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复习提纲最好是一二单元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11/11 07:02:01
八上科学复习提纲
最好是一二单元的
最好是一二单元的
科学第三册第一章提纲
1、 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地球上的水,可以液态,固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2、 成人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重量的4/5是水分.生物体含水量(质量分数):水母 98%、黄瓜95%、草本植物 70%~85%、一动物 70%~80%、物风干的种子 15%以下.
3、 3种循环方式:1、海上内循环 2、海陆间循环 3、内陆循环.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径流)
4、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5、 水的重要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液态.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沸点:100℃ 凝固点:0℃.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6、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单位:克/厘米3或千克/米3)1克/厘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是1克/厘米3或1000千克/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也有相同的)
7、 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积压而产生的.压力特点:1、与物体表面接触 2、与物体表面垂直.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1、压力的大小 2、接触面积.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单位:帕斯卡(Pa).1帕=1牛/米2还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增大压强方法:1、减小受力面积 2、增大压力.减小压强方法:1、增大受力面积 2、减小压力.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跟水一样,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用于气体浮力计算):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9、 F浮=G排液=ρ液g V排液.下沉:F浮<G 悬浮:F浮=G 上浮:F浮>G 漂浮:F浮=G
10、 溶液: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溶液: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发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1.均一:溶液的各个部分完全一样.2.稳定:当条件(温度、水不蒸发等)不变时,自身也不变.)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或悬浮液).分散质为固体小颗粒.小液滴分散到液体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或乳状液).分散质为液体小液滴.悬浊液、乳浊液中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它们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11、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溶解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室温(20℃)时物质的溶解度在10克以上,我们一般称它为易溶物质;1~10克为可溶物质;0.01~1克为微溶物质;小于0.01克为难溶物质.特殊:氢氧化钙(熟石灰)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12、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100%
13、 溶液在稀释和浓缩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m浓×A浓%=(m浓+m水)× A稀%.(说明:m浓—浓溶液的质量 m水—水的质量 A浓%—浓溶液的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的质量分数).m质=m液-m剂 m质=m液× C% (m=ρV).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根据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即:m质前=m质后
14、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体).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的过程.析出晶体方法:1、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时用)2、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时用)
15、 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这些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一个地区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面临着缺水的煎熬.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16、 水的净化方法: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混合物分离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过滤法、沉淀法及蒸馏法.
科学第三册第二章提纲
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范围之内,起保护作用,也带来各种天气.大气温度的变化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可把大气层分为5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由干洁的空气和水气杂质组.对流层(0—12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热量来自地面),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状况复杂.
平流层(12—5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中间层(55—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暖层(85—500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外层(500KM以上):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2. 大气层的作用可以保护地球,避免流星袭击.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过度紫外线伤害.水蒸气,尘埃能成云致雨.
3.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一般出现春夏秋冬等季节和年的都不是天气)它反映了一个地方一段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天气的主要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比如:烈日炎炎,雷雨交加是天气,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不是.
4. 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测量气温用具:气温计和百叶箱方法:放入白色的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5米,为人类正常活动的高度,放在草坪地面上,避免太阳直射产生温度误差),内有普通温度计(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一般门朝北开,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5.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摄氏度.气温与生物关系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有很大影响.
为什么百叶箱要涂成白色的?
因为首先百叶箱可以避免太阳,雨水等影响气温的准确测定,白色的百叶箱可以反射各种颜色光,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避免箱内温度过高,影响测定的结果.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点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每天早上太阳刚要升起的时候.
