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普鲁士与德国有什么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23 16:59:34
普鲁士与德国有什么关系?
普鲁士与德国有什么关系?
普鲁士,欧洲历史地名.一般是指17世纪至19世纪间的普鲁士王国.由于普鲁士在短短二百年内崛起并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普鲁士有时也是德国近代精神、文化的代名词.
普鲁士地区古代的居民为古普鲁士人,属波罗的种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12世纪时,德国人的殖民运动进入波罗的海东岸地区,1170年波美拉尼亚的索比斯劳公爵在普鲁士地区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即但泽附近的奥利瓦修道院.1224年该修道院被普鲁士人焚毁.1226年,波兰国王之子、马佐维亚公国首领康拉德公爵(条顿骑士团成员)的领地也遭到普鲁士人袭击,以此为契机,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发动了为时近200年的东征运动,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并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语.16世纪后,普鲁士人消亡.
条顿骑士团统治下的普鲁士地区在名义上属于教皇领地,但教皇只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为了吸引定居者,条顿骑士团依据汉萨同盟法律,在其领土上兴建了一系列自由市.1379年条顿骑士团加入汉萨同盟.
1370年波兰王室绝嗣,1386年波兰国王的女儿海德维希嫁给立陶宛大公,波兰与立陶宛联合,此后对扼守其出海口的条顿骑士团发动了一连串的进攻.在1410年7月15日的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和立陶宛联军,被迫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除赔款600万格罗申外,还将但泽城置于波兰主权之下.1466年条顿骑士团再度战败,在第二次托伦和约中被迫割让包括但泽和马林堡在内的西普鲁士.这些地区被称为“王室普鲁士”.条顿骑士团保留普鲁士的残余领土,但被迫效忠波兰国王,成为波兰的附庸国.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伯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1525年他宣布改信路德宗,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教廷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伯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阿尔伯特之子阿尔伯特·腓特烈死后无子,普鲁士公国遂由其长女之夫、勃兰登堡选侯国的约翰·西吉斯蒙德(属霍亨索伦家族)继承,建立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此举为霍亨索伦王朝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1660年的瑞典-波兰战争中,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普鲁士王国
1701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腓特烈·威廉之子)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借以换取国王称号.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并从此展开了普鲁士王国200多年的显赫历史.
由于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专制传统,普鲁士的军队向来以纪律严明、教育素质高著称,尤其是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以骄勇善战著称.他在1740年继承王位,即位7个月之后即进攻西里西亚,从而引发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通过战争,腓特烈二世树立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并将普鲁士变为一个军事国家.腓特烈二世同时还从伏尔泰那里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改进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 腓特烈二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继承王位后,先后购买了安斯巴赫侯国和拜罗伊特侯国,并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国大革命后,普鲁士参加反法同盟,但败于法军,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国兼并莱茵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即位)于1806年10月参加反法战争,随即在耶拿败于拿破仑,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鲁士和法国在涅曼河的提尔西特缔结和约,普鲁士割让16万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兰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兰所得领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并赔款1.3亿法郎.
1806年惨败后,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让公民参与政治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释放农奴;实行地方自治;改组中央政府机构等.1809年在柏林创办了腓特烈·威廉大学(柏林大学),同时格哈德·冯·沙恩霍斯特开始对普鲁士军队进行改革.此后普鲁士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1812年冬,拿破仑军队自俄国败退,普鲁士遂于次年再度参加反法同盟,于1813年3月17日对法国宣战,10月24日,普、奥、俄三国联军在布吕歇尔和格奈森瑙指挥下在莱比锡大败法军.1815年普军在滑铁卢再度击败法军.根据维也纳和会的领土调整,普鲁士疆域自默麦尔河延至莱茵河,成为德意志邦联内德语居民占优势的唯一强国,以及欧洲列强之一.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中欧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IV)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开制宪会议,并拒绝接受德意志邦联议会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称号.但1848年欧洲革命结束后,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归专制统治.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担任摄政.1861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摄政王即位,称威廉一世(Wilhelm I). 1862年他因军事改革所需预算及税收问题与国会发生冲突,本拟退位,但在前驻法大使 俾斯麦的建议下收回成命.俾斯麦表示支持军事改革,并称若任命他担任首相,他将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担任首相.
俾斯麦上台后即着手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俾斯麦主张建立将奥地利排除在外的“小德意志”,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联邦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在普法战争中打败法皇拿破仑三世.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即普鲁士王国成立170周年纪念日,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廊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宣布建立以普鲁士王国为首的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即所谓的第二帝国(Das Zweite Reich).
由于普鲁士拥有德意志帝国2/3的人口和3/5的领土,并且在军事、经济、工业等方面远远超过帝国内其他王国、公国,因此德意志帝国成为普鲁士王国的扩大版.各邦国享有内政和财政的自治,但将外交、军事(巴伐利亚除外)、海关等权力交给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普鲁士历史从此并入德意志帝国历史.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子腓特烈四世在位99天后去世,威廉一世之孙威廉二世(Wilhelm II)登基,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第三代皇帝.其统治以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告终.
