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历史上的名人事例,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23 19:54:26
历史上的名人事例,急
历史上的名人事例,急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霍去病在显贵的待遇和面对国家的责任之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在遭受政治上的无情打击之后,他既没有消极颓废,随波逐流,更没有降志曲节,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革命导师马克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在新中国刚刚建成的时候,钱学森同志开始争取回归祖国,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物质生活,选择为祖国服务,他成为了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1. 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历经艰辛,走千山万水,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3.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4、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二、教育:
  1.曾参的妻子赶集为让儿子不要跟去,口头许诺儿子回来后,给儿子猪肉吃,曾参知道后,毅然杀猪给儿子,身教重于言教教子.
  2、王献之问父亲王羲之写字的秘诀,王羲之有感于自己“临池学书”,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教育儿子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我写字的秘诀了.”王献之照办,果真也成为了大书法家.
  3、周公诫子.他告诫儿子,“创业难,守业更难”.自己爱惜人才,握发吐哺.教育儿子;贵为天子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三、勤奋治学:
  1.司马光是宋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贪睡.“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继续坚持奋笔疾书,最终编成了《资治通鉴》.
  2.王羲之为学好书法,临池学书,天长地久,整个池水尽被染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
  3.西汉学者匡衡家贫而好学,夜晚无灯,凿壁偷光,终成知识渊博的学者.
  四、时间、成就
  1、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五、逆境奋起
  1、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逆境奋起,打败强国——楚国;可是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2、球王贝利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他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坚强的斗志,每天坚持练好足球,经受困难的磨练,方能成为球王.
  六、走出成败
  1、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2、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他躲在雨中的看到,蜘蛛快结成的网不断被风雨吹坏,仍然继续在结网,于是重整旗鼓在滑铁卢战役一举打垮拿破仑.
  七、善于积累
  1、诗人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2、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八、团结、豁达
  1、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位居廉颇之上,受到大将军廉颇的嫉妒,扬言要找蔺相如麻烦,蔺相如以豁达心胸对待,驱车屡屡避开,对部下说:赵国为什么能不受外来入侵,只因为有我和廉颇存在.廉颇知道后深感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将相和的美名得以流传.
  九、自尊、骨气
  1、、陶渊明为官清廉,“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诗文.
  2、晚年贫病交加的大文学家朱自清,一身铮铮铁骨,富有骨气,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3、南宋抗战将领文天祥,面对元朝的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屈服,宁死不屈,以身殉国,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永垂史册.
  十、自信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爱因斯坦对此不屑一顾,十分自信:“假如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人反驳就足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2、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坚信放射性元素存在并能提炼出来,经过几百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稀有元素——镭;
  十一、挑战命运
  1、音乐家贝多芬,晚年面临着双耳失聪的严峻考验,还是没有停止对音乐的追求与进取,毅然创造了.
  2、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会盲文,生活乐观,积极进取,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文章,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当时成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十二、怀疑好问
  1、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难倒老师,受到老师夸奖“此非常儿也”.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进行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十三、改革创新
  1、商鞅变法强秦.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他帮秦孝公进行两次重大改革,“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度”等.他的改革,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十四、求学尊师
  1、程门立雪.北宋杨时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雪中等候.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
  十五、勤学苦练
  1、王羲之苦练书法.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习书法.他在绍兴兰亭“临池学书”,苦练了20年.他经常在池里洗笔刷砚,竟把池里的水染黑了.
  十六、忍辱负重
  1、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十七、廉洁不贪
  1、杨震“四知”羞王密.古代杨震上任时途中.王密为报推举之恩,晚上前往驿馆拜见杨震,并奉献黄金十金.杨震连连摆手拒绝.杨震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把黄金扔给王密,王密羞愧而退.
  十八、不耻下问
  1、白居易虚心请教.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为后人传诵.
  十九、追求不止
  1、科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对事业的挚爱是他在“空间,物质、时间”领域里成为第一流的物理学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一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用豁达的心态乐观地对待生活.
  二十、生活节俭
  1、比尔.盖茨和朋友开车到希尔顿吃饭,他生活一贯不铺张浪费,自己的车子不停在贵宾车位上,坚持把车停在普通车位上.
  2、鲁迅曾有条裤子补了好几个补丁,他母亲交代鲁迅的朋友孙伏园给换条新的,鲁迅执意不肯,仍然坚持再穿用着.
  二十一、执法、清廉
  1、汉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董宣严格查办,格杀公主家奴,公主向皇帝告状,他宁死不屈,一身廉洁为官,受皇帝重赏.
  2、宋代包拯为官清廉,任端州知府时,端州盛产砚台,为官多年,可他每年没有多拿一块砚台回家.他克己奉公,为官清廉,告诫子孙:“不从我志者,不是我的子孙.”
  二十二、以身殉职
  1、任长霞公安局长,为官秉公执法,除暴安良,一心为民,保一方平安,任职期间破案一百多起,以身殉职,献出宝贵的生命.她体现人民警察生死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十三、为国爱民
  1、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热爱国土,喊出:还我河山.关心百姓疾苦,军队过处,秋毫无犯.对将士以礼相待,金兵传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最终以死报国.
  二十四、诚实守信
  古代有蔡勉旃,朋友寄他千金而没有立字据.朋友死后,他如数送还,还说:“券在心,不在纸”.他做人重情谊,守信义,受后人敬仰.
  二十五、尊老、礼让
  1、毛泽东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2、三国时,孔融四岁,就懂得能把大梨让给哥姐吃.孔融以谦礼待人的美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
  摘自网络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