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能量”这一词有何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23:21:13
关于“正能量”这一词有何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我想知道,写环境中的正能量是否跑题,
我想知道,写环境中的正能量是否跑题,
“正能量”材料作文写作素材与例文
关于正能量的写作素材
从保安到诗人他本身就是“正能量”
90后男生毛志刚央视对话麦家一夜成名 痴迷写作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晶报记者 张国防
今年深圳读书月期间,在深圳中心书城诗坛多家洛夫见面会、央视“百家讲坛”嘉宾马瑞芳福田图书馆讲座、海岸影城《1942》首映式主创见面会……一个戴黑框眼镜的90后男生频频现身、发言、引起大家注意.最让人吃惊的是,这名90后男生随后又出现在《深圳卫视》新闻以及中央电视台撒贝宁主持的《首席夜话》节目上.对话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节目开播便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并震动深圳诗歌界.
这名90后男生到底是谁?节目播出后,记者找到了这名90后诗人代表——毛志刚.毛志刚称,他之所以坚持写作,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退学后他到深圳追梦
今年21岁的毛志刚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小镇.据他透露,从小他就有文学的天赋,10岁时便会作绝句,旁人随便指一物,他便可脱口成诗,被校长称为“天才”.毛志刚告诉记者,他并非书香门第出身,父母均是老实巴交农民,识字也不多.
但毛志刚自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一名诗人.他常对人说:“我想用文字改变人们的精神!”
毛志刚称,高中时,他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作文常得满分,引得不少同学的羡慕,但其它科目均挂红灯.班主任老师找到谈话,要他不能这样偏科,但喜爱文学的毛志刚,对其它科目实在提不起劲来.喜欢写作的毛志刚无奈选择退学.2009年刚过完年,毛志刚便只身一人来到了深圳,想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小保安当上了编辑
来深后,开发廊的舅舅想让毛志刚学理发,其实这也是毛志刚父母的意见,因为父母和舅舅都认为他没有学历,而理发是个手艺活,有了一技之长,就不用担心以后的生计问题了.
但毛志刚却认为,理发店环境不适合自己,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写作,同时也能专心阅读别人的作品.经过再三考虑,毛志刚在一家小区当了一名保安.
做了保安后,毛志刚利用空余时间读书,他买了不少书籍恶补,同时也向比他有学问的人请教.用毛志刚的话说,那时候,除了上班和吃饭外,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他一起做保安的赵伟告诉记者,当保安时,毛志刚床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每月工资基本用来买书了.
赵伟称,下了班同事都忙着休闲娱乐,唯有他,在宿舍不愿出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他回答说,想当一名诗人.毛志刚的回答常引来同事们的嘲笑.毛志刚却并不在意,仍继续埋头读书,默默写作.短短一年里,毛志刚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人为他统计了一下,这一年他读过的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中国诗歌,外国诗歌,有一百多本.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8月8日,毛志刚在《深圳诗人》上发表了第一篇诗歌,看着自己的作品发表了,他兴奋得逢人就讲,还请同事一起吃饭庆祝.
从此,毛志刚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在随后连续两届深圳读书月主办的“中国移动杯”全国青工网络大赛,和“深圳原创手机文学大赛”上频频获奖,引起了香港诗人吴永彤的注意.2010年10月,毛志刚在深圳见到了吴永彤.之后两人成为忘年交,吴永彤经常指点毛志刚的写作.
2011年6月,毛志刚得到了著名诗人刘春的赏识,破格录取其担任文化公司的图书编辑.毛志刚在这里不但找到了合适位置,还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他把编辑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参加央视对话节目一夜成名
今年深圳读书月期间,毛志刚收到了来自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栏目组的电话,邀请他参与《首席夜话》栏目节目的录制,这一期的节目内容是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电视剧《暗算》、《风声》等多部编剧的麦家老师进行对话,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毛志刚作为一名“90”后诗人,就“作家应该如何应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一题与麦家老师展开首度交锋,其后两人又就“莫言和麦家写作的周期性”话题进行讨论.毛志刚以聪明机智赢得了麦家和撒贝宁的称赞.
