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语就是汉语吗?是以哪个地方语言为标准,北京话为标准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10 18:44:09
请问:国语就是汉语吗?是以哪个地方语言为标准,北京话为标准吗?
回答要精练。别长篇小说似的。看得都累。而且看不出大概。
回答要精练。别长篇小说似的。看得都累。而且看不出大概。
语言国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推行的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言文一致”是书面语不用古代文言,改用现代白话.“国语统一”是现代白话要以北京话为全国通用的国语.这个运动对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建立和推行,对于文体改革和文字拼音化,都有一定的贡献.
【产生的经过】
由于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在清末的后十年,就已经提出统一国语的问题.最早提到“国语”这个名称的,是当时被委任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桐城派古文名家吴汝纶.1902年他去日本考察学政,看到日本推行国语(东京话)的成绩,深受感动,回国后写信给管学大臣张百熙,主张在学校教学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推行以“京话”(北京话)为标准的国语.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设立“国语编查委员会”,负责编订研究事宜.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决议在京城成立国语调查总会,各省设分会,进行语词、语法、音韵的调查,审定“国语”标准,编辑国语课本、国语辞典和方言对照表等.1912年民国成立后,召开“临时教育会议”,决定先从统一汉字的读音做起,召开“读音统一会”. 1913年“读音统一会”开会,议定了汉字的国定读音(即“国音”)和拼切国音的字母“注音字母”(也叫“国音字母”).议定以后,北洋政府迟迟不予公布.于是在1916年,北京教育界人士组织“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简称“国语研究会”)掀起了一个催促北洋政府公布注音字母和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的运动.
研究会规定了5项任务:①调查各省方言;②选定标准语;③编辑标准语的语法辞典;④用标准语编辑国民学校教科书及参考书;⑤编辑国语刊物.提出学校的“国文”教科书改称“国语”教科书.运动得到各地教育界人士的响应.国语研究会的会员4年中增加到12000多人.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师范校长会议”,决定在全国高等师范附设“国语讲习科”,专教注音字母及国语,并于11月公布了“注音字母”.同年,《新青年》等刊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这个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政府的推行机构“国语统一筹备会”,并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改“国文”科为“国语”科.与此同时,又通令修改原来的《国民学校令》,规定首先教授注音字母,改革教科书的文体和教学方法等,这样,国语运动在学校方面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国语”的推行】
“五四”以后,国语运动进入推行期.主要工作是修订注音字母方案,制订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调整“国音”标准,扩大国语的教育和应用,以及出版、宣传等.
台湾语言与族群密切相关.按通俗的分法,台湾人可分为4大族群,其中闽南人约占74%,客家人约12%,外省人约 13%,原住民为1%左右.闽南人以闽南话为母语,客家人以客家话为母语,外省人以“国语”为母语.原住民分为11个民族,分别使用不同的原住民语,并把它们当做母语.
闽南话其实是正宗的中原古语.从汉末到唐末藩镇之乱,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东南沿海;明清时期一些大陆移民渡过海峡,又把这一语言带到台湾,因此闽南话又被称为“河洛语”.后来,台湾闽南话演变出“台南腔”、“台北腔”和“宜兰腔”等,其中以“台南腔”最具代表性.
唐代以来,中国北方持续动荡,外族侵扰不断,中原各民族的语言相互融合,相互吸收,逐渐形成元代白话、明清官话,最后演变为北平话,中原古语在北方完全消失.民国初期,北平话改名“国语”,成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国民党退踞台湾后,设立“国语推行委员会”,研究并推广“国语”.由于外省人中苏、浙、闽、粤人较多,势力较大,所以台湾“国语”受到江浙方言及闽南方言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吴越腔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对异读字、轻声和儿化等语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两岸“国语”差别由此拉大.
除了上述语言外,外语在台湾也有一定地位.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人都会说一些英语.在涉外学术、商贸和旅游领域,英语是通用语.现今70岁以上的台湾人一般还会说一些日语.大量来自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的外来劳工则使用其本国语言.
大部分台湾人能够使用母语及“国语”.“国语”是岛内各族群的通用语,是学校教育使用的正式语言,是新闻、出版和公文中使用的官方语言.有研究说,在台湾各地火车站,旅客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国语”,平均约49%;闽南话次之,约 47%;“国语”∕闽南话混用约1.7%;客家话约1.7%;原住民语约0.3%;其他语言约0.3%.一般来说,越是都市地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使用 “国语”频率越高,越是农村地区,越是经济落后地区,闽南话使用频率越高.年龄越小,使用“国语”频率越高,年龄越大,使用闽南话频率越高.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使用“国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推行的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言文一致”是书面语不用古代文言,改用现代白话.“国语统一”是现代白话要以北京话为全国通用的国语.这个运动对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建立和推行,对于文体改革和文字拼音化,都有一定的贡献.