6. 气压:大气的压强.向对侵入其中大气中的物体各个方向都有.因为空气有流动性.测量气压的工具有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单位有帕斯卡和毫米汞柱.标准大气压是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1.01×105帕斯卡或者760mm汞柱.标准大气压就是一个大气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的降低而升高.大气压随空气流动速度的增高而降低.沸点随气压的增高而增高,降低而降低.高压区:同一高度,气压高的区域.高压区气压高,空气多,空气从上向下流,集中在这一高度上,因而上空空气减少,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减少,所以高压区是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同一高度,气压低的区域.低压区气压低,空气少,空气从下向上流,集中在这一高度的上空,因而上空空气增多,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增多,所以低压区是阴雨天气.一般冬天气压比夏天(水蒸气多)高;早晨气压比中午高;晴天气压比阴天高;晴天气压比阴雨天高.很多物体,包括人都是内外气压平衡.高原反应、飞机起飞鼓膜痛都是内外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7.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吹响低压区.风速和风向是风的两个要素.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风速仪测量,用风级表示.
8. 湿度: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测量湿度:干湿球温度计.干湿差: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9. 使用刻度:读出干球刻度,读出湿球刻度,算出温度差,对比相对湿度表
干球温度一样的前提下,干湿差越大,湿度越低.
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多.
降水的过程
10. 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的水器的能下降而达到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水汽凝结的条件:气温降到一定趁度;相对湿度到了100/100;空气中有微小尘粒.降水过程: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凝结核)—形成云—云滴曾大,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降雨,降雪,下冰雹.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是降雨,雪,冰雹的总合.天气术语代表的意义:阴: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5/0——7/10 少云:3/10—5/10 晴:3/10以下.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mm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2mm 大雨:12小时内降水15—25mm降水概率: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1. 天气图:又叫天气形式图,是一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天气系统:气压,锋面,台风.等压线:区域内气压相等地区的连线,上面标有读数,可以表示气压在各个方向增加或减少的趋势.高压区:一个区域内等压线闭合,气压最高的地区.出现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一个区域内等压线闭合,气压最低的地区.出现阴雨天气.
12. 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多晴朗. 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天气多阴雨.风一般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动向暖气团.冷锋过境形成猛烈的降水和大风,但持续时间不长,造成降温.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动向冷气团.暖锋过境形成持续长时间的小型降水和风,持续时间长,造成温度升高.
13. 气候: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只多年平均的特征.天气指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季风纬度:主要影响气温.纬度低气温高.
14.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山上雨多,山下雨少.迎风坡多雨.向阳坡温度高,背风坡温度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大的是陆地.
15. 季风:在不同季节里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湿润温暖).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6. 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焦/(千克?℃)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00.水的比热很大.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多少无关.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17. 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以东以南.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非季风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区.我国西部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区.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台风: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半径一般有数百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可以带来丰富降水.
18. 洪水造成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人类活动等等.
科学第三册第三章提纲
1. 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动物的很多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几亿年来,动物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化,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日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性行为.节律行为:动物随日、月、地球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规律的行为.动物节律性行为: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动物在一种叶中的有规律的活动.分为昼伏夜出(夜行动物)和夜伏昼出(昼行动物)两种.生物钟:生物生命活动内在节律行为.
2. 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植物的感性运动:指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运动.包括: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植物还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化肥)、向热性等.
3. 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但当生长素过量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4. 我们每天随吃的食物中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当身体产生某些变化时,会引发体内其他的生理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来抵消这些变化,以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些激素虽然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脑垂体能分泌生长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过肌肉的血管.胰脏能分泌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睾丸/卵巢能分泌雄/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他们的分泌物——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送到人体的某个位置或各个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5.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精神调解,并以精神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与组织参与,如眼、耳、鼻、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等.对刺激的反映:接收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和突起,树突短而多,成树枝状;轴突较长,只有一条末端有轴突的分支.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并与由他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6.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分的功能.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大脑表面成为大脑皮层,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又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活动的神经系统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7.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8. 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做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集体刺激,做出反应.
9.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不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维持恒定体温的原因是机体的产热核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其散热主要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科学第三册第四章提纲
1.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移动由负极移动到正极.
2. 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功能:电源:能够持续供电.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连接.开关:控制电路.