录制期间,撒贝宁还给了毛志刚一个朗诵诗歌的机会,撒贝宁提议他现场作一首诗.毛志刚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创作了一首题为《神奇的风》.“这录播室的神奇之风/从一盏灯里/吹出了另一盏灯/慢慢的/吹成了一片灯/这录播室的神奇之风/从一个摄像机头/吹出了另一个摄像头/慢慢的/吹成了一片摄像头/你们看着我/我看着你们/不知不觉中/在这灯光的协助下/我们都被风吹进了摄像头.”毛志刚作完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麦家老师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节目最后,主持人撒贝宁让每一位嘉宾说一句关于读书的话.毛志刚说:“读书使人成就梦想.” 毛志刚内心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文字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毛志刚与麦家老师面对面交流之后,主持人让他用十六个字来总结他对麦家老师的印象.他脱口而出:“气韵高雅,内涵深邃,谦逊内敛,卓然不群.”话刚说完,撒贝宁不住赞扬地点头,麦家老师双手抱拳向毛志刚表示谢意.
第一次参加央视的电视节目,就对话麦家老师这样的名人,让毛志刚出了“名”.不少单位和出版社邀请毛志刚参加笔会,一些诗歌刊物也向毛志刚约稿.深圳不少单位找上门来,让毛志刚写年终晚会节目剧本,还有一家单位让毛志刚写一个“诗剧本”,并且开价不菲,但毛志刚拒绝收费,并答应他们的要求.
让毛志刚应接不暇的还有,一家影视公司要拍打工妹的微电影,也找上门来让毛志刚来写剧本.
记者采访结束时,毛志刚说,目前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他的梦想是通过写作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毛志刚从未气馁,一直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理想.
平凡小事的加速发酵源于“正能量”
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所以,它才会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
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领导干部急需提升“正能量”
首打油诗缘何能让舆论为之振奋,居然赢得了“最牛副县长”、“官场好声音”等美誉?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首打油诗里蕴藏了一股巨大的注重民生利益的正能量.相反,面对悲惨的车祸场面,为啥陕西安监局长的“微笑”却引发了舆论的非议?不仅从微笑中解读出了官员的民生冷暖,而且还微笑中聚焦出了“名贵腕表”,由此出现了一个热词“杨戴表”,据悉陕西省纪委已着手进行调查.根本原因还在于“微笑”的背后始终缺少一种为民情怀的正能量.
在时下的网络媒体中,“正能量”已逐渐成为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语.何为“正能量”?顾名思义,就是正面能量,正向能量.这是一个物理学名词,运用社会学进行解释,那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当前这个意识多元化的时代,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面对诸多社会困惑的关键时期,我们渴求一种强大的正能量作为支撑和坚守.作为党员干部尤其需要提升这种正能量,因为我们有8000多万党员,有上千万的公务员,在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这些党员干部就是顶梁柱,所以让党员干部不断的提升正能量,就能破解一切困难和问题,反之,则会严重制约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
提升党员干部的正能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确保宗旨意识是根本.正能量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正能量发端与人的思想意识,作为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就难以在内心产生强大的正能量,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宗旨意识是正能量的核心,只有始终坚持对党的理论及方针政策的学习,才能维系和巩固好这个核心能量,才能常怀爱民之心,恤民之情,才能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风清气正.
强化制度约束是关键.正能量的产生始终与负能量相随相伴相斗争,所以维系好正能量的制度约束机制是关键.党员干部身处在这个欲望丛生的时代,靠自身的坚定思想意识是一方面,但进行严格的制度约束又是另一方面.有些党员干部在一段的时期、一定的位置,能够坚持自己的党性原则,能够维持好心中的正能量,但随着时位的变化,如果没有制度的监督,就会让正能量消失殆尽,就会让私心杂念占上风,就会生出许多权力乱象,就会让自己滑向腐败的深渊.
让“正能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在危难时刻克服身体严重不适,用生命最后力气刹住车,靠在路边让乘客安全下车,哈尔滨市32路公交车司机郑新鑫被追授为三星级公交驾驶员称号.冰城再现最美公交司机.(2012年11月05日《黑龙江日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德州“最美女医生”刘秀丽,邢台最美女医生余文丽……
最美司机、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农民……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正释放着一种最有力的“正能量”.他们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情怀,不仅感人肺腑,而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进而悄然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
何谓“正能量”?
