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思乡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6:20:38
小学五年级思乡作文
女儿的书也越来越多了,我找出以前的书箱,给她.妻在一旁看着,笑了:“传家宝又传了一代啊”.这箱子,是父亲从爷爷那里得来的.现在,到女儿这里,算起来至少有四代人了,木箱虽是旧木箱,但祖上的东西传下来的也只有这木箱了.
箱子不大,长不过1米,高近2尺,宽1尺有余,和衣箱来比,也算小巧.打开木箱,内部结构如现在小学生以前使用过的铅笔盒.上半部分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内盒,三两块纵横的木板把它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间,好根据需要,分别放置常用的笔墨纸砚直尺圆规三角版橡皮擦削笔刀之类的文具.取出活动内盒,里面才是放书的地方.合上箱子,正好是一方写字台.
木箱的的每个面是用厚近1公分的整块重阳木板做成,没有一丝缝隙,雨是绝对不会入侵其中的,要是里边盛上水,恐怕也会半滴不漏,也可以把它当盆来使.箱子没有上漆,底色暗红,是木头的本色,只是日长月久,不再那么鲜艳.细细观察,木板上的纹理颜色或深或浅,形状或宽或窄,看似随意,却很有规律,也有节奏.嗅嗅,清香犹存.正是有了这独特的气味,蛀虫才不敢光顾.重阳树生长缓慢,材质细腻、坚硬.正是这些原因,箱子现在依然完好.
很多年来,就因为这重阳木箱,无数次听说过“重阳树”的名字,也在小方凳、切菜板上加深了对它的记忆,但一直没有见过真实的重阳树.有时,满怀好奇地去问老人,他们总是习惯地咪起眼,抽口旱烟,面对南方,不厌其烦地对我讲起重阳树的来历和辉煌.重阳树不是本地的乡土树种,很久以前,本族人从崇阳县移民来到这水乡,先人为了怀恋故土,带来了重阳树种,播入墩台上的泥中,可是当时成活的只有两棵.一雌一雄,一左一右,门前相互守望.到我祖辈的时候,树已成古木.古木的年纪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据说,每棵树的树冠就足有半亩,高三丈余,方圆几十里,都可以看到它们,胸径却是五个成年人的臂膀量出来的,就连小枝也粗过水桶.因为有了这两棵古树,本族人在当地的名声也响亮起来.有些人干脆用“重阳树”替代了墩台的原名.
我无法想象这树的模样,也无法得知树下发生的种种故事.如果树还在,它一定还存有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它不会不记得那匹曾经依偎身边的贺龙老总最爱的白马;不会不记得曾经被白狗子刺刀割破的胸膛;不会不记得行人一股脑喝水的清凉;不会不记得幕归老牛踱方步时的哞叫;也不会不记得枝头喜鹊与白鸽的对歌,树荫里男孩与女孩的嬉闹.
树,是1954年被伐倒的.那一年,长江发大水,江堤上缺少木材,重阳树听了人的召唤,站到了长江边,分散的枝干的排成一行,守护着几公里地段.然而,无根的树终究没有挡住肆意的洪水,滚滚长江水带着狞笑,越过土堤,一路咆哮,冲向家园.垸内,汪洋一片.
洪水退后,祖父、叔祖父几个一起花了三天时间,动用锹镐斧锯,挖出树墩,锯开,每家分得几块木板,也好为水洗过后的家添置一些必要的木器,木箱就是那时候做的.
木箱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是离家求学.父亲找来根扁担,一头是装有可供一月的粮食的布袋,一头正是这口箱子.父亲挑着起肩的时候,躬着腰,咬着牙,挺身很慢.我问父亲是不是很重,要不要我分担一些?父亲只是说,木箱里所装的希望太重.其实,我心里知道,在那个“养鸡换油盐”的年代,父亲肩上的担子绝对不只是这扁担的两头.
求学期间,才从专业课上了解了更多关于重阳树的知识:重阳树在生物分类上原来叫重阳木,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高达10米,树皮褐色,纵裂.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光滑;总状花序,果实球形浆果状,棕褐色,种子含油,油有香味,可以食用;木树较坚硬,质重,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同时,听老师讲,南方古树中,最多的就是这重阳木了,往往都有上千年呢.
伴着这重阳木箱,也伴着故土的情怀,前辈的希冀,我完成了学业.当我从木箱中拿出红红的毕业文凭,双手递给父亲的时候,我记得父亲笑了.这一笑,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怀的一笑.那情形,至今难忘.
不久前回老家,居然在屋后的杂木林中发现了一棵重阳树!树是从狭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有大树的压迫,重阳树的树干变为倒写的“L”,看上去更显得它的倔强,它的毅力,它的活力.周围的树叶,颜色早被秋霜染黄染褐,其形体也被秋风撕裂、卷落,撒满一地.重阳树依然挺起枝干,顽强撑出一树青青.远远看去,那树分明是一杆迎风而立的大旗.风,阵阵而过,枝,左右摇摆,只要风势稍微缓和,枝叶就回到原有的位置.油亮的叶片相互摩擦,沙沙有声,似乎在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同对抗这簌簌的寒风.
这,才是我心中的重阳树啊!不是记忆中的,也不是照片上的,更不是公园湖边的.我不禁走上前去.树,此时也似乎善解人意,张开臂膀,点头说:你来了!
抚摸树干,尚处于幼年阶段树皮竟然也是那么苍老.嶙峋的树皮是你与风雨抗争、勇于出头的历史吗?