3. 在并联电路里,并联用电器的连接点叫做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的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叫支路.通路(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开路(断路):某处断开没有电流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短路.电源短路→电流过大→损坏电源或导线以造成火灾.电路图中元件分布要均匀,位置安排要恰当.导线竖直横要平,矩形棱角要分明.
4.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5. 电流强度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μA.
6. 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量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若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3、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
7.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蒸馏水不导电)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一定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是硅和锗.常应用在电子工业中.
8.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位置相对固定),核外的电子带负电(自由移动),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9.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绝缘体就是电阻非常大,而导电能力非常小的物质.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欧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1兆欧=103千欧=106欧人体的电阻:1000Ω~2000Ω左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材料有关.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金属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增大.相反,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减小.某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如水银在-269℃时,电阻会突然消失).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10.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常用的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 电压:电源的作用,使电路存在一个稳定的电压,而使电流得以持续.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更大的单位有千伏(kV),更小的单位有毫伏(mV)和微伏(μV).1千伏=103伏 1伏=103毫伏 1毫伏=103微伏.电压单位伏特是为纪念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特.测量某一部分电路的电压时,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并联.也有正确选用量程.
12. 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I=U/R.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正.公式可变形成:U=IR R=U/I
13. 电路:1、串联:I总=I1=I2=……
R总=R1+R2+……
U总=U1+U2+……
2、并联:U总=U1=U2=……
R总=R1x R2/R1+R2
I总=I1+I2+……
1、 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地球上的水,可以液态,固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2、 成人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重量的4/5是水分.生物体含水量(质量分数):水母 98%、黄瓜95%、草本植物 70%~85%、一动物 70%~80%、物风干的种子 15%以下.
3、 3种循环方式:1、海上内循环 2、海陆间循环 3、内陆循环.环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径流)
4、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
5、 水的重要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液态.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沸点:100℃ 凝固点:0℃.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6、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单位:克/厘米3或千克/米3)1克/厘3=1000千克/米3.水的密度是1克/厘米3或1000千克/米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一般密度不同.(也有相同的)
7、 压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积压而产生的.压力特点:1、与物体表面接触 2、与物体表面垂直.方向: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1、压力的大小 2、接触面积.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单位:帕斯卡(Pa).1帕=1牛/米2还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增大压强方法:1、减小受力面积 2、增大压力.减小压强方法:1、增大受力面积 2、减小压力.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会产生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跟水一样,一切液体的内部都存在着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8、 阿基米德原理(也可用于气体浮力计算):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9、 F浮=G排液=ρ液g V排液.下沉:F浮<G 悬浮:F浮=G 上浮:F浮>G 漂浮:F浮=G
10、 溶液: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叫溶液.溶液: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发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1.均一:溶液的各个部分完全一样.2.稳定:当条件(温度、水不蒸发等)不变时,自身也不变.)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悬浊液(或悬浮液).分散质为固体小颗粒.小液滴分散到液体形成的物质叫乳浊液(或乳状液).分散质为液体小液滴.悬浊液、乳浊液中含有多种物质,这种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它们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11、 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的溶剂里,不能继续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温度下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影响溶解度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室温(20℃)时物质的溶解度在10克以上,我们一般称它为易溶物质;1~10克为可溶物质;0.01~1克为微溶物质;小于0.01克为难溶物质.特殊:氢氧化钙(熟石灰)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12、 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100%
13、 溶液在稀释和浓缩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m浓×A浓%=(m浓+m水)× A稀%.(说明:m浓—浓溶液的质量 m水—水的质量 A浓%—浓溶液的质量分数 A稀%—稀溶液的质量分数).m质=m液-m剂 m质=m液× C% (m=ρV).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根据稀释前后的溶质质量不变.即:m质前=m质后
14、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体).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溶质的过程.析出晶体方法:1、蒸发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时用)2、冷却热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时用)
15、 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这些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一个地区水循环十分活跃,水资源就比较丰富.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面临着缺水的煎熬.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27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16、 水的净化方法: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活性炭常用作凝聚剂.混合物分离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过滤法、沉淀法及蒸馏法.
