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11/17 22:50:54
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
A. 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 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 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 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短
A. 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 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 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 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短
A、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又因为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说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在整个过程中都大于摩擦力.也就是说无论哪边高,合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P时,摩擦力较大,故合力较小,距离较短;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P时,摩擦力较小,故合力较大,距离较长,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P时合力做功较少,所以由动能定理,P点是动能较小;由B到P时合力做功较多,P点是动能较大.故A正确;
B、由E=fs得知,无法确定f做功多少.故B错误;
C、由动能定理,两过程合力做功相同,到底时速度大小应相同.故C错误;
D、采用v-t法分析,第一个过程加速度在增大,故斜率增大,如图1,第二个过程加速度减小,故斜率变小,如图2,由于倾角一样大,根据能量守恒,末速度是一样大的,而总路程一样大,图象中的面积就要相等,所以第一个过程的时间长;故D错误.
故选A.
B、由E=fs得知,无法确定f做功多少.故B错误;
C、由动能定理,两过程合力做功相同,到底时速度大小应相同.故C错误;
D、采用v-t法分析,第一个过程加速度在增大,故斜率增大,如图1,第二个过程加速度减小,故斜率变小,如图2,由于倾角一样大,根据能量守恒,末速度是一样大的,而总路程一样大,图象中的面积就要相等,所以第一个过程的时间长;故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
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体,高为a,宽为b,放在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上,长方体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倾角θ从
质量为m1等于2千克的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 地面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木板在F=7牛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
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A叠放在4千克的长木板上 已知A,B间动磨擦因数为0.5 在水平面拉力F作用下在光滑平面上由静止开始运
如图所示,长木板A的右端与桌面相齐,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仅用一水平恒力F将A推出桌面,在长木板开始翻转之前,木
滑块木板模型如图所示,木板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A=2kg,小铅块B放于A上,质量mB=4kg,AB之间动摩擦因数μ
如图所示,一物块P质量m=2kg,由平面上A点开始以速度v0=4m/s向A点右侧运动,物块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
如图所示,质量mA为4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间C上,木板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长木板B,木板A静止在B上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以初速度V0在置于水平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木板与木板,木板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木板
一个质量mA为4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24,木板右上端放着质量m B为1.0k的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