本来,想拿起斧锯,砍去一些其他大树的枝条,让出足够空间,好让重阳树得到足够的阳光雨露,快速成长.我没有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重阳树绝对不是屈服的树.
箱子不大,长不过1米,高近2尺,宽1尺有余,和衣箱来比,也算小巧.打开木箱,内部结构如现在小学生以前使用过的铅笔盒.上半部分是一个可以活动的内盒,三两块纵横的木板把它分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空间,好根据需要,分别放置常用的笔墨纸砚直尺圆规三角版橡皮擦削笔刀之类的文具.取出活动内盒,里面才是放书的地方.合上箱子,正好是一方写字台.
木箱的的每个面是用厚近1公分的整块重阳木板做成,没有一丝缝隙,雨是绝对不会入侵其中的,要是里边盛上水,恐怕也会半滴不漏,也可以把它当盆来使.箱子没有上漆,底色暗红,是木头的本色,只是日长月久,不再那么鲜艳.细细观察,木板上的纹理颜色或深或浅,形状或宽或窄,看似随意,却很有规律,也有节奏.嗅嗅,清香犹存.正是有了这独特的气味,蛀虫才不敢光顾.重阳树生长缓慢,材质细腻、坚硬.正是这些原因,箱子现在依然完好.
很多年来,就因为这重阳木箱,无数次听说过“重阳树”的名字,也在小方凳、切菜板上加深了对它的记忆,但一直没有见过真实的重阳树.有时,满怀好奇地去问老人,他们总是习惯地咪起眼,抽口旱烟,面对南方,不厌其烦地对我讲起重阳树的来历和辉煌.重阳树不是本地的乡土树种,很久以前,本族人从崇阳县移民来到这水乡,先人为了怀恋故土,带来了重阳树种,播入墩台上的泥中,可是当时成活的只有两棵.一雌一雄,一左一右,门前相互守望.到我祖辈的时候,树已成古木.古木的年纪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据说,每棵树的树冠就足有半亩,高三丈余,方圆几十里,都可以看到它们,胸径却是五个成年人的臂膀量出来的,就连小枝也粗过水桶.因为有了这两棵古树,本族人在当地的名声也响亮起来.有些人干脆用“重阳树”替代了墩台的原名.
我无法想象这树的模样,也无法得知树下发生的种种故事.如果树还在,它一定还存有那些永不磨灭的记忆.它不会不记得那匹曾经依偎身边的贺龙老总最爱的白马;不会不记得曾经被白狗子刺刀割破的胸膛;不会不记得行人一股脑喝水的清凉;不会不记得幕归老牛踱方步时的哞叫;也不会不记得枝头喜鹊与白鸽的对歌,树荫里男孩与女孩的嬉闹.
树,是1954年被伐倒的.那一年,长江发大水,江堤上缺少木材,重阳树听了人的召唤,站到了长江边,分散的枝干的排成一行,守护着几公里地段.然而,无根的树终究没有挡住肆意的洪水,滚滚长江水带着狞笑,越过土堤,一路咆哮,冲向家园.垸内,汪洋一片.
洪水退后,祖父、叔祖父几个一起花了三天时间,动用锹镐斧锯,挖出树墩,锯开,每家分得几块木板,也好为水洗过后的家添置一些必要的木器,木箱就是那时候做的.
木箱传到我手里的时候,是离家求学.父亲找来根扁担,一头是装有可供一月的粮食的布袋,一头正是这口箱子.父亲挑着起肩的时候,躬着腰,咬着牙,挺身很慢.我问父亲是不是很重,要不要我分担一些?父亲只是说,木箱里所装的希望太重.其实,我心里知道,在那个“养鸡换油盐”的年代,父亲肩上的担子绝对不只是这扁担的两头.
求学期间,才从专业课上了解了更多关于重阳树的知识:重阳树在生物分类上原来叫重阳木,属大戟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高达10米,树皮褐色,纵裂.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顶端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光滑;总状花序,果实球形浆果状,棕褐色,种子含油,油有香味,可以食用;木树较坚硬,质重,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同时,听老师讲,南方古树中,最多的就是这重阳木了,往往都有上千年呢.
伴着这重阳木箱,也伴着故土的情怀,前辈的希冀,我完成了学业.当我从木箱中拿出红红的毕业文凭,双手递给父亲的时候,我记得父亲笑了.这一笑,是我记忆中父亲最开怀的一笑.那情形,至今难忘.
不久前回老家,居然在屋后的杂木林中发现了一棵重阳树!树是从狭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有大树的压迫,重阳树的树干变为倒写的“L”,看上去更显得它的倔强,它的毅力,它的活力.周围的树叶,颜色早被秋霜染黄染褐,其形体也被秋风撕裂、卷落,撒满一地.重阳树依然挺起枝干,顽强撑出一树青青.远远看去,那树分明是一杆迎风而立的大旗.风,阵阵而过,枝,左右摇摆,只要风势稍微缓和,枝叶就回到原有的位置.油亮的叶片相互摩擦,沙沙有声,似乎在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共同对抗这簌簌的寒风.
这,才是我心中的重阳树啊!不是记忆中的,也不是照片上的,更不是公园湖边的.我不禁走上前去.树,此时也似乎善解人意,张开臂膀,点头说:你来了!
抚摸树干,尚处于幼年阶段树皮竟然也是那么苍老.嶙峋的树皮是你与风雨抗争、勇于出头的历史吗?
本来,想拿起斧锯,砍去一些其他大树的枝条,让出足够空间,好让重阳树得到足够的阳光雨露,快速成长.我没有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重阳树绝对不是屈服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