科学第三册第二章提纲
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范围之内,起保护作用,也带来各种天气.大气温度的变化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据大气的温度、密度,物质组成可把大气层分为5层,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由干洁的空气和水气杂质组.对流层(0—12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热量来自地面),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状况复杂.
平流层(12—5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中间层(55—85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暖层(85—500KM):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外层(500KM以上):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2. 大气层的作用可以保护地球,避免流星袭击.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臭氧层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过度紫外线伤害.水蒸气,尘埃能成云致雨.
3. 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一般出现春夏秋冬等季节和年的都不是天气)它反映了一个地方一段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天气的主要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比如:烈日炎炎,雷雨交加是天气,秋高气爽,终年高温,冬暖夏凉不是.
4. 气温:空气的冷热程度.测量气温用具:气温计和百叶箱方法:放入白色的百叶箱里(距离地面1.5米,为人类正常活动的高度,放在草坪地面上,避免太阳直射产生温度误差),内有普通温度计(包括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一般门朝北开,防止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5.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摄氏度.气温与生物关系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有很大影响.
为什么百叶箱要涂成白色的?
因为首先百叶箱可以避免太阳,雨水等影响气温的准确测定,白色的百叶箱可以反射各种颜色光,可以有效反射太阳光,避免箱内温度过高,影响测定的结果.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点之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每天早上太阳刚要升起的时候.
6. 气压:大气的压强.向对侵入其中大气中的物体各个方向都有.因为空气有流动性.测量气压的工具有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单位有帕斯卡和毫米汞柱.标准大气压是在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1.01×105帕斯卡或者760mm汞柱.标准大气压就是一个大气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高度的降低而升高.大气压随空气流动速度的增高而降低.沸点随气压的增高而增高,降低而降低.高压区:同一高度,气压高的区域.高压区气压高,空气多,空气从上向下流,集中在这一高度上,因而上空空气减少,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减少,所以高压区是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同一高度,气压低的区域.低压区气压低,空气少,空气从下向上流,集中在这一高度的上空,因而上空空气增多,成云致雨的水汽也增多,所以低压区是阴雨天气.一般冬天气压比夏天(水蒸气多)高;早晨气压比中午高;晴天气压比阴天高;晴天气压比阴雨天高.很多物体,包括人都是内外气压平衡.高原反应、飞机起飞鼓膜痛都是内外气压不平衡造成的.
7.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区吹响低压区.风速和风向是风的两个要素.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测量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风速仪测量,用风级表示.
8. 湿度: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测量湿度:干湿球温度计.干湿差: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9. 使用刻度:读出干球刻度,读出湿球刻度,算出温度差,对比相对湿度表
干球温度一样的前提下,干湿差越大,湿度越低.
湿度的影响: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多.
降水的过程
10. 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的水器的能下降而达到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水汽凝结的条件:气温降到一定趁度;相对湿度到了100/100;空气中有微小尘粒.降水过程: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凝结核)—形成云—云滴曾大,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降雨,降雪,下冰雹.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是降雨,雪,冰雹的总合.天气术语代表的意义:阴:天空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5/0——7/10 少云:3/10—5/10 晴:3/10以下.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mm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2mm 大雨:12小时内降水15—25mm降水概率: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11. 天气图:又叫天气形式图,是一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天气系统:气压,锋面,台风.等压线:区域内气压相等地区的连线,上面标有读数,可以表示气压在各个方向增加或减少的趋势.高压区:一个区域内等压线闭合,气压最高的地区.出现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一个区域内等压线闭合,气压最低的地区.出现阴雨天气.
12. 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多晴朗. 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天气多阴雨.风一般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动向暖气团.冷锋过境形成猛烈的降水和大风,但持续时间不长,造成降温.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动向冷气团.暖锋过境形成持续长时间的小型降水和风,持续时间长,造成温度升高.
