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一组插入稀硝酸中一组插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的原电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11:11:48
A番茄汁相当于电解质溶液,锌、铜和番茄汁构成了原电池,锌比铜活泼,因此锌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是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锌通过外电路流向铜.锌逐渐溶解
Zn,氧化,2H++2e--->H2,Zn+H2SO4--->ZnSO4+H2Cu,铁,Cu-2e--->Cu2+,Cu+2NO3-+4H+--->Cu2++2NO2+2H2O再问:负极材料为什么不是
1.铜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2.铁片和石墨电极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氯化钠溶液中,正极电极反应式
D.负极(活泼金属做负极)
1)导线上有0.1mol电子通过,则铁失去0.1mol电子,质量减少0.1*56=5.6g铜的质量增加0.1*64=6.4g2)反应式为Fe+CuSO4=Cu+FeSO4所以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
将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入插入稀硫酸中,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锌、铜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锌片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则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选D.
应该是负极吧发生吸氧腐蚀Cu-2e-=Cu2+O2+2H2O+4e-=4OH-铜作负极
CU和Zn插一个番茄是原电池,Cu和C插一个番茄是电解池
锌活拨性大于铜,所以锌先失去电子,因为导线的导电能力大于溶液的导电能力,电子通过导线到铜,然后溶液中带正电荷氢离子向铜片移动,接受铜片上的电子产生气泡,就是氢气.在这个装置中电子由锌向铜转移,流出电子
解题思路:根据原电池原理,能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作为负极考虑解题过程:varSWOC={};SWOC.tip=false;try{SWOCX2.OpenFile("http://dayi.prced
那当然是铁负极了Fe-3e=Fe3+铜为正极4H++NO3-+3e=NO+2H2O如果换成浓硝酸的话那就变了铜为负极因为浓硝酸会钝化铁而不反应
不是,在原电池里一般只称正极负极.电解池里才有阴极阳极
在这道体中,考查的是铝遇到浓的酸会钝化组1:Cu+4HNO3=Cu(NO3)2+2NO2+2H20其中负极是:Cu—2e=Cu2+(就是2价铜离子)组2:2NaOH+2Al+2H2O=2NaAlO2+
负极Fe-2e=Fe2+正极2H++2e=H2再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中Cu2+>H+,为什么会是H+再答:你弄错了吧,这是原电池啊,溶液里没有铜离子,只有氢离子,铜是金属铜,只是因为铜与铁存在电势差,
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是铜片上(产生无色气体)原因:H+在铜片上被还原,2H++2e=H2↑锌片(溶解),原因:Zn被氧化为Zn2+进入溶液
插入浓硝酸时铝会发生钝化反应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此时铜片失电子成为负极,铝在氢氧化钠溶液里失去电子成为负极,铜片上反应为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选A,记住铝在氢氧化钠里的还原性比镁还要强,这是特点,而
锌片溶解,电流表指针转动,铜片上有气泡.原因:锌和铜通过导线连接插入同一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电子通过导线从锌流向铜,在铜表面被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生成氢气,所以铜片上有气泡,
铜片-锌片-稀硫酸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析出,发生还原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溶
锌逐渐溶解,铜片有新的铜生成,溶液颜色变浅,电流表指针偏转
1、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无现象2、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锌片逐渐溶解3、锌和铜构成原电池,锌逐渐溶解,铜片上有无色气体逸出.原电池反应:负极(锌片):Zn-2e-=Zn2+正极(铜片):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