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的)、秋思(唐 张籍的)、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的)意思,详细、每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2 02:09:34
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的)、秋思(唐 张籍的)、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的)意思,详细、每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张籍《秋思》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他虽不能象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象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又作转折.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象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
结句更是造语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团聚的那一天.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