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9:47:24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
谁能知道清朝入关到民国之间的历史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在农民军的攻城炮声中自杀于皇城后的景山.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以吴三桂为前导,击败大顺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
接着,清军南下剿杀农民军,北方的地主、官僚纷纷迎降,勾结清军,镇压农民军.与此同时,在南方,一些明朝遗臣拥立皇族建立几个小朝廷,史称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此外还有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清朝于1645年灭大顺、南明弘光;1646年灭大西、南明隆武、南明绍武;1662年灭南明永历;1664年消灭大顺残余势力.清朝入关后历经20多年的战争,基本统一全国.
李自成死后,余部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南明时期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降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无恶不作,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此后清军各地“剃发易服”,造成人口骤减,发生西南地区民生萧条、万里无人的景象.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明延平王郑成功在1661年收复了当时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永历帝被害后,郑成功之子郑经继续使用南明永历年号,尊前明宁靖王朱术桂为监国.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立台湾府.
康熙朝
康熙康熙8岁即位,在位期间,擒鳌拜,平三藩,平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抵抗沙俄侵略,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
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对内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台湾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遏制了沙俄对华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与沙俄代表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自康熙时期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的疆域北起外兴安岭,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东抵鄂霍次克海、库页岛和台湾,实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康熙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鼓励垦荒,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康熙皇帝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统一战争,使局势趋向稳定,清政府大为巩固,又通过一系列的文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人民过上了112年的和平生活.
康熙中期以后,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江南的棉织业、景德镇的瓷器都达到了历史高峰.至18世纪中叶,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雍正朝
雍正帝盛年登基,在位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快刀斩麻.他对许多的事情做了重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制度方面做了些改革.雍正起了“康雍乾”三代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顿吏治:严厉打击贪污受贿,重视财政审计.
火耗归公:杜绝贪污.
摊丁入亩:基本放弃对农民的控制,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人口统计和人口增长.
改土归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西南边防.
密折制度:加强对官员监督.
废除贱籍:缓和阶级矛盾.
雍正废除了贱籍.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上书请除豁山西、陕西乐户的贱籍.山西、陕西乐户的祖先,是明朝永乐永乐帝登基后,加害建文忠臣本人外,还将他们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世代相传,久习贱业.年羹尧之子年熙在奏疏中说她们是忠义之士的后代,沉沦至此,无由自新,请求雍正帝开豁她们的贱籍,准许她们改业从良.雍正帝看到奏折后,很是赞同,于元年(1723年)四月发出第一道"豁贱为良"的谕旨.雍正帝在下令开豁乐户贱籍的同时,又令各省检查,如发现本地也存在类似乐户的贱民,也准许他们出贱为良.
乾隆朝
乾隆执政60年,好大喜功,他下旨编纂《四库全书》,对不少书籍大肆进行篡改,篡改及毁灭的书籍竟占编纂前收集书籍的绝大部分.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很多珍贵材料就此丧失.
乾隆酷爱汉文,勤于写诗,留下了约42613首各体诗作.由于清朝的文字狱在乾隆朝达到了顶峰,诗选的编选者不敢收录、评价当朝皇帝的诗,而原著(《御制诗集》)又卷帙浩繁,所以乾隆的诗没有流传开来,大部分是帝王体打油诗.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
乾隆帝于1757年粉碎了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自从1762年起,清朝陆续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新疆.永久驻军的官兵携带家眷,主要来自东北、河北等地的达斡尔族、满族等.这些驻军为保卫祖国、开发边陲作出了巨大贡献.
1771年,西迁伏尔加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领袖渥巴锡的率领下,为摆脱沙俄的统治,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险,万里跋涉,终于回到祖国.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清朝于1792年打退了廓尔喀对西藏的进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对西藏地方的人事、行政、财政、军事、对外关系等各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主要内容包括清政府掌握确定西藏各大活佛包括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去世后认定转世灵童和批准继位的大权,一切西藏涉外事宜均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等.该章程是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的重要历史文献证明.
在“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发展非常快.首先是耕地面积迅速增加,至雍正时方达到九亿多亩,恢复并超过了明朝万历时期.加上农业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大增加,中国人口在“康乾盛世”时突破了一亿大关.同时,康雍乾三朝时的种种弊政,也埋下了清朝灭亡的祸根.
近代时期
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清朝从乾隆末年开始有衰落的现象,政治日渐腐败.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掌政风格日趋保守和僵化.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日益亏空、入不敷出.阶级矛盾激化,相继爆发白莲教和天理教等农民起义.
1840年,英国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共同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罗斯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侵吞中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根据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大量领土、主权和财富,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挽救自身命运并增强国力,清政府内部部分汉族有识之士遂展开了维新运动,试图革新图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开始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修建新式学校、培训技术人才;同时也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逐步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慈禧太后与恭亲王联合执政的同治年间,清朝在文武齐心合力之下,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其间清朝在西方人的帮助下成功消灭太平军、平定捻军之乱,并收复新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有相当大的改善.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时人多数未明当代的国际形势,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未达日本明治维新般的成效,结果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随后,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而软禁了光绪帝,变法因此失败,因为只有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为挽清朝衰落危局,有意效仿欧日的改革.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承诺并实行立宪,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以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成立了代议会.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和失望.这次改革的根本问题是皇族迟迟不肯让世俗精英分享权力,拖到辛亥年已经为时过晚,但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走向瓦解.清政府任命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成立内阁并统领清军.但他一方面以武力压迫革命军(阳夏战争),另一方面却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正式退位,并在退位诏书中宣布“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的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