即正面能量,正向能量.或者说,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温馨幸福的动力和情感,都是“正能量”.
任何一个时代中生成的流行语的背后都有深意,也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恰如物理学名词“正能量”,早已不是简单的本意,而已上升为充满象征意义的一种信息,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它表达着我们扭转逆境的渴望,追求幸福的期待.
不是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知识很多,能力很大,能量很强.假如这种能量用在正道上,就是“正能量”,就会有所成就,利人利己,福祉无限;假如用在邪道上,就是“负能量”,不仅一生一事无成,还可能害人害己,祸殃无穷.
为什么有人满眼“灰暗”,有人却“阳光明媚”?为什么有人有太多的“伤不起”,有人却能乐观豁达地恬然一笑?为什么有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为什么有人并不富裕,却满脸洋溢着知足的微笑?笔者认为,其中有心态问题,但更因自身免疫力弱,周遭负面信息入侵较多.要知道,负面信息产生的负能量,也会击溃一个人,甚至感染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应把内心负能量华丽转变为正能量,并尽量缩短转化时间.
事实上,每人都带着正、负两种能量,也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能量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有正有负,不生不灭,相辅相成,并可相互转换.你不可能凭空从外界抓来一把正能量贴在身上,也不可能把负能量完全地赶出你的世界.但可做的是,找回并发掘自己的正能量,坚定我们的信心.
让自己充满正能量,首先要找一些正面的事去做.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社会而言,“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就少了,就没立足之地.比如,积极向上、善良诚信、公平公道多了,悲观无聊、猥琐阴鸷、贪婪自私就会少,等等.前者是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能让人感受到浩然正气,让你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而后者正好相反.
人心与社会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同时,也需激发、提升和传递“正能量”.它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扬善抑恶,蔚然成风.只有“正能量”被积聚、被点燃、被运用,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充满力量和温暖,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精彩和幸福.
再问: 那我写环境得算跑题吗
再答: 你选一篇与环境有点相关的吧。
关于正能量的写作素材
从保安到诗人他本身就是“正能量”
90后男生毛志刚央视对话麦家一夜成名 痴迷写作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晶报记者 张国防
今年深圳读书月期间,在深圳中心书城诗坛多家洛夫见面会、央视“百家讲坛”嘉宾马瑞芳福田图书馆讲座、海岸影城《1942》首映式主创见面会……一个戴黑框眼镜的90后男生频频现身、发言、引起大家注意.最让人吃惊的是,这名90后男生随后又出现在《深圳卫视》新闻以及中央电视台撒贝宁主持的《首席夜话》节目上.对话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节目开播便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并震动深圳诗歌界.
这名90后男生到底是谁?节目播出后,记者找到了这名90后诗人代表——毛志刚.毛志刚称,他之所以坚持写作,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退学后他到深圳追梦
今年21岁的毛志刚出生在河北保定的一个小镇.据他透露,从小他就有文学的天赋,10岁时便会作绝句,旁人随便指一物,他便可脱口成诗,被校长称为“天才”.毛志刚告诉记者,他并非书香门第出身,父母均是老实巴交农民,识字也不多.
但毛志刚自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一名诗人.他常对人说:“我想用文字改变人们的精神!”
毛志刚称,高中时,他的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作文常得满分,引得不少同学的羡慕,但其它科目均挂红灯.班主任老师找到谈话,要他不能这样偏科,但喜爱文学的毛志刚,对其它科目实在提不起劲来.喜欢写作的毛志刚无奈选择退学.2009年刚过完年,毛志刚便只身一人来到了深圳,想在深圳这块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小保安当上了编辑
来深后,开发廊的舅舅想让毛志刚学理发,其实这也是毛志刚父母的意见,因为父母和舅舅都认为他没有学历,而理发是个手艺活,有了一技之长,就不用担心以后的生计问题了.
但毛志刚却认为,理发店环境不适合自己,他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静下心来学习写作,同时也能专心阅读别人的作品.经过再三考虑,毛志刚在一家小区当了一名保安.
做了保安后,毛志刚利用空余时间读书,他买了不少书籍恶补,同时也向比他有学问的人请教.用毛志刚的话说,那时候,除了上班和吃饭外,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他一起做保安的赵伟告诉记者,当保安时,毛志刚床上堆满了各种书籍,每月工资基本用来买书了.
