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试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试述两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10 10:21:30
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试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试述两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历史
1.背景: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军队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
末代皇帝与“皇族内阁”(16张)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前的中国(20张)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意义:
首先,辛亥革
武昌起义门(20张)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2.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队额传播打下了基础
3.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1946年3月1日至17日,在国民党为批准政协协议而召开的六届二中全会上,国民党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受到了激烈攻击.蒋介石公然声称,要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以武力解决"中共问题"的言论更是一时甚嚣尘上.由是,这次会议便成为国民党决心推翻政协协议、抛弃和平建国而转向内战分裂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国民党在内战升级、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半遮半掩的小打很快转向公开的放手大打,继之完全走上以武力实现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专政建国目标的分裂内战之路.于是,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否定和推翻便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直接政治原因.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军队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
末代皇帝与“皇族内阁”(16张)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前的中国(20张)
兴中会主要在华南一带开展活动,光复会在江苏,浙江,上海一带开展活动,华兴会主要在湖南开展活动,共进会在长江流域开展活动,而后来成立的同盟会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一个松散同盟,同盟会会员还在各地建立了各种同盟会的外围组织.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
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意义:
首先,辛亥革
武昌起义门(20张)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2.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队额传播打下了基础
3.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广泛地动员了工农群众,开创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1946年3月1日至17日,在国民党为批准政协协议而召开的六届二中全会上,国民党参加政协会议的代表受到了激烈攻击.蒋介石公然声称,要对政协协议"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以武力解决"中共问题"的言论更是一时甚嚣尘上.由是,这次会议便成为国民党决心推翻政协协议、抛弃和平建国而转向内战分裂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国民党在内战升级、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半遮半掩的小打很快转向公开的放手大打,继之完全走上以武力实现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专政建国目标的分裂内战之路.于是,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否定和推翻便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直接政治原因.
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试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试述两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关系?
下列哪些事件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义和团运动4.辛亥革命5.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国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两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主要是因为这场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