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神马作文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8:30:02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底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而已.呢? 一、激发写话兴趣,树立写话自信心 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互动氛围 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幼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的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就应当成为这些初学走路的婴幼儿的母亲,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保护孩子们表现自己的欲望,鼓励他们讲真话,抒真情,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并且越说越好. 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始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以眼神、动作、表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理解、宽容学生,又要以更多的时间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交换意见,帮助寻找写话焦点. 2.顺乎自然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乐于去写. (1)与孩子一起走进游戏中 低年级写话首先应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让他们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生活中,可以常与学生一起玩“贴膏药”“添鼻子”“猜硬币”等游戏,并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观察游戏中同学的动作、表情等,最后把玩的过程说一说,再写下来.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学生的情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从而激活了他们生活的原生态,唤起了他们生活的真实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 (2)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中 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如春天来了,就带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心在感受春天:“小草长出来了.”“不,是春天太美了,小草好奇的探出了小脑袋.”“还有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树木长出新的枝叶”“蝴蝶、蜜蜂、小鸟都飞来了”“小朋友们在欢快地做游戏”……“小朋友们眼里的春天好美啊,要是能……”“老师,我们要把这美丽的春天写下来.”教师有机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思维场和语言场中,流淌出率真而又充满个性的思想和语言. 3.帮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材中很多地方都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很好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话的训练. 如《火烧云》一课中火烧云的形状变化,远远不止文中描述得那么多,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想象,并且体会文中对形态的具体描绘,在学生口述时,也要求有动态的变化过程,这样的练习就能让学生体会什么叫写具体.不用教师讲解,亲自的实践就会让学生有所感悟. 《秦兵马俑》、《去年的树》、《巨人的花园》等文章都有类似空间,教师只要好好利用,学生对习作的理解和感受就会由抽象到具体,由陌生到熟悉. 4.及时捕捉写话素材 《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捕捉写话素材,善于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如在学习《幸福是什么》一课时,学生能够用口头叙述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说到兴处,立即让学生打开积累本,写下幸福是什么,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句句对幸福的描述,就这样很自然的在学生笔下诞生!甚至连那些差学困生也能有板有眼的写上几句.这种练笔以口头训练为基础,既简单易行又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写完后及时反馈,学生在美美的朗读中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转换. 5.合作交流深化学生习作成就感 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因此,教师应重视习作后的交流与展示,让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功感,持续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情感符号批改,分享学生的快乐 学生的大作在低年段可以采用“情感符号批改法”批改,画只眼睛,表示学生是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画只大拇指,表示学生很能干,善于把动作描写清楚;画对翅膀,表示学生很会联想,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画个问号,表示再仔细想想,可以改一改吗?画张笑脸,表示老师和学生共享了习作的快乐.在中年段,教师除坚持情感符号批改之外,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在情感符号的旁边加上温馨的话语:你的大作让我看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爸爸、老师和你一起分享了制作小制作的快乐、你能自己洗衣服了,我真为你骄傲……没有压力,只有鼓励,孩子表达的心境始终是坦然的,流露的话语始终是最淳朴的,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我手写我心”. (2)小题大做,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学生的写话作品是孩子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学生创设其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这可以说是写话接力跑的有力助推器,对孩子爱上写话无疑是开上一贴助推剂. 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不同个性的典型语段进行展示与评议: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再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些语段虽然整体写得不是很理想,但局部却写得很精彩,就对该精彩部分放大处理.鼓励学生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当小作者们喜滋滋地在大家的赞美声中,享受着冠名“小作家”带来的快乐时,那份光荣与自豪会让他们兴奋不已,甚至终身难忘. 二、提倡多写多改,鼓励个性表达 《语文标准》很少提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同时就写作实践本身,提出一系列能力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写多改,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 1.