赵伟称,下了班同事都忙着休闲娱乐,唯有他,在宿舍不愿出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他回答说,想当一名诗人.毛志刚的回答常引来同事们的嘲笑.毛志刚却并不在意,仍继续埋头读书,默默写作.短短一年里,毛志刚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人为他统计了一下,这一年他读过的中国小说,外国小说,中国诗歌,外国诗歌,有一百多本.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8月8日,毛志刚在《深圳诗人》上发表了第一篇诗歌,看着自己的作品发表了,他兴奋得逢人就讲,还请同事一起吃饭庆祝.
从此,毛志刚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在随后连续两届深圳读书月主办的“中国移动杯”全国青工网络大赛,和“深圳原创手机文学大赛”上频频获奖,引起了香港诗人吴永彤的注意.2010年10月,毛志刚在深圳见到了吴永彤.之后两人成为忘年交,吴永彤经常指点毛志刚的写作.
2011年6月,毛志刚得到了著名诗人刘春的赏识,破格录取其担任文化公司的图书编辑.毛志刚在这里不但找到了合适位置,还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他把编辑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参加央视对话节目一夜成名
今年深圳读书月期间,毛志刚收到了来自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栏目组的电话,邀请他参与《首席夜话》栏目节目的录制,这一期的节目内容是与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电视剧《暗算》、《风声》等多部编剧的麦家老师进行对话,节目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毛志刚作为一名“90”后诗人,就“作家应该如何应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一题与麦家老师展开首度交锋,其后两人又就“莫言和麦家写作的周期性”话题进行讨论.毛志刚以聪明机智赢得了麦家和撒贝宁的称赞.
录制期间,撒贝宁还给了毛志刚一个朗诵诗歌的机会,撒贝宁提议他现场作一首诗.毛志刚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创作了一首题为《神奇的风》.“这录播室的神奇之风/从一盏灯里/吹出了另一盏灯/慢慢的/吹成了一片灯/这录播室的神奇之风/从一个摄像机头/吹出了另一个摄像头/慢慢的/吹成了一片摄像头/你们看着我/我看着你们/不知不觉中/在这灯光的协助下/我们都被风吹进了摄像头.”毛志刚作完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麦家老师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节目最后,主持人撒贝宁让每一位嘉宾说一句关于读书的话.毛志刚说:“读书使人成就梦想.” 毛志刚内心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文字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毛志刚与麦家老师面对面交流之后,主持人让他用十六个字来总结他对麦家老师的印象.他脱口而出:“气韵高雅,内涵深邃,谦逊内敛,卓然不群.”话刚说完,撒贝宁不住赞扬地点头,麦家老师双手抱拳向毛志刚表示谢意.
第一次参加央视的电视节目,就对话麦家老师这样的名人,让毛志刚出了“名”.不少单位和出版社邀请毛志刚参加笔会,一些诗歌刊物也向毛志刚约稿.深圳不少单位找上门来,让毛志刚写年终晚会节目剧本,还有一家单位让毛志刚写一个“诗剧本”,并且开价不菲,但毛志刚拒绝收费,并答应他们的要求.
让毛志刚应接不暇的还有,一家影视公司要拍打工妹的微电影,也找上门来让毛志刚来写剧本.
记者采访结束时,毛志刚说,目前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他的梦想是通过写作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毛志刚从未气馁,一直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理想.
平凡小事的加速发酵源于“正能量”
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所以,它才会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
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领导干部急需提升“正能量”
首打油诗缘何能让舆论为之振奋,居然赢得了“最牛副县长”、“官场好声音”等美誉?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首打油诗里蕴藏了一股巨大的注重民生利益的正能量.相反,面对悲惨的车祸场面,为啥陕西安监局长的“微笑”却引发了舆论的非议?不仅从微笑中解读出了官员的民生冷暖,而且还微笑中聚焦出了“名贵腕表”,由此出现了一个热词“杨戴表”,据悉陕西省纪委已着手进行调查.根本原因还在于“微笑”的背后始终缺少一种为民情怀的正能量.
