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关描写月亮诗歌中了解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17:18:43
从有关描写月亮诗歌中了解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写一篇教案
写一篇教案
检阅李白的诗歌,我发觉他对月亮似乎情有独钟,不仅生和月亮有缘,死也和月亮有关.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李白;死时,又传说他去捉月亮.李白的诗歌,可谓包罗万象,内容很广,然而就连他写妻子儿女以及他所陶醉的名山大川的诗,也不过几十首,这些诗和李白写月亮简直不可比拟.他以无限的深情,向往着月亮、讴歌着月亮,特别是在晚年,这种爱更进一步地深化.一生之中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路难行》).遭白眼、受委屈,人世间竟是如此不愉快,那么什么地方最纯洁高尚呢?月亮,只有月亮了,似乎只有月亮,才能使他得到解脱,以后人们传说他去捉月亮决非偶然,不正是他追求理想去了吗?
李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动于玄肃两朝.玄宗前期,即开元年间,由于开国百年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因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开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着种种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宝年间,社会的腐朽与日俱增,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唐王朝的黄金时代转瞬即去.李白正处于这样一个盛衰更替的历史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风流倜傥,豪放不羁,爱好剑术,崇尚游侠,二十五岁前便饱览了家乡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时,写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却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极为珍贵的艺术写照:挂在峨眉山上的半轮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静之际,李白启程远行,送行的即已归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恋之情不能自己.他在这首小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是不露痕迹,不厌其重,反而显得天然浑成,随分自佳,含情缥缈,因而“古今目为绝唱”(王世懋《共圃撷余》)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谢安等古代政治家自况,因而始终不愿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巚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在这期间,他为创造条件,实现宏大抱负,辗转各地,用各种方式同各种人交往,他曾为经济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讪笑,有时他也感到苦闷和彷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他的政治热情.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为炫耀他的“开元盛世”,诏令荐举文辞秀逸之士.其时,李白正和道士吴筠隐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的间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动京师,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由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变成了骄奢淫逸的享乐天子.唐玄宗赏识李白的绝世才华,召其进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李白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旧唐书·李白传》)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词章.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阵子.然而,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将她与赵飞燕相比.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权贵大都一致讨厌李白,联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诗云: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忧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已,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销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诗,然他的壮志不在文坛,而在政坛.他作诗,竭尽心力作诗,将诗作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他有浓重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一生不能释怀.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仅把诗作为敲门砖,以敲朝廷的政治大门.李白见做不上官,实现不了抱负,再也不愿呆在朝廷受那窝囊气,由是弃了许多文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诏之位.
天宝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漫游四方.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使.此时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拢,共同抗叛.然李璘却为自己设计了一张蓝图:克广陵(今江苏扬州),取金陵(今江苏南京),割据半壁江山.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实意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荐,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这个风云动荡的机会,靠着李璘而建功立业.然而,他这一宝押错了,李璘并非具有领袖素质的皇子,不出两个月,就遭到兵败被杀的下场.李璘败后,其性质被定为唐廷的叛逆,作为幕僚的李白,被唐肃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仪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中途遇赦,归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来的蜀僧去长安,李白追忆峨眉山月,感慨万分,写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李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零一年),主要活动于玄肃两朝.