1918年11月7日,巴伐利亚发生革命,其国王退位.柏林旋即爆发革命,要求德皇退位.其时威廉二世在比利时斯巴的德军大本营亲自指挥作战,得知发生革命后,试图仅放弃德意志皇帝头衔,而保留普鲁士国王称号,但陆军统帅兴登堡劝其彻底退位.为避免发生更大变乱,德国首相、巴登的马克西米连亲王于11月9日午前宣布德皇已经退位,并于同日将首相职务移交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Friedrich Ebert).威廉二世流亡荷兰,德意志帝国及普鲁士王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投降.
1919年至1947年的普鲁士
由于柏林发生斯巴达克团与社会民主党临时政府之间的内战,1919年,艾伯特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于2月10日通过《德意志共和国临时约法》,即魏玛宪法.根据魏玛宪法,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一个邦,即“普鲁士自由邦”(Freistaat Preußen),实行地方自治,其领土即原普鲁士王国的疆域.但凡尔赛条约将原普鲁士王国的西普鲁士省、波森省和上西里西亚省的一部分割让给波兰,东普鲁士的默麦尔割让给立陶宛,莱茵兰的南部地区成立萨尔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北部归还丹麦.
1920年代,普鲁士自由邦政府多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天主教中央党领导.1932年,纳粹党在德国国会和普鲁士邦选举中取得优势,赫尔曼·戈林成为德国国会议长以及普鲁士邦议长,并掌握了普鲁士内政部和警察.1933年1月30日纳粹党上台执政,随后废除德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普鲁士宪法被废除,邦议会和立法机构被解散,仅保留行政单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苏联的领导人经过多次会议,达成共识,即普鲁士是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德国军官团和容克贵族的大本营,是德国专制思想及侵略思想的策源地,必须予以消灭.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曾表示“普鲁士要让其尽可能地缩小和削弱”,丘吉尔则认为“普鲁士——这个德国军国主义的罪恶核心必须同德国的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立了将东普鲁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在战后的德国废除普鲁士建制的原则性意见.
1947年3月1日,同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最高委员会正式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原普鲁士邦领土分别被并入波兰和苏联,以及英、法、美、苏四国占领区.原普鲁士邦政府的财产由盟国和苏联共同瓜分.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在其境内的原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尔特两个州,以及梅克伦堡-西波美拉尼亚州的东半部(1952年民主德国废除州级建制,改设专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原普鲁士领土上成立的州包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此外,下萨克森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黑森州、巴登-符滕堡州和萨尔州内都有原普鲁士王国和普鲁士邦领土.在被并入波兰和苏联的普鲁士领土上,德意志族居民已经基本被全部迁出.
领土变迁
古代普鲁士地区仅包括今日立陶宛以南、波兰东北部维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泽为中心的西普鲁士地区,以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原东普鲁士地区的领土.1295年占据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购买了波美拉尼亚和但泽地区.1308年自勃兰登堡选帝侯手中购买了纽马克地区,普鲁士同神圣罗马帝国本土接壤.15世纪时将但泽和西普鲁士割让给波兰.
1618年普鲁士公国并入勃兰登堡选侯国,至1701年普鲁士王国成立的时候,其领土以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为中心,包括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纽马克和阿尔特马克,以及德意志南部的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地区.18世纪时,普鲁士先后从瑞典、波兰和奥地利获得前波美拉尼亚、波森、西里西亚等地区.三次瓜分波兰后,普鲁士获得了新东普鲁士、南普鲁士、但泽、托伦、以及波兰王国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华沙地区.1806年普鲁士败于拿破仑后,被迫割让波兰地区,法国在此成立华沙大公国.拿破仑战败后,在1815年维也纳和会上,普鲁士失去了拜罗伊特、安斯巴赫、纳沙泰尔(加入瑞士)、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领地,华沙大公国除西部以波森为中心的一小块领土外都被俄国吞并.作为补偿,普鲁士获得了萨克森王国五分之二的领土,以及德意志西部的汉诺威、明斯特主教区、莱茵河东西两岸的威斯特伐利亚和莱茵兰、以及萨尔路易、萨尔布吕肯等领土.
19世纪,普鲁士经过战争,又先后兼并了黑森-莱茵、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法兰克福、等王国、公国和自由市.到1871年成立德意志帝国时,普鲁士王国已经拥有22个省,包含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以外的大部分现今德国领土与西波兰及北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属普鲁士王国的波森、西普鲁士和但泽被割让给波兰,默麦尔地区被割让给立陶宛,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北部归还丹麦,莱茵兰地区南端被并入萨尔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鲁士地区的东部和北部被并入苏联及波兰,西部地区并入西德,中部并入东德,地理意义上成建制的普鲁士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