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500字 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23 16:38:21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500字 论文
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2500字 论文
第一篇: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高等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首先要提高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那将是教育的悲衰.
  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管理,包括公德行为方式的选择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践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自身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朋友:心诚则灵!
  第二篇: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
  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
  文试就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德教育做出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
  近年来,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
  社会公德教育逐步重视并得以大力加强, 特别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 各学校都积极
  宣传贯彻, 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
  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
  提高,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
  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能在行为层面
  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
  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
  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认同遵守公民
  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
  会公德失范, 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
  比如: 公共卫生习惯差, 随地吐痰, 乱丢杂物, 在
  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 违反学校规章
  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就餐时任意插
  队, 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态度不端正, 考试
  作弊屡禁不止; 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
  还; 基础文明行为失范, 不能尊老爱幼, 尤其是男
  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艰
  苦奋斗精神差,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 不讲节
  俭, 互相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 不能
  爱护公共财产, 图书失窃, 教室、实验室、宿舍等
  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 等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
  大学生的主流, 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 因
  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 而且对学生的健
  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 学校教育的缺陷造成了学生社会公德观的缺失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
  共同利益的反映, 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 重
  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
  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
  陷, 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
  和得失, 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
  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
  政治等重视不够, 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
  性、长期性, 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 多
  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 教育内
  容重理论、轻实践, 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 学
  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 道德行为能力不强, 进而
  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
  (二) 家庭教育功利化思想制约了学生良好社公德行为的形成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绝大多数家庭都认识到
  了教育的重要性, 极为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也
  愿意花费时间去督促引导孩子的学习.但大多数家
  庭忽略了对孩子的社会公德教育, 普遍存在重智力
  轻德育的倾向.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部分父母或长辈对
  孩子宠爱有加, 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
  犯的错误, 无原则地原谅, 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
  长此以往, 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
  习气, 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 就会表现为目
  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
  重, 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同时, 很多父母也忽视
  了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现
  实中, 很多父母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注重个人形
  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三)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社会公德认 知出现偏差
  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
  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
  成的阶段, 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 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
  影响,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
  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
  是大话、空话、套话, 使其在调节、约束人们行为
  方面的作用弱化, 良好社会风气受到污染.面对社
  会上诸多的道德行为, 一部分大学生放弃了高尚的
  精神追求, 价值主体的唯我化、价值取向的功利
  化、价值评价的利己化, 致使部分学生重利轻义、
  重个人轻集体、重眼前轻长远,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 任感.
  (四)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其社 会公德失范的内在原因
  作为当代大学生, 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
  富于想象力、勇于创新的特点, 另一方面辨别是非
  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差,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还没有完全成熟, 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
  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
  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
  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 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
  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 使人生价值发生倾
  斜, 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 厌倦、自暴自
  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 很容易沾染打牌、抽
  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 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
  待人, 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
  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 孤
  独、沉默、消极、冷漠, 甚至性格扭曲, 这也影响
  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 如果处理不好, 将严重
  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三、做好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 进一步优化校园公德环境, 切实强化对 大学生的公德教育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影响作
  用, 良好的公德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促
  进作用.就学校公德环境的优化来说, 一方面要重
  视人文环境的培育.首先, 教育者要提高自身道德
  素养,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的人
  格魅力和作用来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其次, 要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
  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公德教育的积极 性,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际行动动维护学生形象、维护自身形象, 提高公德修养.第
  三, 积极发挥舆论在学校公德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倡导公德意识, 推崇先进模范, 宣传优良的社会公
  德事迹, 谴责不讲公德的行为, 鞭挞丑恶现象, 从
  而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讲公德、唾弃不文明行为的良
  好公德环境.另一方面要做好校园美化工作, 以整
  洁优美的物质环境熏陶人, 感染人, 促进学生良好成长.
  (二) 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 要
  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
  想品德课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
  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
  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
  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
  生, 以“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
  自强, 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
  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 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
  公德规范, 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有意识地
  不断实践, 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 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锻炼
  (三) 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加强社会公德日常
  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联系实际、向人
  民群众学习, 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克服思
  想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培养大学生具有为人民服
  务和献身精神的重要环节, 也是最直观、最生动有
  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
  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
  并力求使各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种制度, 以保证这
  些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大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
  动, 可以深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
  就, 发现人民群众伟大, 增强劳动观念, 在实践中
  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进而增强他们的道德需要,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
  (四)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
  教育课,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情境中
  去感知体验, 从而在其中解决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
  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
  态与公德行为习惯; 根据形势需要, 各高校要成立
  心理咨询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学生心理
  档案, 了解学生心理状况, 为一些处于不良心态的
  特别不良道德心态的学生咨询, 帮其分析导致困境
  的原因, 使之摆脱矛盾和困扰, 正视自己的情况,
  找到如何解决不良心态的方法, 及时消除致使心理
  精神疾病的不良因素; 定期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
  座, 并通过开展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的主体心
  理辅导, 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 保持身
  心健康发展.
  (五) 优化社会大环境,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
  氛围,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
  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 都要受到环境氛
  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是搞好社会
  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社会公德
  水平的提高, 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
  以提升.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
  众媒体的作用, 以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正气, 为社
  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 要在全社
  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 利用道
  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
  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 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
  中, 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第三,
  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
  的法制环境, 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