【产生的经过】
由于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在清末的后十年,就已经提出统一国语的问题.最早提到“国语”这个名称的,是当时被委任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桐城派古文名家吴汝纶.1902年他去日本考察学政,看到日本推行国语(东京话)的成绩,深受感动,回国后写信给管学大臣张百熙,主张在学校教学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推行以“京话”(北京话)为标准的国语.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设立“国语编查委员会”,负责编订研究事宜.1911年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决议在京城成立国语调查总会,各省设分会,进行语词、语法、音韵的调查,审定“国语”标准,编辑国语课本、国语辞典和方言对照表等.1912年民国成立后,召开“临时教育会议”,决定先从统一汉字的读音做起,召开“读音统一会”. 1913年“读音统一会”开会,议定了汉字的国定读音(即“国音”)和拼切国音的字母“注音字母”(也叫“国音字母”).议定以后,北洋政府迟迟不予公布.于是在1916年,北京教育界人士组织“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简称“国语研究会”)掀起了一个催促北洋政府公布注音字母和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的运动.
研究会规定了5项任务:①调查各省方言;②选定标准语;③编辑标准语的语法辞典;④用标准语编辑国民学校教科书及参考书;⑤编辑国语刊物.提出学校的“国文”教科书改称“国语”教科书.运动得到各地教育界人士的响应.国语研究会的会员4年中增加到12000多人.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师范校长会议”,决定在全国高等师范附设“国语讲习科”,专教注音字母及国语,并于11月公布了“注音字母”.同年,《新青年》等刊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开始用白话文写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这个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政府的推行机构“国语统一筹备会”,并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改“国文”科为“国语”科.与此同时,又通令修改原来的《国民学校令》,规定首先教授注音字母,改革教科书的文体和教学方法等,这样,国语运动在学校方面得到了初步的成功.
【“国语”的推行】
“五四”以后,国语运动进入推行期.主要工作是修订注音字母方案,制订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调整“国音”标准,扩大国语的教育和应用,以及出版、宣传等.
台湾语言与族群密切相关.按通俗的分法,台湾人可分为4大族群,其中闽南人约占74%,客家人约12%,外省人约 13%,原住民为1%左右.闽南人以闽南话为母语,客家人以客家话为母语,外省人以“国语”为母语.原住民分为11个民族,分别使用不同的原住民语,并把它们当做母语.
闽南话其实是正宗的中原古语.从汉末到唐末藩镇之乱,黄河沿岸的中原人陆续向南方迁移,把河洛古语带到东南沿海;明清时期一些大陆移民渡过海峡,又把这一语言带到台湾,因此闽南话又被称为“河洛语”.后来,台湾闽南话演变出“台南腔”、“台北腔”和“宜兰腔”等,其中以“台南腔”最具代表性.
唐代以来,中国北方持续动荡,外族侵扰不断,中原各民族的语言相互融合,相互吸收,逐渐形成元代白话、明清官话,最后演变为北平话,中原古语在北方完全消失.民国初期,北平话改名“国语”,成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国民党退踞台湾后,设立“国语推行委员会”,研究并推广“国语”.由于外省人中苏、浙、闽、粤人较多,势力较大,所以台湾“国语”受到江浙方言及闽南方言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吴越腔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对异读字、轻声和儿化等语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两岸“国语”差别由此拉大.
除了上述语言外,外语在台湾也有一定地位.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人都会说一些英语.在涉外学术、商贸和旅游领域,英语是通用语.现今70岁以上的台湾人一般还会说一些日语.大量来自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的外来劳工则使用其本国语言.
大部分台湾人能够使用母语及“国语”.“国语”是岛内各族群的通用语,是学校教育使用的正式语言,是新闻、出版和公文中使用的官方语言.有研究说,在台湾各地火车站,旅客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是“国语”,平均约49%;闽南话次之,约 47%;“国语”∕闽南话混用约1.7%;客家话约1.7%;原住民语约0.3%;其他语言约0.3%.一般来说,越是都市地区,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使用 “国语”频率越高,越是农村地区,越是经济落后地区,闽南话使用频率越高.年龄越小,使用“国语”频率越高,年龄越大,使用闽南话频率越高.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使用“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