玄宗前期,即开元年间,由于开国百年统治者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安定社会,因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开元盛世”的背景后面仍然滋生着种种矛盾,所以到了玄宗后期,即天宝年间,社会的腐朽与日俱增,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唐王朝的黄金时代转瞬即去.李白正处于这样一个盛衰更替的历史时期.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风流倜傥,豪放不羁,爱好剑术,崇尚游侠,二十五岁前便饱览了家乡蜀中的名山大川,二十六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时,写了一首有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二十八字,却为峨眉山月留下一幅极为珍贵的艺术写照:挂在峨眉山上的半轮明月,倒影在平羌江中.夜深人静之际,李白启程远行,送行的即已归去,孤寂之感油然而生,眷恋之情不能自己.他在这首小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但是不露痕迹,不厌其重,反而显得天然浑成,随分自佳,含情缥缈,因而“古今目为绝唱”(王世懋《共圃撷余》)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常以管子、晏子、孔明、谢安等古代政治家自况,因而始终不愿通过科举入仕,但是一生都在渴望“由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巚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出蜀漫游了十六年.在这期间,他为创造条件,实现宏大抱负,辗转各地,用各种方式同各种人交往,他曾为经济所困厄,曾遭到一些地方官吏迫害,曾受到腐儒的讪笑,有时他也感到苦闷和彷徨,但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挫伤他的政治热情.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 ,唐玄宗为炫耀他的“开元盛世”,诏令荐举文辞秀逸之士.其时,李白正和道士吴筠隐居于浙江的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首先受到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贺知章的间接支持,加之李白早已名动京师,因而唐玄宗也派人召李白入京.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由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变成了骄奢淫逸的享乐天子.唐玄宗赏识李白的绝世才华,召其进京,只是想利用李白的诗章,歌颂升平,增加宫廷生活的乐趣.当他受唐玄宗之诏前往长安前,曾洋洋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到了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一见李白就说:“此天上谪仙人也.”(《旧唐书·李白传》)踌躇满志的李白,误以为前程灿烂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帷幕,从此可以大展身手,实现他的抱负.然而,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他只是供奉翰林,隔三差五为唐玄宗献上华美词章.君主高兴时,亲自为他调羹,以示宠爱.宠爱不是敬重,李白不过是唐玄宗的高级玩物.看出自己在君主眼中真正的地位后,李白很是痛苦了一阵子.然而,他没把这痛苦放在脸上,而是化入了酒中.虽“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除了酒,别无其他消愁的法子.他和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常在一起,把酒喝得烂醉,人称“酒八仙人”.酒喝得多了,原本很狂的李白,现出了更放荡的狂态.他是自视甚高之人,从来就看不起那些权贵,此时胸中有气,索性将权贵当成了他玩弄的对象.他借着醉意,斜卧在殿堂上,吆喝着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为报复,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奉诏而作的《清平调》中“借向汉家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句将她与赵飞燕相比.由是,杨贵妃使出了她的手段,阻止唐玄宗给李白实职.李白的狂态,不止是得罪了高力士一人,而是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权贵大都一致讨厌李白,联手把他逼在清客的位置上不得动弹.
李白在京师长安仅被闲置于翰林院,非常不满现状,曾写《古朗月行》,隐而喻之.诗云: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双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神仙所居的瑶台里的镜子飞到天上.传说月亮升起的时候,首先看到月中仙人的两只脚,当看到月中桂树时,才发现月亮有多圆呵!月宫的白兔捣药是给谁吃的?接下来便染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了.以蟾蜍蚀影,阴精沦惑为喻,对玄宗的荒淫享乐与杨国忠等谗谄蔽明,表示了忧怨和沉痛.
由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抱着“不屈已,不干人”的态度去“平交诸侯”,所以屡遭奸佞谗毁,“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为此,李白闷闷不乐,时常对月自诉,借酒销愁: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李白成名在诗,然他的壮志不在文坛,而在政坛.他作诗,竭尽心力作诗,将诗作得登峰造极,却不想以诗人身份终老此生.他有浓重得化不开的政治情结,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一生不能释怀.如同当时所有诗人一样,仅把诗作为敲门砖,以敲朝廷的政治大门.李白见做不上官,实现不了抱负,再也不愿呆在朝廷受那窝囊气,由是弃了许多文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翰林待诏之位.
天宝三年(公元七四三年),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漫游四方.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丰富的经历,宽阔的眼界,使他酿出了更神奇、更瑰丽、更豪迈的诗篇.看似闲云野鹤的李白,作诗虽取得了四海仰望的成就,然这仅是他在借抒胸臆.他决然没有出世的念头,也没放弃与生俱来的抱负,一直在寻找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西奔巴蜀的途中,任命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使.此时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要求李璘率所部向他靠拢,共同抗叛.然李璘却为自己设计了一张蓝图:克广陵(今江苏扬州),取金陵(今江苏南京),割据半壁江山.李白不知李璘的真实意图,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毛遂自荐,成了李璘的幕僚.他想抓住这个风云动荡的机会,靠着李璘而建功立业.然而,他这一宝押错了,李璘并非具有领袖素质的皇子,不出两个月,就遭到兵败被杀的下场.李璘败后,其性质被定为唐廷的叛逆,作为幕僚的李白,被唐肃宗判了死刑.幸得郭子仪的解救,李白才改流夜郎(今贵州桐梓县) ,中途遇赦,归至江夏(今湖北武昌),恰逢峨眉山下来的蜀僧去长安,李白追忆峨眉山月,感慨万分,写下了《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