政权为什么会被祸国殃民的“奸臣”把持,而忠于皇帝的“良臣勇将”反而被逼上梁山去造反? 这些情况,他既是“有道明君”,为什么又没发现,又没制止? 通过这些具体内容的描写,却又具体地、实质性地否认了宋帝.
《水浒》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地刻划出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水浒》人物的思想性格是鲜明的,使人们对其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活的印象.凡是看过《水浒》这部书的人,自然而然地爱上了李逵为代表的一群人,而认为宋江的威望和地位全靠家境的富裕和虚伪的手段骗来的.真正有组织和军事才干的是吴用,而不是宋江.水寨的每一次胜利,都是李逵等农民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和吴用的知己知彼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运筹计划得来的,而决不是什么宋江的功劳.相反,宋江那种临阵“拨回马先走”的怕死鬼形象,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的作者,以这支农民革命队伍向自己的敌人投降而归于失败作为结局,没有以他们坚持斗争,最后被残酷镇压而告失败作为结局,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但也是有其根由的.
历史上,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确实失败了⑴,这是其一.其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没有新的生产力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因而农民革命军还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政治纲领,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的政治要求也不过是想打击一下贪官污吏、恶霸豪强的势力,改革一下苛刻的封建制度,减轻一些人民的负担,在他们的思想上,要求的仍然是封建主义的国家━━只不过是经过改革、对人民有一定让步、人民负担能适当减轻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革命极易被人利用,其胜利果实极易被人篡夺的结果.这是一个方面.
再看一看宋江.宋江的家庭是一个比小地主要好,比大地主又差得远的家庭.而宋江本人又出身于小官吏.他的这种地位和家庭环境,就决定了他不满足于现状,想向上爬的欲望.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因此不惜“挥金如土”,交结上司,接济江湖上的英雄好汉.交结上司为的是力图平步青云,接济江湖英雄,为的是一旦官场失意,好作为自己实现政治野心的利用力量.前者是主要目的,后者是一种预备.他与水泊“强盗”晁盖(真正的农民革命军的领袖,水泊队伍的创始人)的通信,被阎婆惜发现后,为不失掉自己已有的地位,竟至杀人灭口,将阎杀死.
但也正因为杀了阎婆惜,所以他被流放,而在流放途中,他又误题反诗,因而被叛处死刑.从此,他就再也无法在官场上混下去了.因此,他被迫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由于当时孔孟礼教和正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宋江还没有打倒皇帝直接登位的魄力,而把自己“官爵升迁,封妻荫子”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因此,他“造反”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势力,扩大影响,作为向宋帝讨价还价的筹码.这就是他一上山就想往着“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根本所在.这就决定了他必然会顽固坚持投降主义路线到最后.而这种投降主义路线又有着象卢俊义、柴进、林冲等强大的支持力量.除此之外,在当时还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以李逵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战士对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虽然曾多次反对,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因而他们不可能有明确的路线斗争觉悟━━历代的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本来就是一种自发的阶级斗争,而不是自觉的.由于无形中受孔孟的“仁”“义”的影响,他们又过份看重了“义气”,而宋江又利用了这种义气,骗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因此,往往在路线斗争的关键时刻,他们看人大大超过了看路线,崇拜个人远远的超过了崇拜路线,这就是他们不能坚持斗争到底而屈服于“义气”的“及时雨”宋公明的必然结果.
以上原因,就决定了梁山泊这支被混进来的投降派所控制的农民革命队伍必然会走上投降的道路.
毛主席说: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当时的农民革命军,对于公开敌对的敌人能够认识,在他们面前是决不屈服的; 但对于象宋江这样的披着革命外衣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敌人,却不能识别,而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可靠的同盟军,甚至还奉为领导力量.这就是导致失败的基本原因━━堡垒从内部攻破是最容易的.
另一方面,作者的时代是民族矛盾上升,阶级矛盾下降的时代,因此他希望有一支强大的义军起来抵御外侮,这就是他有意安排宋江他们投降以后首先抗辽的意图.
以上几点,是造成《水浒》如此布局的根本因素.
《水浒》的艺术成就,则是公认的,无可非议的.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指出:“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去了━━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⑵ 这就是说,因为宋江修正了晁盖“誓与朝廷作对到底”的革命路线,变成了只反奸臣不反天子,因而导致接受招安(投降),而投降之后,就只能给自己的敌人当奴才━━这就是投降主义路线的结局.
仅管作者因为受了阶级的局限和历史的局限,还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和观点━━这种错误思想和观点,也在《水浒》中表现了出来,但这是微不足道的.而其主流是非常成功的,作者在我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因为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不顾事实地去骂那些无辜的古人.
因为《水浒》描写了投降路线的产生和发展以致最后投降的全过程,描写了投降主义者的可耻下场和误入歧途(跟随投降)的农民军的悲惨结局.因此,《水浒》可以当成一部教科书来读.它能使人们懂得投降路线,认识投降派,认清投降主义路线的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