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一个民族介绍,写出它们穿什么衣服,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过节时有什么活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4 12:57:02
我国的一个民族介绍,写出它们穿什么衣服,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过节时有什么活动?
彝族
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向天坟,其实就是古人用以观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蒙古大草原的写照.今天,让我带你们走近蒙古族吧.
一、概述
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以从事畜牧业为主,所以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在公元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族,建立蒙古汗国的铁木真被推为大汗,汗号“成吉思”,1206年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改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大元”,1274年攻下南宋首都临安,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蒙古族人统治中原90年之久.
二、居住环境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依水草而居,所以蒙古族人民发明了蒙古包,在蒙古包的中央,有一个火糛,在火糛的上方,有一个天窗,用来通风换气,这种样子的房子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在安装时,只要骨架挺起来再把羊毛毡铺在骨架上就可以了.两个人安装不需一个小时.拆卸时,只要把羊毛毡拆下,把骨架散开即可.一但发现水草肥沃之地,游牧民便可支起蒙古包,小憩数日,直到水草啃尽,再拔营起寨继续寻找下一个肥沃之地.
三、那达慕大会
每年七八月间,蒙古草原牧业繁茂,牛羊肥壮,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就在这时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游戏”的意思.在那达慕大会届时,蒙古牧民全家带上蒙古包,赶着牛羊,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举办地,在这里卖掉牲畜羊毛和各种皮张,然后购买各种日用品,会上要请剧团、歌舞团表演节目,还要举行各种比赛.
四、特产
蒙古族自治区的特产是牛羊肉、牛羊奶、名贵中药党参、黄芪、青羊血、牛黄、大蓉等,稀有金属、稀土、铌、锆、铍、金、银、钨、钼、锌储量十分可观,煤田布满全区.蒙古族的物产真丰富啊.
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劳浸”、“靡莫”等部族.当古羌人游弋到西南时,西南地区已有与其先后到达的两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向天坟,其实就是古人用以观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蒙古大草原的写照.今天,让我带你们走近蒙古族吧.
一、概述
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以从事畜牧业为主,所以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在公元1206年,统一了蒙古各族,建立蒙古汗国的铁木真被推为大汗,汗号“成吉思”,1206年忽必烈称蒙古大汗,改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大元”,1274年攻下南宋首都临安,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蒙古族人统治中原90年之久.
二、居住环境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依水草而居,所以蒙古族人民发明了蒙古包,在蒙古包的中央,有一个火糛,在火糛的上方,有一个天窗,用来通风换气,这种样子的房子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在安装时,只要骨架挺起来再把羊毛毡铺在骨架上就可以了.两个人安装不需一个小时.拆卸时,只要把羊毛毡拆下,把骨架散开即可.一但发现水草肥沃之地,游牧民便可支起蒙古包,小憩数日,直到水草啃尽,再拔营起寨继续寻找下一个肥沃之地.
三、那达慕大会
每年七八月间,蒙古草原牧业繁茂,牛羊肥壮,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就在这时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游戏”的意思.在那达慕大会届时,蒙古牧民全家带上蒙古包,赶着牛羊,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举办地,在这里卖掉牲畜羊毛和各种皮张,然后购买各种日用品,会上要请剧团、歌舞团表演节目,还要举行各种比赛.
四、特产
蒙古族自治区的特产是牛羊肉、牛羊奶、名贵中药党参、黄芪、青羊血、牛黄、大蓉等,稀有金属、稀土、铌、锆、铍、金、银、钨、钼、锌储量十分可观,煤田布满全区.蒙古族的物产真丰富啊.
我国的一个民族介绍,写出它们穿什么衣服,生活有什么特点,他们过节时有什么活动?
壮族春节的民风民俗请说清楚壮族的人每逢过节的时候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
英语小作文 :你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他们一定很漂亮吧!请写出五个句子介绍自己今天的衣着及其颜色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民族理论有什么特点?
皇上穿什么衣服
明朝穿什么衣服
太空人穿什么衣服
这对双包胎穿的什么衣服?他们穿相同衣服吗?的英语怎么说
我国有几大草原?有什么民族?和他们的风俗风情
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