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句子中一般有哪些成分?如主语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9 03:07:54
句子中一般有哪些成分?如主语拉.
要求写出全部成分,并且解释一下这些的成分,我语文不杂滴,帮个忙,
句子中一般有哪些成分?如主语拉.
语法即语言结构的规则. 人们说话的时候,如果只用某个单词表示某种意义,而不把部分单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是很难表达比较完整和复杂的思想的.比如说“语言”、“我们”、“学习”这三个词,可以排成多种组合方式,在汉语造句的习惯约束下,只有“我们学习语言”这一种组合方式是合乎规则的,否则听话人就不能理解你的意思.可见,语言里的用词和造句,必须遵守约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语法.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给语法下的定义是:“语法是词的变化规则以及用词造句规则的综合”,即词法和句法规则. (一)词法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像海洋一样辽阔无比,每个词汇代表着不同事物的概念和状况,反映着不同的景象和情感,各种词汇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丰富多彩的语言,使之能够表现出各种情(情感)、景(景象)、人物以及大千世界中千差万别的变化. 词汇组合成语言,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几乎都是语言文字巨匠,都是精通语法词法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继司汤达、巴尔扎克之后成就较大的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非常虚伪的悲剧性人物;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失败,由此说明用个人主义来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以《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等96部小说构成的小说集,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思想,非常生动,十分深刻.恩格斯谈到巴尔扎克的时候,称赞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并且说:“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些文学作品,都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人物思想的.这些文学作品的成功,都是与作者善用语言文字、精通语法、巧于遣词造句分不开的. 福楼拜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因此,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惟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行动,惟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惟有一个形容词,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看了福楼拜的这一番话,我们就更加明白文学大师的作品成功,与他们讲究用词、严格选词、精通词法,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 人们交流思想,必须凭借句子,把句子加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个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这就是词. 如“我爱祖国的山河”,这个句子,可以分成5个组成单位,也就是5个词,它们表示一定的事物或现象,或者表示事物、现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它们都分别表达一定的意义. 词的分类: “我爱祖国的山河”一句中,“我”——代词,“爱”——动词,“祖国”、“山河”——名词,“的”——助词. 由于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因而,还应该把抽象的词语返还到客观实际中去,才能找到各种词语的特定意义,从而正确地理解和使用. 如明代的文学家徐文长,在晚年将其生活读书的心得写成对联,以“勉励自己又告诫后辈”,他写的上下联文字完全一样,均为“好读书不好读书”.粗粗看去,觉得简单,细细品味,便会觉得意味不同,意境深远. 力求用词美,是古今中外杰出的语言艺术家,倾注毕生心血努力而为的.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曹雪芹用十年心血创作的《红楼梦》而家喻户晓,风靡世界,他是“看来字字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无一不是语言上的巨匠.他们用词非常讲究,力求准确.孰不知,马克思常常化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一丝不苟,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列宁在演讲时能调动上万个字,非常重视“文字上的修饰”.因此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毛泽东既是人民的领袖,又是伟大的诗人,他对诗词是刻意推敲、潜心润色,努力使词句完备臻美.如他的《七律·长征》诗词中,原诗句是“金沙浪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了更贴近现实,改成“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老舍先生曾说:“文学语言不仅负有描绘人物、风景,表达思想、感情,说明事实等等责任,它还须在尽责之外,使人爱读.它必须美,环肥燕瘦,各有各的美,文笔亦然:有的简劲,有的豪放,有的淡远,有的浓艳……美虽不同,但必须美.”他为了选择美的词,常常是改了又改,反复推敲,直到最满意为止.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外国人学汉语,将老舍的文章当成课本,足见老舍的语言规范. 有人统计,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用过24000个词汇,用词极其丰富.法国作家莫泊桑,从不满足“差不多”,直至寻找到合适的词.原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把选择准确的词语,比作“镭”的开采,他说:“一个字要安排得妥当,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 用词要规范化,要能准确选择,就得掌握丰富的词汇.丰富的词汇从哪里来?途径有二:一是从书本中学,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二是从生活中学,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只要用心学、留神记、天天用,久而久之,就能聚沙成塔,得心应手. (二)句法 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独立意思和相对完整思想的语言单位. 句子的构成成分,可以分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个句子通常有几种成分构成. 【例1】 科学的 春天 已经 到来 了. 定 语 主 语 状 语 谓 语 补 语 【例2】 报春的 大雁 飞过 广阔的 田野. 定 语 主 语 谓 语 定 语 宾 语 句子规范化,一要注意应有的句子成分不能残缺,残缺了就会造成句子不通;二要注意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子成分搭配不当则不规范;三要注意词序排列顺当,如数量词组,一般应放在形容词前面,如“这件事包含着深刻的一种教训”.这个句子不通顺,改为“这件事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教训”,就通顺了. 有时为了造成语言的新颖、活泼,而创立一种语法的变体形式,它既符合语法规范,也不存在句子结构的错误,那是允许的. 一种是名词句的变体形式.名词在句子中一般做主语、宾语,有时还可做定语,但纯粹由名词组成的句子也有,如:名词谓语句“叶挺广东惠阳人”;“陈胜者阳城人也”,这是常式句,古今都有.常规句法应为“……是……”,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有一种反常的名词句,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中“五月——麦浪,八月——海浪”.按常规的名词判断句解释,“五月是麦浪,八月是海浪”显然不通,它实际的含义是说“五月里,田野上麦浪滚滚;八月里,大海碧波荡漾”. 还有一种是易位组合的变异句式.按照常规,句子成分都有比较固定的排列位置,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或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一些文学作品也有例外现象,如“吃饭了吗?你.”这就把谓语提到了主语前面;又如“美丽的家乡,我们的.”把定语移到了中心语之后.这是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打乱句子成分,将句子成分易位,这不属于错误. 句子,除单句外,还有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的. 复句主要分为联合复句(并列、承接、选择、递进关系)和偏正复句(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取舍关系)两大类.此外还有多重复句及紧缩复句. 复句的句法规范化,除应注意单句运用中的一般问题外,还要注意复句运用中的特殊问题,如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结构混乱、层次不清及关联词语应用的错误等等. 总之,教师语言规范化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语音的规范化,其次是语法的规范化.应当尽量多用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不要用一般人听不明白意思的方言和行话,正确运用专业术语.方言只能在某一地方使用,行话只能在某一行业范围内使用,专业用语只能在某一专业工作范围内使用.这些不是说绝对不能用,而是说要掌握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