13. 气候: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只多年平均的特征.天气指短时间内的综合状况.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季风纬度:主要影响气温.纬度低气温高.
14.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山上雨多,山下雨少.迎风坡多雨.向阳坡温度高,背风坡温度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降水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大的是陆地.
15. 季风:在不同季节里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湿润温暖).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16. 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单位:焦/(千克?℃)符号:J/(Kg?℃)水的比热:4.2×1000.水的比热很大.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多少无关.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17. 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以东以南.冬季,盛行从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夏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非季风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区.我国西部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或半干旱区.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台风: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半径一般有数百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台风可以带来丰富降水.
18. 洪水造成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人类活动等等.
科学第三册第三章提纲
1. 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动物的很多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几亿年来,动物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化,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日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性行为.节律行为:动物随日、月、地球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规律的行为.动物节律性行为: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昼夜节律:动物在一种叶中的有规律的活动.分为昼伏夜出(夜行动物)和夜伏昼出(昼行动物)两种.生物钟:生物生命活动内在节律行为.
2. 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做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植物的感性运动:指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局部运动.包括: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植物还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化肥)、向热性等.
3. 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但当生长素过量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4. 我们每天随吃的食物中的糖类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这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当身体产生某些变化时,会引发体内其他的生理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来抵消这些变化,以使人体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在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内分泌腺,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些激素虽然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脑垂体能分泌生长素,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过肌肉的血管.胰脏能分泌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睾丸/卵巢能分泌雄/雌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他们的分泌物——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被送到人体的某个位置或各个器官,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5.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精神调解,并以精神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与组织参与,如眼、耳、鼻、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等.对刺激的反映:接收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和突起,树突短而多,成树枝状;轴突较长,只有一条末端有轴突的分支.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并与由他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6.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分的功能.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大脑表面成为大脑皮层,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又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我们把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做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做反射.反射活动的神经系统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7.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本能.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不需要经过后天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8. 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做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集体刺激,做出反应.
9.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不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维持恒定体温的原因是机体的产热核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受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其散热主要方式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
科学第三册第四章提纲
1.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会产生电流,这样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当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处断开时,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这样的电路叫做开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移动由负极移动到正极.
2. 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功能:电源:能够持续供电.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连接.开关:控制电路.
3. 在并联电路里,并联用电器的连接点叫做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的两极到两个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之间的两条电路叫支路.通路(闭合电路):电路中有电流的电路开路(断路):某处断开没有电流的电路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电源短路.电源短路→电流过大→损坏电源或导线以造成火灾.电路图中元件分布要均匀,位置安排要恰当.导线竖直横要平,矩形棱角要分明.
4.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5. 电流强度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μA.
6. 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量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若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2、电流表必须串联在被测电路中.3、使电流从电流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
7.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蒸馏水不导电)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一定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半导体.常见的是硅和锗.常应用在电子工业中.
8.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位置相对固定),核外的电子带负电(自由移动),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流.
9.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绝缘体就是电阻非常大,而导电能力非常小的物质.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欧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1兆欧=103千欧=106欧人体的电阻:1000Ω~2000Ω左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粗细)和材料有关.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金属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增大.相反,温度降低,金属导体的电阻会减小.某材料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如水银在-269℃时,电阻会突然消失).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10.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常用的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的.
11. 电压:电源的作用,使电路存在一个稳定的电压,而使电流得以持续.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更大的单位有千伏(kV),更小的单位有毫伏(mV)和微伏(μV).1千伏=103伏 1伏=103毫伏 1毫伏=103微伏.电压单位伏特是为纪念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特.测量某一部分电路的电压时,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并联.也有正确选用量程.
12. 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当导体的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 I=U/R.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正.公式可变形成:U=IR R=U/I
13. 电路:1、串联:I总=I1=I2=……
R总=R1+R2+……
U总=U1+U2+……
2、并联:U总=U1=U2=……
R总=R1x R2/R1+R2
I总=I1+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