巧练立意 习作就像画画一样,一味地模仿别人,只会画得像,却永远无法使别人记住你.所以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的立意,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多角度的写出特色.例如学校期中考试结束后,可以出这样一篇习作《考试》.学生一看题目,立刻就会想到考前,考中,考后自己是如何做得,别人是如何做得,如果这样写下来,就会很平淡.可是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想,比如“人生是不是一次考试?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是不是一场考试?未来的考试会怎样?……”或者借用“考试,让我欢喜让我忧”“考试,像雾像雨又像风”一类的题目,会不会使文章更加地彰显特色呢?孩子们听了会恍然大悟,原来同样是考试,还可以这样写! 每次习作之前,教师都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反映生活,反映思想. 2.勤练细节 有了好的立意,还需精彩的细节去丰满.这些细节描写可以割裂为一个个小片段的练习,例如围绕“高兴”写一个人,而不用高兴;围绕“紧张激烈”写一个场面,而不用紧张激烈,像这种形式的小片段练习,既可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描写的能力,也会使学生打开思路,开动脑筋,就像数学学科中用多种方法解题一样. 3.渗透技巧 习作技巧对学生而言很有难度,如何降低这种难度,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则是教师的责任了. 教材中的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着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所以当然会有很多技巧.例如《军神》一课,为了体现出刘伯承那种钢铁般的意志,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用沃克医生情绪神态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过课文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用“侧面烘托”法写一写“凶恶的人,严肃的人,善良的人,狡诈的人”这样的训练其实就是在写人,却能使学生忘记“一个的人”的文题带给自己的苦恼,而变得跃跃欲试了.只有在平日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让学生感悟,才会使学生慢慢掌握,直至灵活运用. 4.引导评价 教师在习作课上,主要引导学生评价.学习别人文章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容易对学生的习作提出过高的要求,如果让孩子自己评价自己,就发现更有实效.应在重点引导学生选取最能表现文章思想感情材料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融会贯通.教师要教会孩子评价的方法,从字,词,句开始,通览全篇.再找闪光点,把凡是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圈起来,可与小组成员互相沟通一下,再综合评价,闪光点越多,文章就越好.这样学生和学生之间就会自然行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 三、创新表达课型,积累源泉活水 当前,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入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至于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老一辈语文教育家,例如陈望道、叶圣陶,认为应该并重.思维能力从何而来,积累是源泉. 课改以来,实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受大连市“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和低年级实验教材的启发,在正常的教学课时中,分出每周一节或两周一节的读写实践课.实践课内容根据教材每组元重、难点,学生感兴趣内容,教师认为本班学生欠缺知识,自行设计,可融入教材的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自读课本等,给了广大教师很大的自由度. 1.抓“积”“用” “积”即积淀.语言精妙,源于积累.如果没有语言和语感的“厚积”,哪有惊世之作的“薄发”呢?课外阅读,博览群书,正是企望为这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提供广阔的天地. “用”即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中,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在实践课的阅读量要求中,教师依据学生特点,依据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并穿插进行不同的读写训练.如:可以一课全班精读欣赏一篇;可以选择多篇,一篇精读、多篇略读或浏览. 在阅读中,要求让学生充分自主,对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问题以及读书心得等或一一摘记下来,或熟读成诵或展开讨论.这样既积累了词汇,又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了不规范的口头语言.” 2.引“思”“说” “思”即思考、深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如果懒于思考,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模仿和抄袭. 在实践中,不管是当堂阅读指定数量的文章,还是整堂课都拿来供学生自由、自主地读书,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你为什么选了这本书而不是其他,是题目吸引了你,是你久仰其名,抑或封面的缘故?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内容,你喜欢吗?为什么?合上书再想想你获得了什么?有什么想要表达的?等等. “说”对成人来讲,除非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一般都隐于思中,默想完成了.对孩子来说,却不容忽视,应鼓励他们对自己说,对伙伴说,对大家说.说还要为写服务.探索中,我们发现课上只要教师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一个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环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写的兴趣,他渴望经修改写出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内容来与同学交流. 所以,结合阅读量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以上读物交流课、读书交流课、读书方法交流课、笔记指导课、读后复述课、读说训练课、说写训练课、心得体会、读书笔记交流课等等课型的读写实践课. 3.用“展”“赛” 有检查才会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进步,如果放任自流,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教师就应及时采用故事会、读书汇报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进行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朗读比赛等.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阅读成果.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在第一位;循序渐进,多写多改,打好习作基础;配合以积极的积累引导,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才可以逐步过渡到中年级的自由表达,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倾诉的乐趣.