在时下的网络媒体中,“正能量”已逐渐成为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语.何为“正能量”?顾名思义,就是正面能量,正向能量.这是一个物理学名词,运用社会学进行解释,那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在当前这个意识多元化的时代,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面对诸多社会困惑的关键时期,我们渴求一种强大的正能量作为支撑和坚守.作为党员干部尤其需要提升这种正能量,因为我们有8000多万党员,有上千万的公务员,在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这些党员干部就是顶梁柱,所以让党员干部不断的提升正能量,就能破解一切困难和问题,反之,则会严重制约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
提升党员干部的正能量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确保宗旨意识是根本.正能量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正能量发端与人的思想意识,作为党员干部如果没有坚定的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就难以在内心产生强大的正能量,就不可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宗旨意识是正能量的核心,只有始终坚持对党的理论及方针政策的学习,才能维系和巩固好这个核心能量,才能常怀爱民之心,恤民之情,才能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风清气正.
强化制度约束是关键.正能量的产生始终与负能量相随相伴相斗争,所以维系好正能量的制度约束机制是关键.党员干部身处在这个欲望丛生的时代,靠自身的坚定思想意识是一方面,但进行严格的制度约束又是另一方面.有些党员干部在一段的时期、一定的位置,能够坚持自己的党性原则,能够维持好心中的正能量,但随着时位的变化,如果没有制度的监督,就会让正能量消失殆尽,就会让私心杂念占上风,就会生出许多权力乱象,就会让自己滑向腐败的深渊.
让“正能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在危难时刻克服身体严重不适,用生命最后力气刹住车,靠在路边让乘客安全下车,哈尔滨市32路公交车司机郑新鑫被追授为三星级公交驾驶员称号.冰城再现最美公交司机.(2012年11月05日《黑龙江日报》)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最美司机吴斌,德州“最美女医生”刘秀丽,邢台最美女医生余文丽……
最美司机、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农民……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正释放着一种最有力的“正能量”.他们仁者爱人、光明磊落的情怀,不仅感人肺腑,而且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进而悄然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的“蝴蝶效应”.
何谓“正能量”?
即正面能量,正向能量.或者说,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温馨幸福的动力和情感,都是“正能量”.
任何一个时代中生成的流行语的背后都有深意,也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恰如物理学名词“正能量”,早已不是简单的本意,而已上升为充满象征意义的一种信息,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它表达着我们扭转逆境的渴望,追求幸福的期待.
不是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你知识很多,能力很大,能量很强.假如这种能量用在正道上,就是“正能量”,就会有所成就,利人利己,福祉无限;假如用在邪道上,就是“负能量”,不仅一生一事无成,还可能害人害己,祸殃无穷.
为什么有人满眼“灰暗”,有人却“阳光明媚”?为什么有人有太多的“伤不起”,有人却能乐观豁达地恬然一笑?为什么有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为什么有人并不富裕,却满脸洋溢着知足的微笑?笔者认为,其中有心态问题,但更因自身免疫力弱,周遭负面信息入侵较多.要知道,负面信息产生的负能量,也会击溃一个人,甚至感染一个社会.所以,我们应把内心负能量华丽转变为正能量,并尽量缩短转化时间.
事实上,每人都带着正、负两种能量,也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能量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有正有负,不生不灭,相辅相成,并可相互转换.你不可能凭空从外界抓来一把正能量贴在身上,也不可能把负能量完全地赶出你的世界.但可做的是,找回并发掘自己的正能量,坚定我们的信心.
让自己充满正能量,首先要找一些正面的事去做.
对于一个单位、一个社会而言,“正能量”多了,“负能量”就少了,就没立足之地.比如,积极向上、善良诚信、公平公道多了,悲观无聊、猥琐阴鸷、贪婪自私就会少,等等.前者是正能量,散发一种强磁场.与这样的人交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能让人感受到浩然正气,让你活得风生水起,阳光明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而后者正好相反.
人心与社会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同时,也需激发、提升和传递“正能量”.它是美化大千世界的光与热,是消除社会毒瘤的白血球,有利于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扬善抑恶,蔚然成风.只有“正能量”被积聚、被点燃、被运用,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充满力量和温暖,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精彩和幸福.
再问: 那我写环境得算跑题吗
再答: 你选一篇与环境有点相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