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黄河几千年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8 00:58:28
黄河几千年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快
少点
黄河几千年前什么样?现在什么样?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快
现在:【河流】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雄鸡心脏的动脉.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犹如无数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长度5464 千米,源头海拔4675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 752442平方公里,源头在青海省,注入渤海,上、中游分界点:旧孟津.发源地:巴颜喀拉山的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源头.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黄河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以前:下游不是从山东入渤海,而是从河南汇入淮河,流入东海.
泥沙多的原因:上游(黄土高原)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从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可证实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的雏形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后诸侯国家兴起,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一时一地出发,在大河两侧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堤防.规模比较大的和比较长的就成为我国早期的长城了.文字记载十分确切的是在西汉汉哀帝即位之初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继鲧、禹之后较早提出创见并且见于正史记载的重要治黄方略.贾让当时面对的黄河下游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悬河”,堤防宽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乱,所以他最不主张的下策是筑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张放弃旧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认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一策.”中策主张开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贾让三策均没能认真实现.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规模实施.他选定行河路线较优的线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并利用沿河大泽进行放淤,取得了无重大改道变迁的成就,一直倍受后人赞赏.但是这种安澜毕竟是相对的,大量的泥沙淤积,至少隋唐五代出现了泛滥决口,更不可能有“千年无恙”的史实.值得借鉴的是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与实践.他主张南北两岸“坚筑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统,如用缕堤束水攻沙,用遥堤约束洪水泛滥,用格堤阻止滩区行洪并促进滩地落淤;为防御大洪水,又修建滚水坝分泄水.并且在当时黄河南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借助洪泽湖的调节能力“蓄清刷黄”.潘季驯治河实现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两个转折,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显然这一点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后的明、清治河举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则.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响至今.但黄河河床仍继续淤高,泥沙灾害日益积累,以致于1855年发生了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剧变.
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认为采用“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显而易见,如此治黄已将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治理对策,人们对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昔日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而今变成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在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连续52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治理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史书上清晰出现着2600多年里黄河泛滥1500次、改道26次的记载.下游决口泛滥范围,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纵横25万km2.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害.而今,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母亲河的忧患仍在.由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大大减弱,高滩滩面漫水机遇已与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情况接近,河道已趋于预警高度,悬河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生发出季节性断流的灾患,自1972年以来的27年中就有21年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仅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3],如加重了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治黄事业更为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亟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奋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见.
再问: 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